| ( | | ) | 1.
| 輸出活動資源需求的目的是:(1)預計完成專案活動所需資源的費用
(2)確定潛在的有效資源
(3)對完成專案活動所需資源的費用提供量化評估
(4)識別執行專案活動所需要的資源類型與數量
|
| ( | | ) | 2.
| 「工作分解結構」(WBS)是風險識別過程的一個重要輸入,因為它:(1)能幫助組織專案中所有必須完成的工作
(2)識別了必須完成的所有必須完成的工作
(3)能提供一個成本估算的基礎
(4)以上皆是
|
| ( | | ) | 3.
| 在強矩陣和弱矩陣組織機構中,導致衝突的主要條件是:(1)利益衝突
(2)權限不清
(3)全體一致的需要
(4)溝通障礙
|
| ( | | ) | 4.
| 「規劃成本管理」的作用是:(1)描述如何管理成本變異(CV)
(2)測量及監測專案的成本績效
(3)建立成本基準
(4)建立專案成本的政策,程序,和記錄
|
| ( | | ) | 5.
| 以具體的尺寸、誤差或特徵,諸如物性或電性的要求,以設計圖來描述買方要求的規格,被稱為:(1)商業標準單
(2)功能規格單
(3)性能規格單
(4)設計規格單
|
| ( | | ) | 6.
| 「績效量測指標(Performance Measurement Baseline)」的主要目的是:(1)一個整體的、核准的範疇-進度-成本計畫,據以測量與管理專案績效
(2)進行行業間諜活動
(3)進行市場研究,以預測產品的未來銷售情況
(4)了解和搜集有關客戶要求的數據,以集中資源滿足客戶的需求
|
| ( | | ) | 7.
| 以下哪一個是用來分析設計結果、確定其功能,並評估以最低成本提供這些功能的工具?(1)坎賓(Kanban)
(2)性能管理
(3)價值分析
(4)帕累托圖
|
| ( | | ) | 8.
| 「變更要求」應該在什麼時候被歸檔?(1)按業主要求給予工作授權,並及時歸檔
(2)由於時間限制必須對變更進行合併,所以在所有變更完成以後再準備文件歸檔
(3)變更被引入正常的工作流程中,在工作完成之後題供變更文件
(4)變更事項被變更控制委員會核准或拒絕後
|
| ( | | ) | 9.
| 組織中總是存在衝突的主要原因是什麼?(1)專案目標和職能目標相互牴觸
(2)工作場所產生重大變動
(3)環境限制
(4)個性衝突
|
| ( | | ) | 10.
| 在專案時間管理中,「快速跟進(Fast Tracking)」意味著:(1)與其他專案協調努力,以減少行政管理上的摩擦
(2)只使用最好的資源,以便盡快地完成工作
(3)通過重新定義活動之間的邏輯關係來減少專案歷時
(4)減少關鍵路徑上活動的歷時,以縮短專案的歷時
|
| ( | | ) | 11.
| 根據「收益遞減」的法則:(1)使用較多的資源會導致輸出成比例增加
(2)使用較多的資源會使得專案歷時被縮短
(3)使用較少的資源會導致較多的利潤
(4)使用較多的資源會導致輸出等比例降低
|
| ( | | ) | 12.
| 以下哪一個專案特徵最適合用於從「強矩陣」變到「專案型」組織結構?(1)時間緊迫性中等,但歷時較長
(2)不確定性複雜,技術難度中等
(3)小專案,但不確定性高
(4)大型專案,應用新的技術
|
| ( | | ) | 13.
| 以下對要徑(Critical Path)的敍述何者不正確?(1)是專案由開始到結束至少應有的花費時間
(2)一個專案可有一條或以上的要徑
(3)是專案由開始到結束花費時間最長的活動路徑
(4)一個專案只能有一條要徑
|
| ( | | ) | 14.
| 範疇指的是專案範疇(project scope)及產品範疇。有關專案範疇(project scope)及產品範疇(product scope),以下的敘述哪一項才是正確的?(1)專案範疇是否完成,是以專案管理計畫書作為衡量認定的基礎
(2)專案範疇是否完成,是以產品需求(product requirement)作為衡量認定的基礎
(3)產品範疇與專案範疇是否完成,是以專案管理計畫書作為決定的基礎
(4)產品範疇是否完成,是由專案管理計畫書(project management plan)作為衡量認定的基礎
|
| ( | | ) | 15.
| 當確定發生在一個使用成本補償合約的一個專案變更中,為什麼比在使用總價合約中困難的多?(1)工作的詳細範疇沒有被完全定義
(2)在一個總價合約中,業主常常造成許多變更
(3)承包商確定是否有任何被批准的變更
(4)在一個成本補償合約中,承包商希望有大量的變更
|
| ( | | ) | 16.
| 「風險分析」的最簡單方式是:(1)機率分析
(2)敏感性分析
(3)德爾菲法
(4)決策樹分析
|
| ( | | ) | 17.
| 專案生命週期成本概念中四種類型的常見費用是:(1)間接、輔助、開發和生產成本
(2)維護、開發、作業和生產成本
(3)開發、輔助、間接和直接成本
(4)維護、作業、直接和變動成本
|
| ( | | ) | 18.
| 定性風險分析的目的是?(1)了解風險的發生機率
(2)了解風險的嚴重性大小
(3)了解風險的重要度排序
(4)了解風險的影響程度
|
| ( | | ) | 19.
| 定量風險分析的目的是?(1)了解風險的嚴重性大小
(2)了解風險的影響程度
(3)了解風險的重要度排序
(4)了解風險的發生機率
|
| ( | | ) | 20.
| 在《專案管理知識體系指南》所講述的五個專案管理過程組當中,哪一個過程組從專案開始到專案結束貫穿整個專案過程的開始與結束?(1)執行過程
(2)計劃過程
(3)監控過程
(4)起始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