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1.
| 在貨叉之基準承載中心加以最大荷重之重物時,貨叉所生應力值應在該貨叉鋼材之降伏強度值多少以下(1)1/2
(2)1/5
(3)1/4
(4)1/3
|
| ( | | ) | 2.
| 健康檢查結果發現勞工因職業因素,不能適應工作應(1)予以醫療教育訓練並更換其工作
(2)直接更換其工作
(3)即解僱
(4)予以醫療後解僱
|
| ( | | ) | 3.
| 型式檢定合格之堆高機,其檢定合格證明書有效期限為(1)無法令規定
(2)一年
(3)二年
(4)三年
|
| ( | | ) | 4.
| 使用堆高機場所之地面安全檢查屬於誰的責任(1)設備維修部門
(2)雇主
(3)堆高機操作人員
(4)現場作業主管
|
| ( | | ) | 5.
| 勞動契約存續中,由雇主所提示,使勞工履行契約提供勞務之場所,稱為(1)工作場所
(2)作業場所
(3)工廠
(4)就業場所
|
| ( | | ) | 6.
| 防止堆高機災害,下列何者錯誤(1)作業前檢點堆高機
(2)遵守安全衛生規定
(3)依標準作業程序作業
(4)請助手在駕駛座旁協助
|
| ( | | ) | 7.
| 蓄電池輸出端及電纜接頭發生腐蝕時(1)表示蓄電池電力弱
(2)會引起電力損失
(3)表示無法充電
(4)表示蓄電池電力強
|
| ( | | ) | 8.
| 健康檢查發現勞工因職業原因致不能適應原工作者,下列何者非適當措施(1)縮短工作時間
(2)資遣
(3)醫療
(4)變更其作業場所
|
| ( | | ) | 9.
| 當堆高機有問題必須修護時,操作人員應將問題直接報告(1)會計部門
(2)人事部門
(3)採購人員
(4)現場作業主管
|
| ( | | ) | 10.
| 下列何者非屬輪胎之檢查重點(1)幅寬
(2)砂石等異物嵌入
(3)磨耗
(4)氣壓
|
| ( | | ) | 11.
| 除了堆高機駕駛外,堆高機可容許多少人乘坐(1)任何時刻都不允許
(2)至多 1 人
(3)至多 2 人
(4)視貨物量而定
|
| ( | | ) | 12.
| 認知存在於作業場所之危害的最佳時機為(1)舉行安全衛生委員會時
(2)作業完成後
(3)災害發生後
(4)災害發生前
|
| ( | | ) | 13.
| 下列何者職業災害不須於 8 小時內報告檢查機構(1)發生死亡災害者
(2)罹災人數在三人以上者
(3)中央主管機關指定公告之災害
(4)罹災人數在一人以上,且不需住院治療
|
| ( | | ) | 14.
| 下列何者不屬於堆高機災害之間接原因(1)路面凹凸
(2)貨叉載重超過最大負荷
(3)堆高機頂棚損壞
(4)作業員未接受安全衛生教育訓練
|
| ( | | ) | 15.
| 堆高機發生意外造成人員或財物損傷時,應直接報告(1)人事部門
(2)採購人員
(3)值勤警衛
(4)現場作業主管
|
| ( | | ) | 16.
| 測定蓄電池充電狀況應使用(1)電壓計
(2)電流計
(3)電阻計
(4)液位計
|
| ( | | ) | 17.
| 堆高機作業前實施安全檢點是何人之職責(1)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員
(2)操作者
(3)現場主管
(4)雇主
|
| ( | | ) | 18.
| 下列何者不是機械設備器具安全防護標準所規範之機械(1)研磨機
(2)挖掘機
(3)堆高機
(4)衝剪機械
|
| ( | | ) | 19.
| 勞工健康檢查紀錄至少應保存(1)十年
(2)三年
(3)五年
(4)七年
|
| ( | | ) | 20.
| 下列何者不屬於堆高機微動調整檢點項目(1)方向盤作動
(2)離合器作動
(3)車輪轉向作動
(4)煞車裝置作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