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1.
| 下列何者不是防止塔類第一種壓力容器產生腐蝕之對策(1)以耐蝕材料內襯其內部
(2)除去流體中之腐蝕性物質
(3)降低內部流體之 pH值
(4)注入中和劑
|
| ( | | ) | 2.
| 第一種壓力容器構造之金屬材料最常見之腐蝕為(1)鹵化
(2)氮化
(3)氧化
(4)硫化
|
| ( | | ) | 3.
| 第一種壓力容器構造之金屬在高溫時極易受到水蒸汽之(1)強烈氮化腐蝕
(2)強烈氫化腐蝕
(3)一氧化碳之腐蝕
(4)強烈氧化腐蝕
|
| ( | | ) | 4.
| 第一種壓力容器之本體內側,以另一種材料內襯其內部,目的為(1)耐高溫
(2)美觀
(3)耐蝕
(4)增加強度
|
| ( | | ) | 5.
| 內儲鹽酸之第一種壓力容器其所遭受之腐蝕是一種(1)氮化腐蝕
(2)氫腐蝕
(3)鹵素腐蝕
(4)氧化腐蝕
|
| ( | | ) | 6.
| 使用護面鋼製作第一種壓力容器之主要目的(1)美觀
(2)經濟
(3)耐蝕
(4)促進流體之流動性
|
| ( | | ) | 7.
| 第一種壓力容器其構造之金屬材質均勻者,所生成之腐蝕多為(1)局部腐蝕
(2)全面腐蝕
(3)點蝕
(4)溝蝕
|
| ( | | ) | 8.
| 第一種壓力容器以不適當的溫度加熱施作會發生(1)溝蝕
(2)沖蝕
(3)電蝕
(4)點蝕
|
| ( | | ) | 9.
| 第一種壓力容器外部的腐蝕常見者為(1)點蝕
(2)局部腐蝕
(3)沖蝕
(4)濕蝕
|
| ( | | ) | 10.
| 槽類第一種壓力容器本體之腐蝕,大部份發生之部位為(1)氣液之界面
(2)本體之上部
(3)本體之底部
(4)人孔部
|
| ( | | ) | 11.
| 第一種壓力容器構造之金屬材料與碳化物接觸發生浸碳現象(1)在氧化性環境中較易發生
(2)在還原性環境中較易發生
(3)在常溫時較易發生
(4)在低溫時較易發生
|
| ( | | ) | 12.
| 水中溶存氧對第一種壓力容器造成之腐蝕,通常為(1)溝蝕
(2)全面腐蝕
(3)點蝕
(4)侵蝕
|
| ( | | ) | 13.
| 為防止熱交換器管內異物沈積侵蝕,應(1)降低流體流速
(2)提高流體流速
(3)提高作業溫度
(4)降低作業溫度
|
| ( | | ) | 14.
| 第一種壓力容器內部安裝腐蝕測定片或定期測厚,最主要的目的為(1)防止腐蝕
(2)瞭解腐蝕的狀況
(3)防止侵蝕
(4)防止磨耗
|
| ( | | ) | 15.
| 第一種壓力容器上如有兩種不同的金屬配件相接合,如有液體浸潤,易造成(1)鹼性腐蝕
(2)應力腐蝕
(3)電解腐蝕
(4)酸性腐蝕
|
| ( | | ) | 16.
| 塔槽類第一種壓力容器本體發生嚴重點蝕之測定方法採(1)浸透檢查
(2)超音波檢查
(3)放射線檢查
(4)深度規量測
|
| ( | | ) | 17.
| 第一種壓力容器在同一處所持續施以摩擦作用時,會在該處所發生(1)沖蝕
(2)點蝕
(3)溝蝕
(4)磨耗
|
| ( | | ) | 18.
| 為預知第一種壓力容器內部腐蝕進行狀況而設置之孔,稱為(1)預知孔
(2)清掃孔
(3)檢查孔
(4)檢視孔
|
| ( | | ) | 19.
| 不浸透性石墨具有極佳之(1)耐蝕性
(2)耐磨性
(3)耐熱性
(4)強度
|
| ( | | ) | 20.
| 第一種壓力容器構造之金屬材料產生氧化腐蝕(1)在高溫時較為嚴重
(2)與使用之壓力有密切關係
(3)在低溫時較為嚴重
(4)在常溫時較為嚴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