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1.
| 乾蝕作用隨著溫度之增高而增進腐蝕不包含(1)侵蝕
(2)鹵化物腐蝕
(3)硫化腐蝕
(4)氧化腐蝕
|
| ( | | ) | 2.
| 第一種壓力容器設置預知孔之目的為可預知其(1)破裂狀態
(2)洩漏狀態
(3)腐蝕狀態
(4)變形狀態
|
| ( | | ) | 3.
| 第一種壓力容器在應力分佈不均之部位會產生電極電位變化,將引起(1)腐蝕
(2)變形
(3)破裂
(4)洩漏
|
| ( | | ) | 4.
| 第一種壓力容器胴體內側與高速流體接觸之部位極易發生(1)濕蝕
(2)乾蝕
(3)侵蝕
(4)洩漏
|
| ( | | ) | 5.
| 第一種壓力容器之胴體及各附屬品在 400℃以上,還原性環境中極易生成(1)氮化腐蝕
(2)沖蝕
(3)硫化腐蝕
(4)氧化腐蝕
|
| ( | | ) | 6.
| 第一種壓力容器中,安裝部位最易發生侵蝕者,為(1)管台
(2)管板
(3)蓋板
(4)凸緣
|
| ( | | ) | 7.
| 熔接製成之塔槽,受殘留應力或金屬組織變化會發生(1)點蝕現象
(2)腐蝕現象
(3)磨耗現象
(4)侵蝕現象
|
| ( | | ) | 8.
| 氯中含有水蒸汽時,在何種溫度以上可增高其腐蝕性(1)冰點
(2)露點
(3)沸點
(4)霧點
|
| ( | | ) | 9.
| 第一種壓力容器之胴體及各附屬品與一氧化碳等高溫氣體接觸,若在還原性環境中極易生成(1)浸碳腐蝕
(2)鹵化物腐蝕
(3)硫化腐蝕
(4)氧化腐蝕
|
| ( | | ) | 10.
| 提高加熱器內流體流速、減少異物之堆積等,主要係防止加熱器管產生(1)沈積侵蝕
(2)全面腐蝕
(3)磨耗
(4)入口侵蝕
|
| ( | | ) | 11.
| 熱交換器之傳熱管發生全面腐蝕時,可藉由下列何種方式推斷其壽命(1)磁粒檢查
(2)液滲檢查
(3)定期檢測其減厚率
(4)渦電流檢查
|
| ( | | ) | 12.
| 第一種壓力容器其胴體及各附屬品,遭受氧化腐蝕及硫化腐蝕,統稱為(1)濕蝕
(2)沖蝕
(3)侵蝕
(4)乾蝕
|
| ( | | ) | 13.
| 檢查熱交換器傳熱管之內部腐蝕情形,最常採用之方法為(1)內視鏡檢查
(2)射線檢查
(3)磁粒檢查
(4)液滲檢查
|
| ( | | ) | 14.
| 塔類第一種壓力容器最易發生顯著腐蝕之部位為(1)塔底
(2)塔頂
(3)塔中間
(4)原料投入口之壓擠餘料層
|
| ( | | ) | 15.
| 第一種壓力容器之胴體及各附屬品在 500℃以上高溫時極易產生(1)硫化腐蝕
(2)浸碳腐蝕
(3)氧化腐蝕
(4)氮化腐蝕
|
| ( | | ) | 16.
| 無水溶液狀態下生成之腐蝕謂(1)氧化腐蝕
(2)硫化腐蝕
(3)乾蝕
(4)濕蝕
|
| ( | | ) | 17.
| 下列何者為熱交換器之傳熱管發生入口侵蝕時之防護對策(1)內襯耐蝕材料
(2)減少異物之堆積
(3)提高流速
(4)設置過濾材
|
| ( | | ) | 18.
| 熱交換器易發生侵蝕之部位為(1)螺栓
(2)管入口
(3)管板
(4)蓋板
|
| ( | | ) | 19.
| 塔類第一種壓力容器發生腐蝕的原因中,下列那一項是錯誤的(1)內部流體的衝擊
(2)內部污穢的堆積
(3)焊接部之殘留應力
(4)金屬組織起變化
|
| ( | | ) | 20.
| 水蒸汽在高溫時對於鐵之腐蝕速度較氧氣為大,故為強烈之(1)氧化劑
(2)中和劑
(3)抑制劑
(4)還原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