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1.
| 更換熱交換器傳熱管擴管時,未對周圍之管一併擴管時,會造成(1)周圍管群洩漏
(2)傳熱管侵蝕
(3)管板腐蝕
(4)傳熱管腐蝕
|
| ( | | ) | 2.
| 下列何者非第一種壓力容器管台部份發生洩漏的原因(1)墊圈不良
(2)螺栓之鎖緊不均
(3)螺栓太長
(4)密合面之傷痕
|
| ( | | ) | 3.
| 金屬材料之表面整體受侵蝕者稱為(1)局部腐蝕
(2)點蝕
(3)磨蝕
(4)全面腐蝕
|
| ( | | ) | 4.
| 第一種壓力容器本體若為單側對接熔接,其開槽應採下列何種型式(1)V 型
(2)K 型
(3)X 型
(4)H 型
|
| ( | | ) | 5.
| 下列何者非溫水熱交換器常見之腐蝕(1)管內壁因異物附著之腐蝕
(2)沉積侵蝕
(3)入口侵蝕
(4)乾蝕
|
| ( | | ) | 6.
| 單側對接熔接之開槽其板厚在 19~38 ㎜者,一般開槽採用下列何種型式(1)H 型
(2)V 型
(3)U 型
(4)X 型
|
| ( | | ) | 7.
| 擴管部發生洩漏之原因除擴管部之鬆懈外,尚包括(1)管板腐蝕
(2)傳熱管侵蝕
(3)凸緣密合不良
(4)蓋板腐蝕
|
| ( | | ) | 8.
| 下列何者不是熱交換器傳熱管產生磨耗之防止對策(1)減少管之振幅
(2)於管間安裝適當之防振裝置
(3)加裝腐蝕測定片
(4)增加緩衝片數量
|
| ( | | ) | 9.
| 金屬材料在含有水份下產生腐蝕現象稱為(1)硫化腐蝕
(2)乾蝕
(3)濕蝕
(4)氧化腐蝕
|
| ( | | ) | 10.
| 第一種壓力容器其內容物無腐蝕之虞且為氣密之理由,可以不開孔,但應設置二個以上可以拆卸之管代替之,其公稱直徑為(1)1-1/2"
(2)3/8"
(3)1/4"
(4)1"
|
| ( | | ) | 11.
| 金屬材料攪拌器與其槽壁間常見的腐蝕為(1)磨蝕
(2)沖蝕
(3)侵蝕
(4)點蝕
|
| ( | | ) | 12.
| 蒸餾器或反應器等作業,必須觀察其內部狀況者,應於胴體或端板開設(1)檢查孔
(2)檢(窺)視孔
(3)人孔
(4)清掃孔
|
| ( | | ) | 13.
| 螺栓牽條在螺旋中心軸開設預知孔之孔徑為(1)2 ㎜
(2)3 ㎜
(3)4 ㎜
(4)5 ㎜
|
| ( | | ) | 14.
| 雙側對接熔接之開槽,其板厚 38 ㎜以上者,一般開槽採用下列何種型式(1)X 型
(2)H 型
(3)V 型
(4)U 型
|
| ( | | ) | 15.
| 第一種壓力容器胴體內徑在多少尺寸以下時,可以不開設人孔(1)500 ㎜
(2)1000 ㎜
(3)1500 ㎜
(4)2000 ㎜
|
| ( | | ) | 16.
| 鎖緊蓋板之方法,有使用螺栓及不使用螺栓方式,下列何者屬於不使用螺栓方式(1)全面墊圈式
(2)輪形螺栓式
(3)喫合齒門式
(4)環形墊圈式
|
| ( | | ) | 17.
| 以管材作牽條時,牽管螺紋底部之厚度至少(1)2.3 ㎜
(2)3.0 ㎜
(3)3.3 ㎜
(4)4.3 ㎜
|
| ( | | ) | 18.
| 以斜板作為補強時稱為(1)棒牽條
(2)斜牽條
(3)斜牽板
(4)螺栓牽條
|
| ( | | ) | 19.
| 螺栓之鎖緊不均或密合面之傷痕,易造成第一種壓力容器人孔、管台部份之(1)裂隙
(2)侵蝕
(3)磨耗
(4)洩漏
|
| ( | | ) | 20.
| 加熱器管因振動引起之鬆懈,易造成管之(1)沈積侵蝕
(2)磨耗
(3)腐蝕
(4)入口侵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