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1.
| 下列那一項不是金屬熔接後熱處理所要求之目的(1)提高硬度
(2)除去熔接殘留應力
(3)改善金屬組織
(4)增加金屬韌性
|
| ( | | ) | 2.
| 第一種壓力容器製造時,如選用材料不當,也不致造成下列那一項之損壞(1)可塑性
(2)加工裂痕
(3)發生腐蝕
(4)引起脆化
|
| ( | | ) | 3.
| 第一種壓力容器之最高使用壓力超過 15kgf/cm2 者,其水壓試驗壓力為最高使用壓力多少倍(1)1.7
(2)2.0
(3)2.2
(4)1.5
|
| ( | | ) | 4.
| 內儲特殊化學物質之第一種壓力容器,為求能早期掌握其內部之異常狀態,應設置(1)緊急遮斷裝置
(2)卸載器
(3)計測裝置
(4)除電裝置
|
| ( | | ) | 5.
| 熱交換器在擴管安裝部,因受熱之變化(1)較為密合不易鬆弛洩漏
(2)較易鬆弛形成洩漏
(3)較為牢固不易鬆弛洩漏
(4)材料易破裂形成洩漏
|
| ( | | ) | 6.
| 第一種壓力容器之熔接部位是否有氣孔、溶渣、裂痕等缺點一般可利用何種檢查或試驗就可發現(1)硬度試驗
(2)彎曲試驗
(3)抗拉力試驗
(4)放射性檢查
|
| ( | | ) | 7.
| 保存溫度超過其大氣壓之沸點之液體容器,是屬於勞工法規所稱之(1)第一種壓力容器
(2)第二種壓力容器
(3)小型鍋爐容器
(4)鍋爐
|
| ( | | ) | 8.
| 焊接部附近形成腐蝕或發生裂隙的原因,下列那一項是錯的(1)焊接部濕潤
(2)焊接材料不良
(3)焊接電流不足
(4)退火不良
|
| ( | | ) | 9.
| 容器操作中,當發現洩漏程度有顯著增大時,應即(1)焊補
(2)停止供應流體並停止加熱
(3)繼續加熱
(4)補充流體
|
| ( | | ) | 10.
| 第一種壓力容器在實施水壓試驗時,如有洩漏,下列那一項原因是不正確的(1)接合不良
(2)氣孔
(3)材料之裂隙
(4)管之腐蝕
|
| ( | | ) | 11.
| 內儲化學物質之第一種壓力容器,為防止其接合部之洩漏,應裝置(1)填函
(2)油紙
(3)墊料
(4)密合墊圈
|
| ( | | ) | 12.
| 第一種壓力容器水壓試驗之目的,下列那一項是錯誤的(1)判斷容器製造或修理的工作是否良好
(2)測試容器實際之容積大小
(3)直接確認耐壓性能
(4)作為檢查之手段
|
| ( | | ) | 13.
| 搭接熔接僅限用於胴體周接接合且厚度在(1)16 ㎜以下
(2)17 ㎜~20 ㎜
(3)21㎜~25 ㎜
(4)26 ㎜以上
|
| ( | | ) | 14.
| 凸緣部洩漏之防止方法,下列那一項不適當(1)選擇適當材質、墊料、墊圈
(2)提高接合面之精度
(3)改良施工法
(4)螺栓過度鎖緊
|
| ( | | ) | 15.
| 熱交換器實施檢漏試驗時,最常用之內容物為(1)氮
(2)水
(3)氟氯烷
(4)空氣
|
| ( | | ) | 16.
| 對設備構造所使用之鋼板有無嚴重腐蝕,可採下述何種方法最為適宜(1)滲透液檢查
(2)磁粉檢查
(3)放射性檢查
(4)超音波檢查
|
| ( | | ) | 17.
| 第一種壓力容器實施水壓試驗時,如最高使用壓力為 1.0kgf/cm2 以下者,其測試水壓應為最高使用壓力之(1)2.5 倍
(2)1.5 倍
(3)2 倍
(4)2.2 倍
|
| ( | | ) | 18.
| 第一種壓力容器之熔接部位,產生裂痕洩漏,下列何者為其原因之一(1)未施予表面硬化
(2)未經淬火處理
(3)未經退火處理
(4)未經回火處理
|
| ( | | ) | 19.
| 下列那一項不是檢查容器構造其熔接部缺陷之方法(1)滲透液檢查
(2)內視鏡檢查
(3)放射性檢查
(4)超音波檢查
|
| ( | | ) | 20.
| 第一種壓力容器材料之選用,不必考慮(1)操作壓力
(2)操作溫度
(3)操作時之季節性
(4)使用內容物及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