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1.
| 下列交易事件何者應經過特別授權(1)例行性交易
(2)異常交易
(3)在執行權責範圍內之交易
(4)交易金額小
|
| ( | | ) | 2.
| 檢查每一筆資料中的項目有無遺漏,是考慮資訊的(1)攸關性
(2)正確性
(3)存在性
(4)完整性
|
| ( | | ) | 3.
| 採用電腦化會計作業時,下列何者最不可能是會計帳務處理的一部分(1)產生應付票據明細
(2)收取現金
(3)列印總分類帳
(4)產生應收帳款對帳單
|
| ( | | ) | 4.
| 會計循環中,蒐集和記錄交易的步驟,通常是接在那個步驟之後(1)過入分類帳
(2)設定使用者權限
(3)會計項目表之分類和編碼
(4)設定使用者密碼
|
| ( | | ) | 5.
| 下列交易事件,何者不須經過特別授權(1)例行性交易
(2)異常交易
(3)交易性質特殊
(4)交易金額重大
|
| ( | | ) | 6.
| 在會計總帳作業中,會計期間之設定應為(1)依法規規定
(2)曆年制
(3)七月制
(4)依企業本身採用的會計期間
|
| ( | | ) | 7.
| 以帳號及密碼控制系統存取的權限,有助於保護資訊安全,下列何者不是正確的密碼設定原則(1)使用個人資訊,例如身份證號碼或電話比較不會忘記
(2)密碼的長度要足夠
(3)必須不定期更換密碼
(4)密碼由使用者自行設定,非他人設定
|
| ( | | ) | 8.
| 一般會計人員在企業導入資訊系統時所扮演的角色為(1)程式設計人員
(2)系統開發人員
(3)系統規劃者
(4)系統評估者
|
| ( | | ) | 9.
| 傳統的會計資訊系統在「處理」階段,不包括(1)輸入傳票
(2)試算
(3)蒐集原始資料
(4)過帳
|
| ( | | ) | 10.
| 在電腦化會計作業中,考量資訊之正確性,如發現帳載記錄錯誤,於系統中應(1)為避免浪費時間,應該於系統開始使用時即應將所有要使用之會計項目設定完畢
(2)使用者可以直接更改錯誤,以避免錯誤發生
(3)經主管人員核准後才發現之錯誤,不能由使用者直接更改
(4)避免處理錯誤,結帳後才發現錯誤時,應能夠由使用者自行辦理重新結帳動作
|
| ( | | ) | 11.
| 系統設計時,有關會計總帳作業之財務報表,下列敘述何者有誤(1)綜合損益表主要以單站式格式為主
(2)現金流量表主要報導一特定期間內,有關企業之營業、投資、籌資活動的現金流量
(3)權益變動表是一個連結綜合損益表和資產負債表之報表
(4)資產負債表必須呈現企業在一特定日期之資產、負債及權益等財務狀況
|
| ( | | ) | 12.
| 會計資訊系統使用者權限之界定應由何人負責最佳(1)資訊部門人員
(2)使用者本身
(3)銷售主管
(4)總經理
|
| ( | | ) | 13.
| 電腦化會計作業中,日記帳之設定最不可能具有下列何種功能?(1)設定以傳票種類記錄交易
(2)設定以會計項目餘額大小順序排列
(3)設定以時間先後順序記錄交易
(4)設定以傳票編號先後順序記錄交易
|
| ( | | ) | 14.
| 當企業僅使用會計總帳系統,則會計總帳系統不包括下列那項功能(1)資料處理的功能
(2)依交易性質自動判別會計項目功能
(3)資料蒐集的功能
(4)資料彙總的功能
|
| ( | | ) | 15.
| 企業首次使用電腦化會計作業時,會計人員首先應(1)注意財務報表可編成哪些格式
(2)注意是否有傳票格式
(3)設定會計年度
(4)暸解過帳方法
|
| ( | | ) | 16.
| 使用電腦化會計作業時,如需設定密碼,則設定密碼時,應(1)由公司分配密碼
(2)避免輸入錯誤,應有再次輸入密碼確認之機制
(3)可設定空白密碼,避免以後使用時忘記
(4)使用者輸入密碼時,為避免輸入錯誤,螢幕上應顯示出所輸入之密碼文字
|
| ( | | ) | 17.
| 企業在使用電腦化會計作業前,軟硬體需求調查為系統開發循環的哪一階段(1)系統重置
(2)系統營運
(3)系統規劃
(4)系統分析
|
| ( | | ) | 18.
| 使用電腦化會計作業時,下列何者不是買賣業所輸出之資料(1)客戶別應收帳款明細表
(2)資產負債表
(3)客戶所發訂單
(4)綜合損益表
|
| ( | | ) | 19.
| 當發現會計記錄錯誤時,於電腦化會計作業下應由誰負責授權更正(1)資訊部門人員
(2)原始編製該會計記錄的人員
(3)原始設計該程式之設計人員
(4)高階有權更改分錄之會計主管
|
| ( | | ) | 20.
| 會計資訊系統使用者權限於系統上設定時,應由何人負責登錄?(1)總經理
(2)資訊部門人員
(3)使用者本身
(4)會計主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