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1.
| 根據雷梅爾(Reamer)處理倫理困境的原則,下列敘述何者不正確?(1)案主自決優於他人的基本福祉之權利
(2)個人自我決定權優於其自身基本福祉的考量
(3)人們在自由意志下同意遵守的法律、機構規定等義務,凌駕於個人的信仰、價值與原則
(4)傷害到維持人類生命、健康、尊嚴時,優位於傷害到其他,如誠實、保密等
|
| ( | | ) | 2.
| 甲君在職場工作已有 5 年之久,最近他發現自己的好同事挪用公款,但為了維持同事間的情誼而沒有去舉發這位同事的錯誤行為。請問若從柯柏格(Kohlberg)的 6 個道德發展階段來看,甲君最有可能處在下列哪一個階段?(1)人際和諧與一致
(2)維護權威與社會秩序定向
(3)服從與懲罰定向
(4)利己主義定向
|
| ( | | ) | 3.
| 下列哪一項職業道德與專業倫理是就業服務人員不應有的作為?(1)尊重求職者對選擇職業的意願
(2)避免結合轄區內公民營機構共同協助就業
(3)針對失業者就業助力與阻力之診斷/評估而直接開立就業推介卡
(4)協助求職者排除就業障礙
|
| ( | | ) | 4.
| 助人工作者在緊急災難中的危機介入與倫理守則中,當需要介入志工動員與安排時,應遵守的倫理守則是(1)代理案主維護其權益
(2)知後同意
(3)資源公平性
(4)案主利益優先
|
| ( | | ) | 5.
| 甲君在職場工作 20 年,長期以來都持續表現出符合職業倫理的行為。乙君雖然初入職場,但很擅長發現哪些行為會違反職業倫理問題。若從瑞斯特(Rest)所提出的道德 4 要素,包括道德敏感度(moral sensitivity)、道德判斷(moral judgement)、道德動機(moral motivation)與道德人格(moral character)來看,甲君與乙君的行為表現,下列敘述何者最為正確?(1)甲君具有道德人格;乙君具有道德敏感度
(2)甲君具有道德人格;乙君具有道德動機
(3)甲君具有道德敏感度;乙君具有道德人格
(4)甲君具有道德動機;乙君具有道德人格
|
| ( | | ) | 6.
| 甲君、乙君、丙君 3 人在討論職場倫理的定義,甲君認為倫理是人類是非善惡的標準及行為準則。乙君認為職倫理是基於道德觀點所做的有關「對」與「錯」的判斷。丙君主張一般職場工作規則就是專業倫理。請問他們 3 人對職業倫理的看法,何者最為正確?(1)甲君與丙君
(2)丙君與乙君
(3)甲君、乙君與丙君
(4)乙君與甲君
|
| ( | | ) | 7.
| 目的論(Teleology)、道義論(Deontology)、德行論(Virtur)與行為論(Behaviorism)等理論經常被用來判斷行為是否合乎倫理規範。甲君根據上述理論,反思自己在判斷職場行為對錯時,大都以工作者的意圖與動機作為依據。請問甲君的行為,最符合下列何種理論?(1)德行論
(2)行為論
(3)目的論
(4)道義論
|
| ( | | ) | 8.
| 甲君向諮詢人員哭訴自己的工作搭檔乙君在工作上沒有時間概念,行為也不受控制。有一次甲君與乙君一起出差,乙君竟然趁客戶不注意,偷走錢包。若從佛洛依德(Freud)的人格結構來看乙君的道德發展與行為表現,下列敘述何者正確?(1)乙君的「無我」(nonself)最強
(2)乙君的「本我」(id)最強
(3)乙君的「自我」(ego)最強
(4)乙君的「超我」(superego)最強
|
| ( | | ) | 9.
| 甲君、乙君、丙君 3 人即將從學校進入職場,甲君期許自己要尊重上司;乙君希望自己要與同事合作;丙君認為在競爭的年代,顧好自己最重要。請問這 3 人的敘述,誰的主張符合職場倫理?(1)甲君、乙君與丙君
(2)甲君與乙君
(3)乙君與丙君
(4)丙君與甲君
|
| ( | | ) | 10.
| 甲君在某一就業服務機構工作,長期協助職場新鮮人就業,基於達到推介就業的目的,甲君將部分具有長照相關背景的求職者資訊,對外公開給符合政府認證標準的優良廠商,以增加就業機會之取得。請問若從就業服務法的角度來看,下列敘述何者正確?(1)就業服務人員可根據個人專業與需求,對外公開求職者資訊
(2)就業服務人員,對求職者之資料,除推介就業之必要外,不得對外公開
(3)就業服務人員應聽從主管的領導,作為求職者資訊公開與否的依據
(4)基於對求職者的保護,就業服務人員不得以任何理由,對外公開求職者資訊
|
| ( | | ) | 11.
| 甲君公司每年都會實施職場倫理課程,要求每位員工至少要上課 3 小時。人資部門在訓練方式上,以一個「海因茲偷藥」的兩難故事要求員工作出道德判斷,請問這種教學法,最可能是下列何者?(1)討論教學法
(2)聯想法
(3)融滲式教學法
(4)自我澄清法
|
| ( | | ) | 12.
| 下列何者是就業服務人員對機構的倫理?(1)自清
(2)告知後同意
(3)績效評估
(4)謹守能力範圍
|
| ( | | ) | 13.
| 甲君提醒乙君進入職場工作應該要有好的工作態度,下列敘述,何者最能反映良好工作態度?(1)少做事多計較
(2)自掃門前雪
(3)寬以待己,嚴以律人
(4)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 ( | | ) | 14.
| 有關職場倫理基本精神的落實,下列敘述何者最為適當?(1)不只是建立禮儀或守則的規範,更要省思規範的合理性
(2)強調倫理抉擇的思辨分析,而不用考慮禮儀或守則的規範
(3)著重在建立禮儀或守則的規範,不含倫理抉擇的思辨分析
(4)只適用特定職業,有許多職業並不需要職場倫理
|
| ( | | ) | 15.
| 甲君注意到主管怎麼做,部屬就很容易跟著學。若從這個角度來看,下列何種做法最能運用到上行下效的效果(1)角色榜樣
(2)隨機應變
(3)自我管理
(4)賞罰分明
|
| ( | | ) | 16.
| 有關「職場倫理」的「職場」狹義定義,下列敘述何者正確?(1)職場指的是學習場域
(2)職場指的是工作場域
(3)職場指的是家庭場域
(4)職場指的是社區場域
|
| ( | | ) | 17.
| 關於倫理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1)助人專業倫理以義務論為中心
(2)行政倫理以效益論為中心
(3)社區倫理以博愛論為中心
(4)環境倫理以特殊論為中心
|
| ( | | ) | 18.
| 甲君在職場工作時,不慎把主管交辦的工作做錯了,一方面害怕受到責備,另方面又覺得要讓主管知道。於是請教好友乙君與丙君,乙君說:「只要不被主管發現就好了,不需要說」。丙君提醒甲君:「你那麼努力工作,不說就可以保有好的考績」。甲君左思右想,決定還是向主管坦白。請問這 3 人的做法,下列敘述何者正確?(1)乙君的做法,是 1 種負責與承擔的表現
(2)甲君的做法,符合誠實的倫理也可以減輕問題造成的傷害
(3)丙君、乙君及甲君的做法,都是 1 種敬業的表現
(4)丙君的做法,能夠兼顧個人的努力與權益
|
| ( | | ) | 19.
| 在職場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與來自不同成長背景的夥伴共事,有些夥伴很難相處,其行為表現與自己差異很大。面對此種情況,最適合依循下列何種行為法則?(1)勤勞節儉
(2)請調部門
(3)包容差異
(4)視若無睹
|
| ( | | ) | 20.
| 甲君選用源自美國哈佛大學的「個案教學法」進行職場倫理教學。此法的教學步驟,包括:A 描述(description)、B 分析(analysis)、C 詮釋(interpretation)、D 行動(action)、E 評價(evaluation)。甲君引導學生對個案的情形,做客觀的觀察與表達。請問甲君運用了上述何種步驟?(1)詮釋(interpretation)
(2)行動(action)。
(3)描述(description)
(4)分析(analys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