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1-180-20)-112年度不動產營業員試題   >

免費免註冊,彰化一整天線上測驗:http://exam.bestdaylong.com/test7647.htm

( )1. 甲之兄長乙與丙結婚,丙有兄長丁。關於四人之親系及親等關係,下列敘述何者正確?(1)甲與丁為旁系血親二親等 (2)甲與丙為直系姻親二親等 (3)甲與乙為旁系血親二親等 (4)乙與丁為直系姻親二親等
( )2. 意定監護契約之公證書,依法應於幾日內以書面通知本人住所地之法院?(1) 10 日內 (2) 15 日內 (3) 30 日內 (4) 7 日內
( )3. 夫妻未以契約訂立夫妻財產制者,除法另有規定外,其財產制為下列何者?(1)聯合財產制 (2)共同財產制 (3)法定財產制 (4)分別財產制
( )4. 甲死亡所留之遺產,其配偶與各順序之繼承人同為繼承時,其應繼分如何計算?(1)與甲的祖父母,其應繼分為遺產 1/3 (2)與甲的叔伯,其應繼分為遺產 1/4 (3)與甲的姊妹,其應繼分與姊妹平均 (4)與甲的父母,其應繼分為遺產 1/2
( )5. 下列關於法定夫妻財產制之敘述,何者錯誤?(1)夫或妻之財產分為婚前財產與婚後財產,由夫妻各自所有 (2)不能證明為婚前或婚後財產者,推定為婚後財產 (3)不能證明為夫或妻所有之財產,推定為夫妻共有 (4)夫或妻婚前財產,為夫妻共有
( )6. 法院為監護之宣告時,受監護宣告之人已訂有意定監護契約時,原則上依法應由下列何者為監護人?(1)以意定監護契約所定之受任人 (2)檢察官 (3)配偶 (4)主管機關
( )7. 法院為監護之宣告時,有事實足認意定監護受任人不利於本人或有顯不適任之情事者,法院得依職權選定之監護人,下列何者有誤?(1)社會福利機構 (2)配偶 (3)輔助人 (4)主管機關
( )8. 所謂意定監護者,係指下列何者與受任人約定,於本人受監護宣告時,受任人允為擔任監護人之契約?(1) 配偶 (2) 主管機關 (3) 檢察官 (4) 本人
( )9. 夫或妻為減少他方對於剩餘財產之分配,而於法定財產制關係消滅前幾年內處分其婚後財產者,應將該財產追加計算,視為現存之婚後財產?(1)8 年 (2)5 年 (3)6 年 (4)7 年
( )10. 下列關於繼承之敘述,何者錯誤?(1)在分割遺產前,各繼承人對於遺產全部為公同共有 (2)公同共有之遺產,得由繼承人中互推一人管理之 (3)繼承人對於被繼承人之債務,以因繼承所得遺產為限,負連帶責任 (4)繼承人相互間對於被繼承人之債務,平均負擔之
( )11. 意定監護契約報酬支付,下列何者正確? (1)須經配偶確定 (2)由社會福利機構確定 (3)當事人約定 (4)須經檢察官確定
( )12. 下列關於父母子女之敘述,何者錯誤?(1)非婚生子女,其生父與生母結婚者,視為婚生子女 (2)子女已成年者,得變更為父姓或母姓,以一次為限 (3)妻之受胎,係在婚姻關係存續中者,夫妻之一方,不得提起否認之訴 (4)稱婚生子女者,謂由婚姻關係受胎而生之子女
( )13. 遺囑禁止遺產之分割者,其禁止之效力最長以多少年為限?(1) 10 年 (2) 15 年 (3) 20 年 (4) 5 年
( )14. 繼承人在繼承開始前幾年內,從被繼承人受有財產之贈與者,該財產視為其所得遺產?(1)2 年 (2)4 年 (3)6 年 (4)10 年
( )15. 夫妻難於維持共同生活,不同居至少達多少個月以上時,法院因一方之請求,得宣告改用分別財產制?(1)8 個月 (2)5 個月 (3)6 個月 (4)7 個月
( )16. 甲死亡所留之遺產,其遺產繼承人之繼承順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1)甲的兄弟繼承順序優先於甲的姊妹 (2)甲的祖父繼承順序優先於甲的姊妹 (3)甲的母親繼承順序優先於甲的兄弟 (4)甲的母親繼承順序優先於甲的子女
( )17. 法定財產制關係消滅時,夫或妻現存之婚後財產,扣除婚姻關係存續所負債務後,如有剩餘,其雙方剩餘財產之差額,應平均分配。稱為:(1)財產酌給請求權 (2)扶養費請求權 (3)贍養費請求權 (4)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
( )18. 當事人重複訂立意定監護契約,前後意定監護契約有相牴觸者,下列敘述何者正確?(1)前後意定監護契約有相牴觸部分皆無效 (2)由社會福利機構決定 (3)視為本人撤回前意定監護契約 (4)後意定監護契約牴觸前契約部分無效
( )19. 法院為監護之宣告前,意定監護契約下列何者得隨時撤回之? (1)檢察官 (2)配偶 (3)受任人 (4)主管機關
( )20. 意定監護契約之訂立或變更,應經由下列何種程序始為成立? (1)由公證人作成公證書 (2)檢察官同意 (3)最高法院核准 (4)主管機關同意

解答:
001.【3】002.【4】003.【3】004.【4】005.【4】006.【1】007.【3】008.【4】009.【2】010.【4】
011.【3】012.【3】013.【1】014.【1】015.【3】016.【3】017.【4】018.【3】019.【3】020.【1】

詳解:
1.(出處:民法第 968、970 條)
2.(出處:民法第 1113-3 條)
3.(出處:民法第 1005 條)
4.(出處:民法第 1144 條)
5.(出處:民法第 1017 條)
6.(出處:民法第 1113-4 條)
7.(出處:民法第 1113-4 條)
8.(出處:民法第 1113-2 條)
9.(出處:民法第 1030-3 條)
10.(出處:民法第 1151、1152、1153 條)
11.(出處:民法第 1113-7 條)
12.(出處:民法第 1059、1061、1063、1064 條)
13.(出處:民法第 1165 條)
14.(出處:民法第 1148-1 條)
15.(出處:民法第 1010 條)
16.(出處:民法第 1138 條)
17.(出處:民法第 1030-1 條)
18.(出處:民法第 1113-8 條)
19.(出處:民法第 1113-5 條)
20.(出處:民法第 1113-3 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