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免註冊,彰化一整天線上測驗:http://exam.bestdaylong.com/test8112.htm
( | ) | 1. | 由建築物地下基礎開挖災變實例之研究與統計得知,災變產生之原因絕大多數(1)危屋造成災變 (2)設計錯誤與選用工法不當 (3)未落實監測 (4)施工技術不熟練 | ||
( | ) | 2. | 下列何者非土壤之工程性質?(1)剪力強度 (2)滲透性 (3)水浮力 (4)壓縮性 | ||
( | ) | 3. | 擋土壁常見之破壞機制有?(1)擋土牆外側承受主動土壓力小於內側承受被動土壓力,因而導致擋土壁向內擠進 (2)地盤為砂性土壤,開挖底部發生隆起現象 (3)擋土壁體貫入地盤深度不足而造成壁體的破壞 (4)地盤為黏性土壤,開挖底部發生砂湧現象 | ||
( | ) | 4. | 逆打工法的施工係以何種措施來抵擋地盤側向土水壓力?(1) 以連續壁配合已完成的樓版 (2)以擋土壁配合邊坡 (3)利用逆打鋼支柱 (4)利用擋土壁配合內支撐或外支撐系統 | ||
( | ) | 5. | 島式工法施工過程必須注意?(1)地下結構體的工作縫對於止水、結構整體安全性與結構的差異沉陷等需妥善處理 (2)一樓樓版需預留開口作為開挖土方輸出或材料進入之用 (3)地下結構施工皆在地面層樓版下進行,容易發生通風不良及照明不夠等需妥善處理 (4)鋼柱接頭的鋼筋續接與柱、壁的二次接縫需採用無收縮水泥妥善處理 | ||
( | ) | 6. | 開挖區內以交錯之內支撐系統抵擋側向土水壓力,易妨礙開挖機械作業、支撐系統的架設及地下室建物的施工,是何種開挖工法的主要缺點?(1)順打工法 (2)擋土明挖工法 (3)島區工法 (4)邊區逆打工法 | ||
( | ) | 7. | 地下室施工採用斜坡明挖,應注意?(1)利用自然的邊坡穩定開挖,並同時使用內支撐系統,以增加安全 (2)坡頂及坡趾不可設置排水設施,以便地表逕流順利流下 (3)施工時,必須確保邊坡之穩定性,並防止地下水位過高 (4)坡面必須維持自然不可進行任意保護措施 | ||
( | ) | 8. | 擋土斜坡明挖適用的情況為何?(1)在鬆軟的地質條件,地下室開挖面積狹小,地下室開挖深度淺 (2)在自然邊坡穩定的地質條件,地下室開挖面積寬闊,地下室開挖深度淺 (3)在堅硬的地質條件,地下室開挖鄰房緊臨,地下室開挖深度淺 (4)在自然邊坡穩定的地質條件,地下室開挖面積寬闊,地下室開挖深度很大 | ||
( | ) | 9. | 在地盤進行開挖,對於所發生之災害,下列敘述何者正確?(1)其破壞模式均有跡可尋,若在工程設計階段即考慮此破壞模式,則可防範於未然 (2)破壞模式屬個案條件,很難借鏡施工災害工地去擬定施工計畫 (3)災害發生無法事先掌握以便事先採取緊急應變措施,應見機行事減輕災害受損之程度 (4)邀請學者專家成立審查小組進行施工計畫的審查與災害無關,施工廠商應以自己決定為主 | ||
( | ) | 10. | 統一土壤分類法中的CH,第一個字母代表?(1)主要土壤之成分為黏土 (2)土壤之性質為沉泥 (3)主要土壤之成分為礫石 (4)土壤之性質為黏土 | ||
( | ) | 11. | 對於土壤粒徑大小排列的組合,優良級配是指這土壤?(1)粒徑大小皆相似 (2)不存在某一大小範圍的粒徑 (3)粒徑排列十分整齊 (4)粒徑由大至小皆有 | ||
( | ) | 12. | 下列何者不屬黏性土壤的性質?(1)吸水性 (2)黏滯度 (3)顆粒排列緊密程度 (4)帶電性 | ||
( | ) | 13. | 工地密度試驗的土樣為黏土,為了求得工地滾壓土壤的乾土單位重,必須採用何種方式來獲得土壤之乾土重?(1)在工地以炒菜鍋將土壤加熱炒乾 (2)在工地以太陽將土壤曝曬至105°C (3)將土壤至於陰涼處自然風乾 (4)利用試驗室內的標準烘箱 | ||
( | ) | 14. | 雙順打工法係為何種目的而採用?(1)基地寬廣且不須深開挖 (2)避免支撐長度超過造成接頭鬆弛、材料收縮 (3)縮短工期 (4)降低成本 | ||
( | ) | 15. | 若事前研判結果,推測可能會產生隆起現象,應採取下列何種措施?(1)採用剛性低之擋土壁,並使其設置深度盡量不觸及良質地盤 (2)開挖區域面積很大時,不得實施分區開挖 (3)改良開挖底面下之軟弱地盤,以增加地盤之抗剪強度 (4)擋土壁外側為空地時,不可鏟除亦不可擾動部分周圍地盤 | ||
( | ) | 16. | 黏土的力學行為受下列何者所控制?(1)粒徑大小排列的組合 (2)顆粒排列緊密程度 (3)含水量之多寡 (4)顆粒之間的摩擦力 | ||
( | ) | 17. | 擋土壁產生管湧之災害,關鍵因素為?(1)在黏土層中,地下水位高時,擋土結構物因施工不慎而產生裂縫 (2)鋼版樁全部拔除或部份拔除後施工用水或雨水沿拔樁後形成之孔隙滲流進入底版下方 (3)地下室開挖完成後,水平支撐拆除過快 (4)在具透水性之地層中,地下水位高時,擋土結構物因施工不慎而產生裂縫 | ||
( | ) | 18. | 結構體施工階段,為何會發生基礎上浮現象?(1)擋土壁的深度不足,使地下水湧入 (2)擋土壁的剛性不足,無法抵擋地下水的側向水壓 (3)基地太過於空曠,沒有鄰近建築物共同抵抗水浮力 (4)結構體重量及地下室側壁與土壤間之摩擦力不足以抑制水的浮力 | ||
( | ) | 19. | 球狀形土壤之工程性質,主要與下列何者有關?(1)土壤的凝聚力 (2) 開挖深度與地下水位 (3)土壤的吸水性與帶電性 (4)土壤的級配及相對密度 | ||
( | ) | 20. | 開挖面砂湧之災害主要發生於?(1)吸水過多造成體積膨脹的黏性土壤 (2)採用鋼板樁的地下室開挖 (3)不當之開挖或超挖導致架構不穩定的土層 (4)開挖面下為透水性良好之砂質土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