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1.
| 在世界經濟論壇的十大全球風險報告中,大多數的議題是什麼類型(1)社會
(2)科技
(3)經濟
(4)環境
|
| ( | | ) | 2.
| 臺灣的國家自定貢獻是相較於基準年減排 24%±1%,2050 年達到淨零排放。請問臺灣的基準年是西元幾年(1)2005
(2)2010
(3)2000
(4)2004
|
| ( | | ) | 3.
| 碳足跡數據品質指標等級指標下列何者不是?(1)可靠性
(2)地理相關性
(3)時間相關性
(4)相關性
|
| ( | | ) | 4.
| 依據 IPCC(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發布的 AR6(第六次評估報告)提到地球溫度每上升 0.5 度,將對融冰、海平面上升、物種減少造成 10 的多少次方倍影響(1)2
(2)3
(3)4
(4)5
|
| ( | | ) | 5.
| 巴黎協議為本世紀末,也就是西元幾年前,將全球平均溫度上升控制在工業革命前水準上的攝氏 2 度,最好是 1.5 度內(1)2050
(2)2060
(3)2100
(4)2030
|
| ( | | ) | 6.
| 巴黎協議要求 2100 年前全球溫度上升不超過多少攝氏(1)4 度
(2)2 度,但是最好是 1.5 度內
(3)2 度
(4)3 度
|
| ( | | ) | 7.
| NASA 的報告,在 2021 年已經迎來地表最熱的紀錄,在科學家預測最快在西元幾年,將面臨北極第一次夏季無冰(1)2100
(2)2025
(3)2030
(4)2050
|
| ( | | ) | 8.
| 我國環保署於 2023 年將針對第二批碳密集之何種產業進行盤查(1)水泥業
(2)半導體業
(3)製造業
(4)石化業
|
| ( | | ) | 9.
|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是一個附屬於聯合國之下的跨政府組織,在 1988 年由世界氣象組織、聯合國環境署合作成立,專責研究由人類活動所造成的氣候變遷。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英文縮寫為何(1)CDP
(2)WEF
(3)WHO
(4)IPCC
|
| ( | | ) | 10.
| 產品碳足跡盤查的原則中,何者是數據和方法的選擇用於評估所研究系統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和移除量?(1)透明度
(2)相關性
(3)相對方法
(4)一致性
|
| ( | | ) | 11.
| 碳中和定義是什麼(1))企業、組織或政府在特定一段時間完全不排放二氧化碳
(2)企業、組織或政府在特定一段時間排放的二氧化碳使用化學氣體中和
(3)企業、組織或政府在特定一段時間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透過植樹、使用再生能源、購買碳權等方式累積的減碳量相互抵銷
(4)企業、組織或政府在特定一段時間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控制在零
|
| ( | | ) | 12.
| 國家自定貢獻是各國衡量自身能力與經濟發展狀況下訂定合理減碳目標。國家自定貢獻英文縮寫為何(1)CFP
(2)IPCC
(3)CDP
(4)NDC
|
| ( | | ) | 13.
| 溫度上升是不可逆的變化,除非進行什麼樣的方法,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才有可能減緩(1)碳捕捉封存
(2)燃燒氫氣
(3)增加降雨
(4)減少排碳
|
| ( | | ) | 14.
| 當相同溫室氣體排放和移除的分配僅發生一次時,可避免在產品系統內重複計算溫室氣體排放和移除量的是下列何種原則?(1)相對方法
(2)透明度
(3)避免重複計算
(4)一致性
|
| ( | | ) | 15.
| 何謂國家自定貢獻(1)各國要求他國進口商品時須繳交自定碳關稅
(2)各國衡量自身能力與經濟發展狀況下訂定合理減碳目標
(3)歐盟為各國訂定之合理減碳目標
(4)各國發布給國內人民經濟所得的貢獻比例
|
| ( | | ) | 16.
| 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是指《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締約國每年一次的首腦峰會,討論氣候變化和各國的應對方案、承諾和行動。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英文縮寫為何(1)IPCC
(2)COP
(3)WEF
(4)WHO
|
| ( | | ) | 17.
| 何種因素最可能對碳足跡盤查的結果產生影響(1)產品銷售地點
(2)產品使用壽命
(3)產品包裝材料
(4)員工工作時間
|
| ( | | ) | 18.
| 在巴黎協定通過前國內環保署已經針對六大類碳密集產業提出溫室氣體強制申報作業,請問六大類碳密集產業標準是指化石燃料之排放量達多少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年(1)5
(2)8.5
(3)10
(4)2.5
|
| ( | | ) | 19.
| 為了延緩氣候變遷帶來的影響,在第幾屆 COP 大會中各國簽定了《巴黎協定》的內容,強制要求締約國落實減排行動(1)21
(2)27
(3)26
(4)24
|
| ( | | ) | 20.
| 在 ISO 14067:2018 新增的名詞中,何者是對於社會所感興趣的自然環境,人體健康或能資源面向?(1)全球溫度變化潛勢
(2)碳足跡系統方法
(3)宣告單位
(4)關注區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