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1.
| 大聖人遭遇伊豆流罪、佐渡流罪,正是身讀下列哪一句法華經經文?(1)我本行菩薩道
(2)數數見擯出
(3)如我等無異
|
| ( | | ) | 2.
| 關於大聖人作為末法本佛的描述,下列何者正確?(1)本果妙之教主
(2)明示歷劫修行之道
(3)具備主師親三德
|
| ( | | ) | 3.
| 大聖人在龍口法難,以凡夫之姿顯現久遠元初自受用報身如來之本地,此事稱為:(1)發迹顯本
(2)開近顯遠
(3)久遠實成
|
| ( | | ) | 4.
| 關於「三世間」,請問「世間」是什麼意思?(1)心境
(2)差異
(3)場所
|
| ( | | ) | 5.
| 在〈見寶塔品〉中,釋尊以什麼為例,強調在其滅後受持並弘揚法華經是多麼困難的事?(1)六難九易
(2)三類強敵
(3)九橫大難
|
| ( | | ) | 6.
| 日蓮大聖人身讀法華經經文「數數見擯出」,請問下列哪一個法難符合這段經文?(1)松葉谷法難
(2)小松原法難
(3)佐渡流罪
|
| ( | | ) | 7.
| 釋尊在〈見寶塔品〉中說出「六難九易」,是強調什麼事情?(1)在末法時代弘揚法華經極其困難
(2)在末法時代弘揚法華經會引起共鳴
(3)在末法時代弘揚法華經極其容易
|
| ( | | ) | 8.
| 「一念三千」的核心原理是?(1)三世間
(2)十界互具
(3)十如是
|
| ( | | ) | 9.
| 將《法華經》所說令一切眾生成佛之原理體系化的是哪一位?(1)傳教大師
(2)天台大師
(3)妙樂大師
|
| ( | | ) | 10.
| 關於〈法師品〉:「況滅度後」,請選出正確選項(1)在釋尊滅後弘通法華經,會比釋尊在世時聚集更多弟子
(2)在釋尊滅後弘通法華經,會比釋尊在世時獲得更大的功德
(3)在釋尊滅後弘通法華經,會比釋尊在世時遭到更多怨嫉
|
| ( | | ) | 11.
| 關於「三世間」,請問「世間」是什麼意思?(1)差異
(2)宇宙
(3)社會
|
| ( | | ) | 12.
| 關於「三類強敵」,迫害大聖人的良觀是屬於哪一類?(1)俗眾增上慢
(2)道門增上慢
(3)僭聖增上慢
|
| ( | | ) | 13.
| 關於「十如是」,表現出事物本體的是哪三如是?(1)相、體、力
(2)相、性、體
(3)因、緣、果
|
| ( | | ) | 14.
| 大聖人身讀《法華經》「數數見擯出」之經文是因為他遭遇什麼法難?(1)松葉谷法難
(2)熱原法難
(3)伊豆流罪、佐渡流罪
|
| ( | | ) | 15.
| 關於「三世間」,包含眾生世間、五陰世間及哪一世間?(1)國土世間
(2)淨土世間
(3)佛土世間
|
| ( | | ) | 16.
| 關於「一念三千」的核心原理,大聖人教示:「一念三千始於____」,請選出正確選項。(1)下種佛法
(2)即身成佛
(3)十界互具
|
| ( | | ) | 17.
| 〈撰時抄〉:「______法門,說九界即佛界、佛界即九界」,請選出正確選項。(1)轉重輕受
(2)色心不二
(3)一念三千
|
| ( | | ) | 18.
| 大聖人於龍口法難時,以凡夫之身顯現佛的生命境界,此事稱為:(1)發迹顯本
(2)久遠實成
(3)開近顯遠
|
| ( | | ) | 19.
| 「三類強敵」出現在《法華經》的哪一品?(1)方便品
(2)勸持品
(3)法師品
|
| ( | | ) | 20.
| 「三世間」包含國土世間、五陰世間及哪一世間?(1)人道世間
(2)民生世間
(3)眾生世間
|
| ( | | ) | 21.
| 大聖人借用法華經的哪一項說法儀式,將根源的佛生命境界圖顯為曼荼羅?(1)地涌出現
(2)虛空會
(3)靈山會
|
| ( | | ) | 22.
| 關於十如是的「本末究竟等」,是指九如是從最初的「相」至最後的「報」,都保持什麼特性?(1)永恆性
(2)相容性
(3)一貫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