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免註冊,彰化一整天線上測驗:http://exam.bestdaylong.com/test7762.htm
| 【 | 能調整公司內部資源而依顧客需求量改變而改變的能力 | 】 | 1. | 市場需求量起伏變動,當需求增加時,公司有能力提升生產能量,滿足顧客量的增加之需 求,但需求減少時,公司也有能力縮小其生產規模之能力,以上所述為下列何作業策略之競爭構面 | 【 | 】 | (.) | ||||||
| 【 | 12345 | 】 | 2. | 生產控制部門主要負責的工作項目有 (1) 協調銷售部門的接單 (2) 適當限制銷售部門隨意進行生產計劃的變更、緊急加單或取消工單 (3) 根據產能負荷分析資料,制定合理完善的生產計劃,使生產工單的執行、生產計劃的變更有彈性 (4) 準確控制生產進度,並對物料負責人員監督其備料的進度 (5) 當生產進度落後時,能及時與有關部門商量對策,協商解決辦法,採取行動加以補救 | 【 | 】 | (232) | ||||||
| 【 | 作業相對目標與實際排程平均偏差 | 】 | 3. | 下列何指標在評估某一特定作業是否有加速或延誤生產時間上特別有用 | 【 | 】 | (237) | ||||||
| 【 | 符合資格構面 | 】 | 4. | 一公司其成本/價格需低到某一程度,品質必須有某一水準以上,交貨速度必須快到某幾天內等等,如此公司才得以進入市場競爭,符合顧客對產品的基本要求,以上所述指的是 | 【 | 】 | (225) | ||||||
| 【 | 13 | 】 | 5. | 下列何者是對的 (1) 不同的公司雖然在相同的產業,因其目標市場區隔不同,將會採取不同之作業策略 (2) 在同一物料清單上的所有物料品項皆須全部採接單生產方式或全部採存貨生產方式 (3) 競爭構面會隨著時間改變而改變 | 【 | 】 | (228) | ||||||
| 【 | 交貨速度 | 】 | 6. | 在某些市場,公司有能力比其競爭者更快速的交貨至為重要;為了能於此市場競爭,公司必須有能力掌控生產步驟之時間,並縮短其接單至交貨至顧客之時間,以上所述為下列何作業策略之競爭構面 | 【 | 】 | (222) | ||||||
| 【 | 交貨時間變異 | 】 | 7. | 在某些市場,能於下游買者要求的交貨時間準時交貨,不早也不晚的能力,常為一獲得顧客訂單的重要資格或條件,以上所述為下列何作業策略之競爭構面 | 【 | 】 | (224) | ||||||
| 【 | 資訊方塊(InfoCube)之目的在於儲存所定義的 KPI 與查詢(Query)於相關之資訊方塊中 | 】 | 8. | 下列關於 Data Flow 圖中各層之目的之敘述何者正確 | 【 | 】 | (240) | ||||||
| 【 | 1234 | 】 | 9. | 生產工單有哪些控制資訊可供商業智慧(BI)進一步分析 (1) 生產/組裝控制資訊 (2) 排程控制資訊 (3) 產能規劃控制資訊 (4) 成本控制資訊 (5) 進料控制資訊 | 【 | 】 | (231) | ||||||
| 【 | 實際數量偏差百分比 | 】 | 10. | 下列何指標在分析工作中心所接受的數量中有多少比率最後有被確認 | 【 | 】 | (238) | ||||||
| 【 | 廠內廠 | 】 | 11. | 公司常使用何種觀念,以進行其資源之配置與使用,達到管理細緻化的要求,亦即一單位內有許多更小的單位(或生產線),每一小單位有其獨特的作業策略,以指導其生產資源之使用,讓生產規劃與控制可以更細緻化 | 【 | 】 | (227) | ||||||
| 【 | 123 | 】 | 12. | 下列何者是對的 (1) 商業智慧(BI)在生產規劃與控制上之一個挑戰,在於每一目標值的更新與何時更新的問題 (2) 如何選定某一組適當的 KPI,為一非常專業之問題 (3) 強化了指標 A 的過程中,常常弱化了另一指標 B 的表現,兩指標間 Trade-Offs 是管理者面對的另一挑戰 | 【 | 】 | (230) | ||||||
| 【 | 234 | 】 | 13. | 工單之實際執行時間指執行此工單的所有作業之何單元之加總 (1) 等待 (2) 處理 (3) 拆卸(4) 籌置 (5) 移動 | 【 | 】 | (236) | ||||||
| 【 | 2 | 】 | 14. | 下列何者是對的 (1) 一公司想將商業智慧(BI)在生產規劃與控制上發揮最大的效益,IT 人員即可做到 (2) 某兩公司可能選定同一組 KPI,但因競爭構面的不同,每一 KPI 的目標值亦將有所差異 (3) 如果將一個組織或企業體看成是一有機體,雖位於生命週期的不同階段,其所選用的 KPI 皆相同 | 【 | 】 | (229) | ||||||
| 【 | 123 | 】 | 15. | 無論如何進行規劃與排程之最優化動作,下列何者之加總值即為其下限值(Lower Bound),無法低於此一值,亦即無論如何運用 ERP 系統或供應鏈系統所提供之演算法來壓縮時間,皆不可能低於此一下限值 (1) 籌置 (2) 處理 (3) 拆卸 (4) 等待 (5)移動 | 【 | 】 | (235) | ||||||
| 【 | 職能/角色 | 】 | 16. | 透過下列何者的界定,分類其將可使用之不同查詢 | 【 | 】 | (233) | ||||||
| 【 | 以作業及工作中心角度分析指標表示工作生產中心產生效率的目標值,一般為正值 | 】 | 17. | 下列指標與策略間關係之敘述何者錯誤 | 【 | 】 | (239) | ||||||
| 【 | 345 | 】 | 18. | 下列何者屬於 Off-Line 之單元時間,亦即一般上是不占用作業所用到工作中心的時間 (1) 籌置 (2) 處理 (3) 等候 (4) 等待 (5) 移動 | 【 | 】 | (.) | ||||||
| 【 | 彈性與新產品引入市場的速度 | 】 | 19. | 要能因應市場對樣式與種類的改變,公司須有較競爭者更快速發展新產品並將其導入生產線量產的能力,以上所述為下列何作業策略之競爭構面 | 【 | 】 | (223) | ||||||
| 【 | 獲取訂單構面 | 】 | 20. | 公司在某一市場中,可藉由某些優異構面的表現而獲得顧客的青睞,最終取得顧客訂單的構面,以上所述指的是 | 【 | 】 | (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