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 1.下列有關日本對於「設計」的定義,何者有誤? (第1章 發現設計-21) |
| (1) | 設計是來自於對英文Design 的概念進行翻譯, 翻成「應用美術」、「意匠」、「芸術工學」、「設計」等 |
| (2) | 日文的設計是計畫一個具體目標後,進行製作實體來達成目標 |
| (3) | 日本設計學者龜倉雄策認為, 狹義的設計指的是圖案裝飾,廣義的設計是指所有關於造形活動的計畫 |
| (4) | 日文的設計是真正理解內容後紿予恰當的外觀規畫 |
| | |
詳解: | (章節1-1)是日本學者福井晃一於1978 年所著《設計小辭典》一書中提到設計的定義,而 龜倉雄策則是於二次世界戰後,致力推動日本設計的奠基者。 |
(4) | 2.下列有關西方各國對於「設計」的敘述,何者有誤? (第1章 發現設計-22) |
| (1) | 英文的「Design」是複合詞,「De」有做、實施之意,「Sign」則有標記、方案、計畫、構想之意 |
| (2) | Design 是源自於拉丁語的「Designare」,意指製作標示的記號 |
| (3) | 十六世紀時的義大利文「Disegno」,用作草稿、素描之意 |
| (4) | 德文為「Dessin」,有繪畫、畫作、輪廓或設計圖之意 |
| | |
詳解: | (章節1-1) |
(1) | 3.下列有關西方各國對於「設計」的敘述,何者有誤? (第1章 發現設計-23) |
| (1) | 義大利文為「Designare」,用作草稿、素描之意 |
| (2) | 德文為「Entwurf」,有計畫、草稿、草案之意 |
| (3) | 法文的「Dessin」源自古法語的「Desseigner」, 解釋為繪畫、畫作、輪廓或設計圖之意 |
| (4) | 英國的劍橋辭典裡,將Design 解釋為根據目的、計畫和意圖,透過繪製的手段,展現於工藝或產品上 |
| | |
詳解: | (章節1-1)義大利文為「「Disegno」,用作草稿、素描之意 。 |
(3) | 4.關於設計的敘述,下列何者不正確? (第1章 發現設計-24) |
| (1) | 工業革命為影響近代設計發展的主要力量 |
| (2) | 人類設計活動源於舊時器時代,與造形活動同步 |
| (3) | 設計創作不需要依照人類的生活需求或方式來解決問題 |
| (4) | 設計產品也能與藝術作品一樣,充滿哲學與情感訴求 |
| | |
詳解: | (章節1-1)(100年統測)設計創作最初的出發點,就是為了解決人類生活的需求問題,並依照客觀的條件下進行設計。目前的設計潮流,也正朝向藝術作品那般追求情感及哲學。 |
(4) | 5.日本建築評論家川添登的著作《何謂設計》一書中,將設計分成三大領域,不包含以下何者? (第1章 發現設計-25) |
| (1) | 視覺傳達設計 |
| (2) | 空間設計 |
| (3) | 產品設計 |
| (4) | 數位媒體設計 |
| | |
詳解: | (章節1-2) |
(1) | 6.根據國內林品章教授在1986年提出的設計六分法,不包括以下何者? (第1章 發現設計-26) |
| (1) | 醫療設計 |
| (2) | 工藝設計 |
| (3) | 產品設計 |
| (4) | 時尚設計 |
| | |
詳解: | (章節1-2) |
(3) | 7.國內林品章教授延伸日本學者川添登的設計三領域,形成設計六分法,請問下列何者並非林教教授提出的設計六大類? (第1章 發現設計-27) |
| (1) | 時間設計 |
| (2) | 工藝設計 |
| (3) | 社會設計 |
| (4) | 時尚設計 |
| | |
詳解: | (章節1-2)林品章教授所提出的社會六分法為視覺傳達設計、產品設計、空間設計、時間設計、工藝設計及時尚設計。社會設計(Social Design)是為了改善人們的生活品質,透過設計的方式滿足社會福祉。 |
(4) | 8.根據日本建築評論家川添登的著作《何謂設計》一書中,世界是由人、自然及社會所組成,若以設計做為媒介,請問下列敘述何者有誤? (第1章 發現設計-28) |
| (1) | 視覺傳達設計是做為人與社會之間溝通的媒介 |
| (2) | 空間設計是自然與社會的媒介 |
| (3) | 產品設計是人與自然的媒介 |
| (4) | 空間設計是人與自然的媒介 |
| | |
詳解: | (章節1-2) |
(1) | 9.探討圖文設計中,字體、大小、粗細、對比及編排等造成的視認性、易讀性與明視性等問題,是屬於何種專業知識? (第1章 發現設計-29) |
| (1) | 人因工程學 |
| (2) | 材料結構學 |
| (3) | 造形美學 |
| (4) | 心理學 |
| | |
詳解: | (章節1-2)(103年統測) |
(3) | 10.依據設計的六領域分類而言,「多媒體設計」主要是屬於: (第1章 發現設計-30) |
| (1) | 工藝設計 |
| (2) | 工業設計 |
| (3) | 時間設計 |
| (4) | 時尚設計 |
| | |
詳解: | (章節1-2)(103年統測) |
(2) | 11.建築設計、室內設計、都市設計、景觀設計,在臺灣都是屬於何種類別的設計專業分科? (第1章 發現設計-31) |
| (1) | 美術工藝 |
| (2) | 空間設計 |
| (3) | 產品設計 |
| (4) | 視覺傳達設計 |
| | |
詳解: | (章節1-2)(106年統測) |
(3) | 12.下列有關各設計領域的意義,何者有誤? (第1章 發現設計-32) |
| (1) | 視覺傳達設計是有計畫性的將事物以視覺化方式傳播給特定群眾 |
| (2) | 空間設計是以使用該空間的人們為對象,進行建築物內外部的設計 |
| (3) | 產品設計是以手工製作為主,機械製作為輔,具有精緻多樣化的設計 |
| (4) | 時尚設計主要以裝飾人體為主,亦可表達身份地位 |
| | |
詳解: | (章節1-2) |
(4) | 13.下列有關各設計領域的定義,何者正確? (第1章 發現設計-33) |
| (1) | 產品設計主要追求精緻多樣化的設計 ,因此常以手工製作為主 |
| (2) | 視覺傳達設計主要追求視覺感官的享受與刺激 |
| (3) | 空間設計只侷限於室內擺設與家具設計的範圍中 |
| (4) | 數位媒體設計是一種人機互動的傳播設計 |
| | |
詳解: | (章節1-2)工藝設計才是以手工製作為求,追求精緻多樣化的設計;視覺傳達設計主要是將重要的訊息以視覺化的圖像傳達給特定群眾;空間設計包括有建築內外部的設計,環境設計或都市規劃。 |
(1) | 14.下列有關各設計領域的範圍,何者有誤? (第1章 發現設計-34) |
| (1) | 產品設計包括有陶瓷工藝、木製工藝、金屬工藝、玻璃工藝等 |
| (2) | 空間設計包括舞台設計、環境設計、公共設計、建築設計等 |
| (3) | 視覺傳達設計包括廣告設計、 包裝設計、圖文傳播、插畫設計等 |
| (4) | 時尚設計包括有劇裝設計、服裝設計、皮件設計、飾品設計、珠寶設計等 |
| | |
詳解: | (章節1-2)陶瓷工藝、木製工藝、金屬工藝、玻璃工藝皆屬於工藝設計的範圍。 |
(4) | 15.包裝設計可分為商業包裝及工業包裝設計,試問商業包裝設計的主要用途在於? (第1章 發現設計-35) |
| (1) | 保護商品 |
| (2) | 運輸和倉儲 |
| (3) | 展示美觀 |
| (4) | 促進銷售 |
| | |
詳解: | (章節1-2)商業包裝設計主要以能引起消費者購買的慾望為出發,因此好的商業包裝設計能促進銷售。 |
(3) | 16.以下關於包裝設計的敘述,何者有誤? (第1章 發現設計-36) |
| (1) | 「商業包裝」是具美觀及個別化的包裝外觀,主要目的是為了促進銷售 |
| (2) | 「工業包裝」的主要目的著重於保護商品、運輸和倉儲的功能 |
| (3) | 現今的包裝設計為達永續及友善環境,紛紛走向無包裝的設計 |
| (4) | 「商業包裝」亦有保護商品的作用 |
| | |
詳解: | (章節1-2)現今的包裝設計無法完全做到無包裝,應是走向綠色包裝的設計。 |
(3) | 17.請問插畫設計較屬於哪一個設計領域? (第1章 發現設計-37) |
| (1) | 空間設計 |
| (2) | 數位媒體設計 |
| (3) | 視覺傳達設計 |
| (4) | 產品設計 |
| | |
詳解: | (章節1-2)廣義的插畫設計是指將文字內容轉為視覺化,包含繪畫、照片或影像合成的圖片都算是插畫設計;狹義的插畫設計是指在廣告中,有運用到繪畫的部分皆為插畫設計。無論最後是數位或平面印刷的表現,一般都是納入視覺傳達設計的領域中。 |
(3) | 18.將企業形象與品牌進行規劃,使社會大眾對其文化、風格、政策與使命有一致的認同,下列何者為此設計活動之簡稱? (第1章 發現設計-38) |
| (1) | CNS |
| (2) | CAS |
| (3) | CIS |
| (4) | COS |
| | |
詳解: | (章節1-2)(104年統測)企業形象識別系統的原文是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簡稱CIS。 |
(3) | 19.參閱附圖所示歷屆奧運會標誌,依其年代先後順序選出正確排列: (第1章 發現設計-39) |
| (1) | ② → ④ → ⑥ → ① → ③ → ⑤ |
| (2) | ② → ⑤ → ① → ③ → ⑥ → ④ |
| (3) | ⑤ → ② → ④ → ⑥ → ① → ③ |
| (4) | ⑤ → ④ → ② → ① → ③ → ⑥ |
| | |
詳解: | (章節1-2)(102年統測)①1998年首爾。 ②1976年蒙特婁。 ③1996年亞特蘭大。④1980年莫斯科。⑤1972年慕尼黑。⑥1984年洛杉磯。 |
(1) | 20.下列何者並非為企業形象識別系統(CIS)的三大組成之一? (第1章 發現設計-40) |
| (1) | 創造識別CI(Creative Identity) |
| (2) | 理念識別MI (Mind Identity) |
| (3) | 行為識別BI (Behavior Identity) |
| (4) | 視覺識別VI (Visual Identity) |
| | |
詳解: | (章節1-2)企業形象識別系統(CIS)包括有理念識別MI (Mind Identity) 、行為識別BI (Behavior Identity) 及視覺識別VI (Visual Identit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