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測驗時間:2025-10-20 06:14:20
其他相關測驗:
考卷名稱: (201-220-20)-學枓(20300)喪禮服務乙級532題
使用者名稱:
記住1週時間
查看考試結果密碼:

下載考題  紙本測驗
※可以直接用滑鼠點選答案選項作答
字體大小:A  A  A  將未填答自動填: 1到4亂數   1   2   3   4  
  
  考試題目
1.【單選】請選出下列哪些稱呼帖式是正確的對應說法?A.裔孫對應祖先,稱為遠祖考妣 B.表姪孫對應祖父之表兄,稱為堂伯公 C.內姪對應父親的姊夫,稱為尊姑丈 D.姻姪對應姊夫之父,稱為尊姻翁 E.襟弟對應妻子的姊夫,稱為尊舅 F.受業門生對應業師,稱為尊夫子大人 G.庚姪對應同庚之父,稱為翁尊公       (工作項目03:殯儀服務054)
(1)BCEF
(2)CDEG
(3)DEFG
(4)I don't know
(5)ACDF
2.【單選】請選出有關發喪相關的正確說法?       (工作項目03:殯儀服務069)
(1)古禮的「赴於君」指的是君王到喪家報喪
(2)已婚女性亡者的訃告可選用黃色的紙張
(3)I don't know
(4)「訃」字代表消息
(5)「聞」字代表不幸
3.【單選】有關喪服的說法,下列何者正確?       (工作項目03:殯儀服務056)
(1)台灣地區因循傳統古禮的五服制度,將其略為改變成麻、苧、黃、紅、白五代之服制
(2)傳統的喪服以斬衰為例,僅包含首服與身服
(3)I don't know
(4)古禮對於喪服制度的設計,將悲傷最重的如子女等穿緦麻表達最沈慟的哀傷
(5)現代人在親人過世時,隨即換上白色、黑色或藍色的素色衣服,稱之為變服
4.【單選】《禮記.檀弓上篇》記載:「喪禮,與其哀不足而禮有餘也,不若禮不足而哀有餘也 。」所表達的含義是:A.死亡發生時,家人應當啟動防衛機制,避免經歷痛苦 B.生者經由自身所承受的哀痛,對死者付出更深刻的情感 C.喪禮以禮制為主,宣洩哀思為輔 D.喪禮禮儀的制定在於帶領人們從哀思的宣洩中,深刻體驗生命       (工作項目03:殯儀服務064)
(1)AD
(2)AB
(3)BD
(4)CD
(5)I don't know
5.【單選】請選出與亡者對應的正確稱謂?       (工作項目03:殯儀服務070)
(1)與亡者互認為父子或母子關係者為適男、適女
(2)稱呼亡者為君舅者為外甥
(3)亡者的繼子稱呼亡者為從父
(4)I don't know
(5)亡者兒子的結拜兄弟為誼子
6.【單選】《儀禮.既夕祭》中記載「士」臨終時,其子不忍親人死亡,「乃行禱于五祀」。請選出下列錯誤的說明選項 A.依〈祭法〉士可行五祀 B.關係人之生命安危的為司命、族厲之祭 C.士之子在父彌留時行五祀應當視為僭禮D.在彌留者氣息確定絕盡後才宣布命終,呈現對生命的審慎處理態度       (工作項目03:殯儀服務065)
(1)AD
(2)AC
(3)BC
(4)CD
(5)I don't know
7.【單選】請選出下列有關現代孝誌通用材質的正確說法?A.孝男、孝媳帶的孝誌為麻布 B.未嫁孝女帶的孝誌為緦麻 C.已婚孝女佩戴的孝誌為麻布內、苧布外D.長孫、長孫媳帶的孝誌為苧布內、麻布外 E.外孫與外孫女的孝誌為苧布F.外玄孫與外玄孫女帶的孝誌為紅布內、小黃布外 G.來孫與來孫女帶的孝誌為紅布       (工作項目03:殯儀服務057)
(1)I don't know
(2)ACDG
(3)BCEF
(4)CDEG
(5)DEFG
8.【單選】請選出喪禮服務人員執行訃聞撰稿與印製時應注意的事項 A.確認具名發訃聞的主喪者的姓名與亡者間的關係 B.依據傳統禮制,白髮人不能送黑髮人,提醒家屬訃聞內不能將亡者在世的父母親書寫於家屬名單中 C.殯儀館治喪案件必須在奠禮禮廳租借確認後才能進行訃聞印製 D.撰擬訃聞稿之前,必須請家屬提供所有成員的生肖與歲數 E.協助亡者家屬選擇訃聞紙張樣式、材質與印製數量       (工作項目03:殯儀服務066)
(1)ABC
(2)ABCE
(3)ACE
(4)ACDE
(5)I don't know
9.【單選】喪禮服務人員訃聞撰稿後送廠商印製前,必須協助亡者家屬核對的內容有哪些?A.亡者姓名與稱謂 B.亡者出生與過世日期 C.告別奠禮結束後用餐的時間與地點 D.告別奠禮當日確定出席的家屬成員 E.停靈的地點 F.舉行家公奠禮的時間與地點 G.入殮沖煞的生肖與歲數 H.墓園或晉塔的地點       (工作項目03:殯儀服務067)
(1)ABEFH
(2)DEFGH
(3)I don't know
(4)ABCGH
(5)BCDEF
10.【單選】下列有關天主教教友殯葬彌撒之敘述,何者正確?       (工作項目03:殯儀服務061)
(1)殯葬彌撒之前通常會舉行入殮禮、守靈禮、引靈禮
(2)領聖體禮通常會在告別禮時舉行
(3)感恩禮通常安排在殯葬彌撒中的聖祭禮儀中舉行
(4)告別禮又可稱為迎靈禮
(5)I don't know
11.【單選】請選出在傳統民間喪禮中,親屬在家奠禮時向亡者所行的正確之禮       (工作項目03:殯儀服務072)
(1)外甥應行三跪九叩禮
(2)女婿應行三俯伏禮
(3)妹婿應行三鞠躬禮
(4)I don't know
(5)孝從子應行三跪九叩禮
12.【單選】墓碑碑文中的「堂號」可從下列哪些項目擇一記載?A.姓氏來源 B.安葬地C.祠堂堂號 D.祖籍 E.首都所在地 F.亡者生前居住地 G.子孫遷徙地       (工作項目03:殯儀服務062)
(1)ACDF
(2)CDFG
(3)DEFG
(4)I don't know
(5)BCDE
13.【單選】依據《平等自主 慎終追遠–現代國民喪禮》,下列有關在殯儀館治喪的家公奠禮的正確說法為何?A.移靈禮:指的是恭請亡者神主牌位或包含遺體或靈柩進入奠禮會場 B.奠禮開始前,孝眷人等在靈前持香恭請亡者正魂登堂,稱為遺族告靈 C.家奠禮時,依序由家屬、族宗親、誼義親、外家、姻親的順序致奠 D.無論亡者性別,由其子女走到會場外,跪請父系暨母系尊長蒞臨,稱為「迎請尊長」E.拈香禮指的是在家奠禮時,由鄰居、友人至靈前拈香致意       (工作項目03:殯儀服務059)
(1)ACE
(2)I don't know
(3)BCD
(4)ABD
(5)CDE
14.【單選】下列有關訃聞的用語,哪些正確?A.對於具家長身份的男性亡者,可以稱為府君 B.得年四十五歲 C.享壽六十五歲 D.隻身出國旅遊意外身亡者,可以書寫家屬隨侍在側 E.亡者遺體冰存殯儀館,靈堂設在自宅者,可以書寫停柩在堂 F.古代妻子過世,父母親有一人仍健在時,夫可自稱不杖期夫       (工作項目03:殯儀服務063)
(1)ACF
(2)ABF
(3)DEF
(4)I don't know
(5)BDE
15.【單選】有關銘旌的說法,下列何者有誤?       (工作項目03:殯儀服務055)
(1)《儀禮˙士喪禮》中即有記載「為銘」:在亡者過世第一天為亡者製作銘旌旗的做法
(2)銘旌的功能包含將靈柩下壙時,覆蓋於天蓋上,用以識別亡者
(3)依臺灣民俗,銘旌書寫格式採「生老病死苦」之「兩老夾一生」的寫法
(4)依臺灣民俗,銘旌上書寫亡者姓氏相關資訊所選用的紙張,採取「父青母黃」的原則
(5)I don't know
16.【單選】告別奠禮開始前由遺族恭請亡者牌位入場時,司儀做何種安排比較恰當?       (工作項目03:殯儀服務071)
(1)將招魂幡插在罐頭塔上
(2)當亡者無子有女時,安排由孝侄捧靈位牌
(3)為避免打擾來賓,由司儀自行引導遺族執行即可
(4)I don't know
(5)請會場內所有親友起立
17.【單選】請選出亡者家屬寄送訃聞時應注意的事項?       (工作項目03:殯儀服務068)
(1)為邀請親友全家人一同出席表達哀悼,信封封面之收信人姓名與尊稱後應加寫「全家福」
(2)為尊重收到訃聞親友的感受,訃聞信封封面所有印刷與書寫的文字應以紅色為限
(3)I don't know
(4)收信人的姓名加尊稱後必須寫「啟」以示尊重
(5)避免一大清早親自送訃聞到親友家
18.【單選】請選出有關喪服的實務運用的正確說法?       (工作項目03:殯儀服務058)
(1)參加奠禮的來賓以自己的性別「男左女右」區分佩戴胸花或十字架
(2)亡者的兄長在治喪期間的喪服原則為「有服無孝」
(3)I don't know
(4)當亡者是男性時,居喪者應把孝誌帶在右手衣袖
(5)孝女的崁頭左短右長代表父親健在,母親過世
19.【單選】請選出在傳統民間喪禮中,親屬在奠禮時讀誦的正確追思文章名稱       (工作項目03:殯儀服務073)
(1)宗親代表念的文章為誄詞
(2)孫子恭讀的文章是輓歌
(3)機關團體代表念的是哀章
(4)I don't know
(5)子女恭讀的為弔詞
20.【單選】請依《平等自主 慎終追遠–現代國民喪禮》,選出佛教信徒繫念法會的流程順序?A.公奠禮 B.家奠禮 C.拈香 D.迎請法師 E.恭請法師誦經 F.頂禮法師 G.主法開示 H.恭送法師       (工作項目03:殯儀服務060)
(1)DEFGHBAC
(2)FEGBACHD
(3)CEGBADFH
(4)I don't know
(5)EFGHDBAC
 
  

池田大作名言:【20、人的一生,是為瞭讓自己的真正個性得到充分地發揮、盡情地綻放花蕾。】
1小時內上線人數:118 人

您有要購買udemy課程嗎?可以透過https://iorange.biz/3FKHX?uid1=exam&uid2=txt&uid3=url 連結去購買會有分潤支持網站營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