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 1.下列何者非影響消費者行為的內在因素? (第二篇-50) |
| (1) | 態度 |
| (2) | 次文化 |
| (3) | 情感 |
| (4) | 價值觀 |
| | |
(4) | 2.下列何者非影響消費者行為的內在因素? (第二篇-51) |
| (1) | 生活型態 |
| (2) | 涉入 |
| (3) | 知識 |
| (4) | 家庭 |
| | |
(1) | 3.下列何者非影響消費者行為的外在因素? (第二篇-52) |
| (1) | 生活型態 |
| (2) | 購買情境 |
| (3) | 次文化 |
| (4) | 家庭 |
| | |
(3) | 4.服務業常常會去創造「排隊效應」,其主要是運用消費者的何種心理? (第二篇-53) |
| (1) | 酸葡萄心理 |
| (2) | 韋伯效應 |
| (3) | 從眾心理 |
| (4) | 自我防衛心理 |
| | |
(3) | 5.消費者選擇餐廳通常會參考排隊的人數,主要消費者的何種心理效應? (第二篇-54) |
| (1) | 酸葡萄心理 |
| (2) | 韋伯效應 |
| (3) | 從眾心理 |
| (4) | 自我防衛心理 |
| | |
(2) | 6.知名熱門餐飲品牌常常會運用限量策略以創造「排隊效應」,亦可稱為? (第二篇-55) |
| (1) | 置入式行銷 |
| (2) | 飢餓行銷 |
| (3) | 體驗行銷 |
| (4) | 口碑行銷 |
| | |
(1) | 7.下列何者是消費者與生俱來的生理或心理特徵? (第二篇-56) |
| (1) | 需要﹝need﹞ |
| (2) | 慾求﹝want﹞ |
| (3) | 需求﹝demand﹞ |
| (4) | 以上皆非 |
| | |
(3) | 8.下列何者反映在消費者的購買能力? (第二篇-57) |
| (1) | 需要﹝need﹞ |
| (2) | 慾求﹝want﹞ |
| (3) | 需求﹝demand﹞ |
| (4) | 以上皆非 |
| | |
(4) | 9.以下對嬰兒潮世代的敘述何者有誤? (第二篇-58) |
| (1) | 介於1946~1964年出生 |
| (2) | 屬工作狂苦幹實幹型 |
| (3) | 重視家庭 |
| (4) | 低文化素質 |
| | |
(4) | 10.以下對X世代的敘述何者有誤? (第二篇-59) |
| (1) | X是由英文文字Excluding的字母X而來 |
| (2) | 有著「被排擠的世界」隱喻 |
| (3) | 指的是約1965-1981年間 |
| (4) | 又稱為嬰兒潮世代 |
| | |
(4) | 11.以下對X世代的特徵敘述何者有誤? (第二篇-60) |
| (1) | 具冒險挑戰性格 |
| (2) | 多元文化的融合 |
| (3) | 擅用媒體的行家 |
| (4) | 講求單打獨鬥 |
| | |
(4) | 12.以下對X世代的特徵敘述何者有誤? (第二篇-61) |
| (1) | 重視自尊多於成就 |
| (2) | 講求團隊合作 |
| (3) | 對生活充滿不確定感 |
| (4) | 重視家庭 |
| | |
(4) | 13.以下對X世代的特徵敘述何者有誤? (第二篇-62) |
| (1) | 重視個性化商品 |
| (2) | 重視別人眼光與肯定 |
| (3) | 重視自我實現 |
| (4) | 為生活才工作 |
| | |
(3) | 14.以下對Y世代的特徵敘述何者有誤? (第二篇-63) |
| (1) | 一般指介於1981~2000年間出生 |
| (2) | 又稱為「為什麼」世代﹝Generation Why﹞ |
| (3) | 被公認為英國人在20世紀的最後一個世代 |
| (4) | 最先採用Y世代的說法是廣告雜誌﹝Ad Age﹞ |
| | |
(3) | 15.以下對Y世代的特徵敘述何者有誤? (第二篇-64) |
| (1) | 嬰兒潮世代的子女 |
| (2) | 熟悉網路數位科技 |
| (3) | 認同父母價值觀 |
| (4) | 重視生活品味 |
| | |
(4) | 16.以下對Y世代的特徵敘述何者有誤? (第二篇-65) |
| (1) | 為生活才工作 |
| (2) | 數位原生代 |
| (3) | 抗壓性不足 |
| (4) | 相信行銷媒體 |
| | |
(4) | 17.下列哪一個是Zeithmal et al.﹝1996﹞提出最高的服務需求層級? (第三篇-01) |
| (1) | 適當的服務 |
| (2) | 預期的服務 |
| (3) | 可接受的服務 |
| (4) | 渴望的服務 |
| | |
(3) | 18.下列何者非Zeithmal et al.﹝1996﹞所提出影響消費者「渴望的服務」之因素? (第三篇-02) |
| (1) | 持久性的服務需求因子 |
| (2) | 個人需求因素 |
| (3) | 顧客自我認知的服務角色 |
| (4) | 個人服務哲學 |
| | |
(2) | 19.下列何者非Zeithmal et al.﹝1996﹞所提出影響消費者「適當的服務」之因素? (第三篇-03) |
| (1) | 情境因素 |
| (2) | 個人服務哲學 |
| (3) | 認知的服務替代方案多寡 |
| (4) | 短暫性的服務激勵因子 |
| | |
(3) | 20.下列何者非Zeithmal et al.﹝1996﹞所提出直接影響消費者「預測的服務」之因素? (第三篇-04) |
| (1) | 過去經驗 |
| (2) | 公開的服務承諾 |
| (3) | 情境因素 |
| (4) | 服務口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