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尊重生命是駕駛道德最重要的一點,我們開車時要處處顧到行人,尤其應該注意讓老弱婦孺身心障礙者優先通行。 (1) |
| (1) | 對 |
| (2) | 錯 |
(2) | 2.遵守交通法規與秩序,只算是優良駕駛人,與駕駛道德無關。 (2) |
| (1) | 對 |
| (2) | 錯 |
(1) | 3.汽油著火時,應用滅火器、泥沙或用水浸濕棉被、衣服覆蓋撲滅。 (3) |
| (1) | 對 |
| (2) | 錯 |
(1) | 4.禮讓與寬容是駕駛道德的最好表現。 (4) |
| (1) | 對 |
| (2) | 錯 |
(1) | 5.在狹窄道路上會車,一定要互相禮讓。 (5) |
| (1) | 對 |
| (2) | 錯 |
(1) | 6.綠燈允許你依序通過,但駕駛人仍應注意違規闖紅燈的人和車。 (6) |
| (1) | 對 |
| (2) | 錯 |
(2) | 7.看見前面車禍有人受傷,沒有人管,我自已要趕路,明明看(聽)到受傷的人在慘叫,也只有不管。 (7) |
| (1) | 對 |
| (2) | 錯 |
(1) | 8.我們在開車前仔細檢查汽車,使其保持良好性能,行駛中處處顧及行人與其他車輛,也是駕駛道德的表現。 (8) |
| (1) | 對 |
| (2) | 錯 |
(2) | 9.後面汽車為避免灰塵而超越我車,我也討厭灰塵,只有再超越前車。 (9) |
| (1) | 對 |
| (2) | 錯 |
(2) | 10.大雨使路上到處積滿污水,路邊行人雖多,但我怕阻礙後面汽車通行,只得快速通過。 (10) |
| (1) | 對 |
| (2) | 錯 |
(1) | 11.行車起駛、換檔、轉彎或煞車,都應顧及乘客的安全和舒適,還要注意路上車輛及行人的安全。 (11) |
| (1) | 對 |
| (2) | 錯 |
(1) | 12.隨便按鳴喇叭,製造噪音,是不道德的行為。 (12) |
| (1) | 對 |
| (2) | 錯 |
(2) | 13.一個人飲酒後,雖然視力、聽覺以及判斷能力,都會變為遲鈍,但在其本人的感覺來說,卻很舒暢,所以酒後可以駕駛汽車。 (13) |
| (1) | 對 |
| (2) | 錯 |
(2) | 14.汽車拋錨在快車道上,雖然往來車輛甚多,對造成塞車和影響交通安全很大,但為了爭取自己的時間,只有等我趕快修好再開走。 (14) |
| (1) | 對 |
| (2) | 錯 |
(2) | 15.我開車有多年經驗,技術熟練有把握,所以在開車時經常和人談笑歌唱,這是技術表現,對行車安全毫無影響。 (15) |
| (1) | 對 |
| (2) | 錯 |
(1) | 16.假使我是開客車,更要處處小心謹慎,因為人命關天,乘客的生命都操縱在我的手上。 (16) |
| (1) | 對 |
| (2) | 錯 |
(1) | 17.因為我開車開得太久了,曉得開快車的危險可怕,即使乘客要求開快車趕路,但我為了行車安全,還是不能答應,並將危險可怕的教訓告訴他。 (17) |
| (1) | 對 |
| (2) | 錯 |
(1) | 18.開車的人如果沒有駕駛道德,是他自己的不幸,也是大家的不幸。 (18) |
| (1) | 對 |
| (2) | 錯 |
(2) | 19.遇有老弱婦孺身心障礙者搭乘計程車時,可以增加收費。 (19) |
| (1) | 對 |
| (2) | 錯 |
(1) | 20.夜間會車時應使用近光燈。 (20) |
| (1) | 對 |
| (2) | 錯 |
(1) | 21.聞後車喇叭聲或顯示超車燈光,要求讓其超車時,如車前路況無障礙,應減速靠邊行駛,並顯示燈光或手勢表示允讓。 (21) |
| (1) | 對 |
| (2) | 錯 |
(1) | 22.發現乘客遺留財物在車上時,應立即送還失主或送往最近之警察單位招領。 (22) |
| (1) | 對 |
| (2) | 錯 |
(2) | 23.如遇老弱婦孺身心障礙者在行人穿越道上行動緩慢,應按鳴喇叭促其快速通過。 (23) |
| (1) | 對 |
| (2) | 錯 |
(2) | 24.如有外地乘客不熟悉街道,祇說出目的地搭乘計程車時,可以任意在市區多繞幾個圈以增加車費收入。 (24) |
| (1) | 對 |
| (2) | 錯 |
(1) | 25.如發現患有傳染、瘋狂病及攜帶惡臭物品之乘客,搭車時可藉故婉言拒載。 (25) |
| (1) | 對 |
| (2) | 錯 |
(1) | 26.如發現路上有傷患倒在地上時,應即撥打電話號碼110或119通知警察或救護醫療單位前往處理。 (26) |
| (1) | 對 |
| (2) | 錯 |
(2) | 27.行車不慎撞倒行人,如無傷害可立即加速逃逸以免麻煩。 (27) |
| (1) | 對 |
| (2) | 錯 |
(1) | 28.遇持有白手杖或視障朋友於路上行走或通過馬路時,應扶持幫助或禮讓其優先通行。 (28) |
| (1) | 對 |
| (2) | 錯 |
(1) | 29.在駕駛汽車前,應保持身心安定,在行駛中,要專心一意,應付行車情況。 (29) |
| (1) | 對 |
| (2) | 錯 |
(1) | 30.不肇事,不違反道路交通安全規則是行車安全的主要條件。 (30) |
| (1) | 對 |
| (2) | 錯 |
(1) | 31.駕駛汽車不要強爭一分一秒,不可疏忽一分一秒。 (31) |
| (1) | 對 |
| (2) | 錯 |
(1) | 32.駕駛汽車是一種手腦並用,高度勞心又勞力的工作,極易疲勞,唯有規律的生活,才能確保行車安全。 (32) |
| (1) | 對 |
| (2) | 錯 |
(1) | 33.汽車狀況與交通事故有密切關係,所以汽車各部份機件性能,應經常保持良好狀態,並依規定保養與安全檢查,是安全駕駛重要因素之一。 (33) |
| (1) | 對 |
| (2) | 錯 |
(2) | 34.在行車途中如汽車發生故障,足以影響行車安全,仍可勉強行駛。 (34) |
| (1) | 對 |
| (2) | 錯 |
(1) | 35.汽車應該在每天開車前實施安全檢查,並應予定期保養。 (35) |
| (1) | 對 |
| (2) | 錯 |
(1) | 36.交通法規,是維持交通秩序,保障交通安全的一切準則,不但要瞭解,而且必需遵守才能達到秩序井然,交通安全之理想境界。 (36) |
| (1) | 對 |
| (2) | 錯 |
(1) | 37.在開車前,必須檢查車輛,以增進行車安全。 (37) |
| (1) | 對 |
| (2) | 錯 |
(2) | 38.駕駛人只求技術優良,對遵守交通規則不必太重視。 (38) |
| (1) | 對 |
| (2) | 錯 |
(1) | 39.汽車裝載貨物必須綑紮穩妥,是車主及駕駛人之責任,也可降低發生危險的機率。 (39) |
| (1) | 對 |
| (2) | 錯 |
(1) | 40.身體疲勞仍繼續駕駛汽車,是發生車禍的最大原因之一。 (40) |
| (1) | 對 |
| (2) | 錯 |
(2) | 41.身心不健全的人,仍可無限制的繼續駕駛汽車。 (41) |
| (1) | 對 |
| (2) | 錯 |
(1) | 42.駕車時每一秒時間,每一處空間,都要注意安全。 (42) |
| (1) | 對 |
| (2) | 錯 |
(2) | 43.疲勞駕駛只要降低行車速度並不會影響安全。 (43) |
| (1) | 對 |
| (2) | 錯 |
(1) | 44.反應距離加煞車距離,就是停車距離。 (44) |
| (1) | 對 |
| (2) | 錯 |
(1) | 45.開車不喝酒,酒後不開車。 (45) |
| (1) | 對 |
| (2) | 錯 |
(1) | 46.駕駛人駕車如因過失致人於死傷,在法律上要負刑事(判刑)、民事(賠償)及行政(吊銷駕照)等三種責任。 (46) |
| (1) | 對 |
| (2) | 錯 |
(1) | 47.駕駛人駕車疏忽致人死傷,須負刑事、民事、行政之責任者,不可認為“坐牢不賠錢,賠錢不坐牢”。 (47) |
| (1) | 對 |
| (2) | 錯 |
(1) | 48.駕駛人因開車疏忽致人死傷,在法律上除了要負刑事責任外,還須負民事賠償責任。 (48) |
| (1) | 對 |
| (2) | 錯 |
(1) | 49.開車肇事致人死傷,如果出於故意,是依故意殺人或傷害罪處理。 (49) |
| (1) | 對 |
| (2) | 錯 |
(1) | 50.職業駕駛人因駕車不小心撞死人或傷人,是屬業務過失,在刑責上較一般駕駛人為重。 (50) |
| (1) | 對 |
| (2) | 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