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 1.架空式起重機直行軌道之鋼軌,是用何種方法固定在工字樑架上 (工作項目01:作業之準備與檢點003) |
| (1) | 埋入式地腳螺栓 |
| (2) | 電銲 |
| (3) | 鉚釘 |
| (4) | 螺栓壓板 |
| | |
(4) | 2.下列何者為非破壞檢查 (工作項目01:作業之準備與檢點009) |
| (1) | 彎曲試驗 |
| (2) | 抗拉試驗 |
| (3) | 衝擊試驗 |
| (4) | 磁粉探傷試驗 |
| | |
(1) | 3.下列何者不是起重機作業前應注意事項 (工作項目01:作業之準備與檢點012) |
| (1) | 起吊荷物時不可突然停止或緊急煞住 |
| (2) | 起重機是否檢查合格 |
| (3) | 起重機安全裝置是否齊全 |
| (4) | 指揮信號有無統一規定 |
| | |
(3) | 4.起重機之伸臂長度不變時,其最大吊重為 (工作項目01:作業之準備與檢點022) |
| (1) | 吊桿角度最小時 |
| (2) | 揚程最小時 |
| (3) | 作業半徑最小時 |
| (4) | 作業半徑最大時 |
| | |
(2) | 5.伸臂式起重機之起伏機構的減速裝置多使用何種齒輪組 (工作項目01:作業之準備與檢點034) |
| (1) | 正齒輪組 |
| (2) | 蝸桿齒輪組 |
| (3) | 斜齒輪組 |
| (4) | 螺旋齒輪 |
| | |
(2) | 6.普通撚 6×37 鋼索的素線有多少條 (工作項目01:作業之準備與檢點037) |
| (1) | 144 |
| (2) | 222 |
| (3) | 466 |
| (4) | 637 |
| | |
(4) | 7.導線的電阻與下列何者無關? (工作項目01:作業之準備與檢點046) |
| (1) | 材質 |
| (2) | 長短 |
| (3) | 粗細 |
| (4) | 兩端的電壓高低 |
| | |
(2) | 8.減速比大於 15 的傳動齒輪為 (工作項目01:作業之準備與檢點052) |
| (1) | 斜齒輪組 |
| (2) | 蝸桿齒輪 |
| (3) | 雙螺旋齒輪 |
| (4) | 正齒輪 |
| | |
(3) | 9.四極 60 週率同步電動機的轉速為多少 rpm (工作項目01:作業之準備與檢點058) |
| (1) | 450 |
| (2) | 900 |
| (3) | 1800 |
| (4) | 3600 |
| | |
(2) | 10.為了用電安全,起重機電路之額定電流,應比安全電流 (工作項目01:作業之準備與檢點065) |
| (1) | 大 |
| (2) | 小 |
| (3) | 可大可小 |
| (4) | 相同 |
| | |
(4) | 11.所謂半導體係指物質導電性能呈 (工作項目01:作業之準備與檢點076) |
| (1) | 白天導電晚上不能導電 |
| (2) | 左半邊導電右半邊不導電 |
| (3) | 好像會導電又好像不會導電 |
| (4) | 一方向會導電另一方向不會導電 |
| | |
(1) | 12.導線絕緣電阻會因溫度上升而 (工作項目01:作業之準備與檢點078) |
| (1) | 減少 |
| (2) | 增大 |
| (3) | 不變 |
| (4) | 不能確定 |
| | |
(4) | 13.高阻計是用來測 (工作項目01:作業之準備與檢點079) |
| (1) | 接地電阻 |
| (2) | 接觸電阻 |
| (3) | 電解液電阻 |
| (4) | 絕緣電阻 |
| | |
(3) | 14.防止鋼索過捲的防護設備為 (工作項目01:作業之準備與檢點087) |
| (1) | 安全閥 |
| (2) | 緩衝器 |
| (3) | 過捲預防裝置 |
| (4) | 連鎖器 |
| | |
(1) | 15.人體通過交流電後會有觸電感覺的電流約幾毫安 (工作項目01:作業之準備與檢點088) |
| (1) | 1 |
| (2) | 5 |
| (3) | 10 |
| (4) | 50 |
| | |
(1) | 16.機上操作之架空式起重機直行所用剎車原則上應使用 (工作項目01:作業之準備與檢點093) |
| (1) | 腳踏式 |
| (2) | 手拉式 |
| (3) | 按扭式 |
| (4) | 旋轉式 |
| | |
(1) | 17.用鋼索、吊鏈、鉤環等,使荷物懸掛於起重機具之吊鉤等吊具上,引導起重機具吊升荷物,並移動至預定位置後,再將荷物卸放、堆置等一連串相關作業稱為 (工作項目01:作業之準備與檢點099) |
| (1) | 吊掛作業 |
| (2) | 起重作業 |
| (3) | 監控作業 |
| (4) | 指揮作業 |
| | |
(2) | 18.起重機吊運之荷件不得超過哪種荷重? (工作項目01:作業之準備與檢點112) |
| (1) | 吊升荷重 |
| (2) | 額定荷重 |
| (3) | 最大荷重 |
| (4) | 安定荷重 |
| | |
(1) | 19.使用於軸線不一致,而容許較大角度差之二軸連接用之聯軸器是 (工作項目01:作業之準備與檢點116) |
| (1) | 萬向聯軸器 |
| (2) | 撓性聯軸器 |
| (3) | 齒輪聯軸器 |
| (4) | 鏈聯軸器 |
| | |
(4) | 20.起重機修理後,驅動油壓泵之電動機已可運轉,卻無液壓油輸出,可能原因為 (工作項目01:作業之準備與檢點127) |
| (1) | 短路 |
| (2) | 電壓超過 5% |
| (3) | 接地線掉落 |
| (4) | 電源線接錯 |
| | |
(1) | 21.測量電壓時必須將電壓表以何種方式接於電路上 (工作項目01:作業之準備與檢點143) |
| (1) | 並聯 |
| (2) | 串聯 |
| (3) | 複聯 |
| (4) | 任意方式均可 |
| | |
(3) | 22.磨損程度較預期快速的磨耗為 (工作項目01:作業之準備與檢點149) |
| (1) | 初期磨耗 |
| (2) | 正常磨耗 |
| (3) | 異常磨耗 |
| (4) | 慢速磨耗 |
| | |
(1) | 23.索徑 10 公厘之捲揚鋼索安全係數為 5 時,其安全荷重約為 (工作項目01:作業之準備與檢點154) |
| (1) | 1 公噸 |
| (2) | 2公噸 |
| (3) | 3 公噸 |
| (4) | 4 公噸 |
| | |
詳解: | * |
(1) | 24.電動機發生過熱的主要原因是 (工作項目01:作業之準備與檢點155) |
| (1) | 負荷過大 |
| (2) | 電壓過高 |
| (3) | 轉速過快 |
| (4) | 使用過久 |
| | |
(1) | 25.起重機控制速度用剎車,應能在電磁式剎車或電動液壓式剎車放鬆狀態下,可確實保持住的荷重為 (工作項目01:作業之準備與檢點157) |
| (1) | 額定荷重 |
| (2) | 1.27 倍額定荷重 |
| (3) | 1.5 倍額定荷重 |
| (4) | 吊具荷重 |
| | |
(4) | 26.起重機吊掛作業,應以微動上升荷物吊索,拉緊時即暫停不可立即離地,正確理由是 (工作項目01:作業之準備與檢點167) |
| (1) | 了解氣象狀況 |
| (2) | 詢問位置指示 |
| (3) | 中途休息 |
| (4) | 檢視吊鉤中心位置 |
| | |
(1) | 27.起重機捲揚機構應包含 (工作項目01:作業之準備與檢點177) |
| (1) | 馬達、減速機、捲胴、煞車 |
| (2) | 馬達、減速機、捲胴、鋼輪 |
| (3) | 馬達、減速機、吊運車、鍊條 |
| (4) | 減速機、捲胴、鋼輪、煞車 |
| | |
(4) | 28.起重機吊運荷物作業時,會增加負荷的原因為 (工作項目01:作業之準備與檢點207) |
| (1) | 荷物吊掛索長度 |
| (2) | 吊鉤的滑車數 |
| (3) | 吊鉤的穿索數 |
| (4) | 荷物運轉時產生的離心力 |
| | |
(2) | 29.何者非為升高伸臂起重機的型式 (工作項目01:作業之準備與檢點215) |
| (1) | 錘頭型 |
| (2) | 架空型 |
| (3) | 仰臂型 |
| (4) | 折臂型 |
| | |
(1) | 30.鍵板是用於 (工作項目01:作業之準備與檢點220) |
| (1) | 固定軸 |
| (2) | 旋轉軸 |
| (3) | 齒輪箱 |
| (4) | 轉胴上 |
| | |
(3) | 31.為確保螺帽能耐長期震動不會脫落,則應選用 (工作項目01:作業之準備與檢點222) |
| (1) | 雙螺帽 |
| (2) | 彈簧螺帽 |
| (3) | 溝槽螺帽 |
| (4) | 平墊圈固定 |
| | |
(3) | 32.研判電動機運轉中是否正常的是 (工作項目01:作業之準備與檢點226) |
| (1) | 電容值 |
| (2) | 電阻值 |
| (3) | 電流值 |
| (4) | 電感值 |
| | |
(3) | 33.下列起重機驅動方式中,最適合加減速操控性能的是 (工作項目01:作業之準備與檢點229) |
| (1) | 交流馬達驅動 |
| (2) | 步進馬達驅動 |
| (3) | 油壓驅動 |
| (4) | 內燃機驅動 |
| | |
(4) | 34.起重機自動檢查其結構部之接合部螺栓、螺帽之鬆弛、脫落時應 (工作項目01:作業之準備與檢點244) |
| (1) | 告知操作人注意 |
| (2) | 告知領班注意 |
| (3) | 沒關係 |
| (4) | 報告主管處理 |
| | |
(2) | 35.起吊長且易彎曲之荷件,宜採用 (工作項目02:吊掛、操作與指揮014) |
| (1) | 吊爪 |
| (2) | 吊樑 |
| (3) | 索網 |
| (4) | C形鉤 |
| | |
(3) | 36.起吊荷件時會使荷件翻轉而使吊索因而脫落的原因是 (工作項目02:吊掛、操作與指揮021) |
| (1) | 重量估測不準 |
| (2) | 吊掛索選擇錯誤 |
| (3) | 重心位置估測不對 |
| (4) | 超額定荷重起吊 |
| | |
(1) | 37.吊掛不規則之荷件為求平衡起見應在何處加裝鏈條滑車以便調整 (工作項目02:吊掛、操作與指揮029) |
| (1) | 較輕側 |
| (2) | 重心處 |
| (3) | 較重側 |
| (4) | 四點 |
| | |
(3) | 38.起吊荷件作業時,下列事項中何者有誤 (工作項目02:吊掛、操作與指揮039) |
| (1) | 起吊荷件高度大約保持 2 公尺的高度 |
| (2) | 如遇障礙物時可迂迴經過 |
| (3) | 可選擇經過人們頭頂的吊運路線 |
| (4) | 起吊荷件上面不得有人 |
| | |
(2) | 39.起重機作業前對所有軌道應先 (工作項目02:吊掛、操作與指揮042) |
| (1) | 加潤滑劑 |
| (2) | 檢查軌道清除障礙 |
| (3) | 放鬆固定螺栓 |
| (4) | 檢測其磨耗度 |
| | |
(1) | 40.操作起重機中,發現電源漏電有火花時 (工作項目02:吊掛、操作與指揮043) |
| (1) | 應即拉下電源開關檢修 |
| (2) | 一面繼續工作,一面檢修 |
| (3) | 更換保險絲再繼續工作 |
| (4) | 待工作告一段落時再檢修 |
| | |
(3) | 41.指揮人員為明確指揮,應採用之指揮方法是 (工作項目02:吊掛、操作與指揮053) |
| (1) | 習慣的 |
| (2) | 熟悉的 |
| (3) | 指定的 |
| (4) | 方便的 |
| | |
(2) | 42.選擇吊掛用具的必須條件為 (工作項目02:吊掛、操作與指揮055) |
| (1) | 體積,比重,質量,形狀 |
| (2) | 體積,比重,重心,形狀 |
| (3) | 體積,比重,重心,質量 |
| (4) | 比重,形狀,重心,質量 |
| | |
(1) | 43.吊舉角與吊索張力及荷件所受壓力的關係,何者為正確 (工作項目02:吊掛、操作與指揮069) |
| (1) | 吊舉角大,張力大,壓力亦大 |
| (2) | 吊舉角大,張力小,壓力大 |
| (3) | 吊舉角大,張力大,壓力小 |
| (4) | 吊舉角大,張力小,壓力亦小 |
| | |
(3) | 44.起重機的作業半徑與起吊能力的關係是 (工作項目02:吊掛、操作與指揮071) |
| (1) | 作業半徑愈大,起吊能力愈大 |
| (2) | 作業半徑愈小,起吊能力愈小 |
| (3) | 作業半徑愈小,起吊能力愈大 |
| (4) | 作業半徑之大小與起吊能力無關 |
| | |
(4) | 45.吊掛用鋼索之安全使用噸數,可用下列何簡易公式計算 (工作項目02:吊掛、操作與指揮081) |
| (1) | 索徑平方除以 20 |
| (2) | 索徑平方乘以 20 |
| (3) | 索徑平方乘以 120 |
| (4) | 索徑平方除以 120 |
| | |
詳解: | * |
(4) | 46.下列何者不是導致過捲揚的主要原因? (工作項目02:吊掛、操作與指揮092) |
| (1) | 捲揚鋼索捲上 |
| (2) | 吊桿伸縮 |
| (3) | 過捲預防裝置失效 |
| (4) | 荷件左右或前後擺動過大 |
| | |
(3) | 47.10 立方公尺的容器裝滿純水時的重量(容器重量不計)約為多少公噸 (工作項目02:吊掛、操作與指揮094) |
| (1) | 0.1 |
| (2) | 1 |
| (3) | 10 |
| (4) | 100 |
| | |
(1) | 48.保護鋼索索環彎曲部之金屬品為 (工作項目02:吊掛、操作與指揮099) |
| (1) | 套環 |
| (2) | 鋼索夾 |
| (3) | 馬鞍環 |
| (4) | 螺絲搭扣 |
| | |
(4) | 49.吊鉤於作業後應停放於 (工作項目02:吊掛、操作與指揮106) |
| (1) | 地面 |
| (2) | 稍離地面 |
| (3) | 離地面約 2 公尺高處 |
| (4) | 上升至近上限適當之處 |
| | |
(3) | 50.下列何者無法由吊重性能表中獲知? (工作項目02:吊掛、操作與指揮109) |
| (1) | 吊升荷重 |
| (2) | 吊桿角度、吊桿長度及作業半徑 |
| (3) | 捲揚鋼索的直徑及規格 |
| (4) | 吊鉤重量 |
| | |
(4) | 51.荷件重量超過起重機之吊升荷重時,如何處理較合適 (工作項目02:吊掛、操作與指揮113) |
| (1) | 增加吊鉤鋼索掛數 |
| (2) | 增加配重 |
| (3) | 換用較粗鋼索 |
| (4) | 換吊升荷重較大之起重機 |
| | |
(2) | 52.手臂伸向側前下方,與身體夾角約為 30°,伸出食指,餘指握攏,以腕部為軸轉動的指揮動作表示 (工作項目02:吊掛、操作與指揮124) |
| (1) | 預備 |
| (2) | 捲下 |
| (3) | 起伸臂 |
| (4) | 伏伸臂 |
| | |
(1) | 53.指揮者所站的位置,考慮不當之處為 (工作項目02:吊掛、操作與指揮137) |
| (1) | 站在荷件上指揮 |
| (2) | 在操作者易見之處指揮 |
| (3) | 在能看清楚整個作業場所之處指揮 |
| (4) | 在安全之處指揮 |
| | |
(3) | 54.阻止兩物體相對運動的力是 (工作項目02:吊掛、操作與指揮142) |
| (1) | 向心力 |
| (2) | 離心力 |
| (3) | 摩擦力 |
| (4) | 扭力 |
| | |
(3) | 55.正確操作起重機之方法為 (工作項目02:吊掛、操作與指揮143) |
| (1) | 可起吊超額定荷重一成以內之荷重 |
| (2) | 可拆下防止過捲預防設備 |
| (3) | 吊運荷件時不得離開操作台 |
| (4) | 捲胴上允許有限度之亂捲 |
| | |
(1) | 56.變壓器接於額定電壓之直流電路時可能會 (工作項目02:吊掛、操作與指揮146) |
| (1) | 短路 |
| (2) | 變壓 |
| (3) | 沒作用 |
| (4) | 容量增加 |
| | |
(1) | 57.各種吊運條件相同的兩原動機,輸出力愈大者代表 (工作項目02:吊掛、操作與指揮147) |
| (1) | 機械效率愈低 |
| (2) | 熱效率愈高 |
| (3) | 摩擦損失小 |
| (4) | 能源愈省 |
| | |
(2) | 58.兩手平行伸出,作順時針方向轉動的指揮動作表示 (工作項目02:吊掛、操作與指揮154) |
| (1) | 起重機順時針方向迴轉 |
| (2) | 荷件順時針方向翻轉 |
| (3) | 起重機前行 |
| (4) | 荷件緩慢捲上 |
| | |
(3) | 59.以馬鞍環鎖掛荷物環眼時,當起吊角度與垂直夾角為 6 至 15 度角時,該環眼螺栓能承受之負荷為該安全負荷的 (工作項目02:吊掛、操作與指揮170) |
| (1) | 100% |
| (2) | 70% |
| (3) | 55% |
| (4) | 25% |
| | |
(1) | 60.操作固定式起重機,應考量其安全,下列何者不當? (工作項目02:吊掛、操作與指揮197) |
| (1) | 容許超過額定荷重起吊荷物 |
| (2) | 起吊未離地前,應先微動,確定吊索處於正常狀態 |
| (3) | 起吊中,應注意荷物之重心平穩 |
| (4) | 選用合適吊具起吊荷物 |
| | |
(4) | 61.每邊長 1.5m 之正立方形鋅體,其重量約是多少公噸? (工作項目02:吊掛、操作與指揮198) |
| (1) | 27.0 |
| (2) | 26.1 |
| (3) | 25.5 |
| (4) | 24.0 |
| | |
(4) | 62.機上操作固定式起重機指揮敘述何者為誤? (工作項目02:吊掛、操作與指揮200) |
| (1) | 指揮手由指定的一人擔任 |
| (2) | 指揮手要位在操作者容易看見,且安全的地方 |
| (3) | 用規定的指揮方法,明白地給操作者信號 |
| (4) | 無須指揮手 |
| | |
(1) | 63.在下列吊掛用具中,其強度較差者為 (工作項目02:吊掛、操作與指揮224) |
| (1) | 麻繩 |
| (2) | 吊鏈 |
| (3) | 吊鉤 |
| (4) | 鋼絲索 |
| | |
(3) | 64.吊運作業中,吊索意外脫落原因為 (工作項目03:安全措施002) |
| (1) | 捲揚鋼索斷裂 |
| (2) | 吊鉤槽輪卡住 |
| (3) | 吊鉤未裝防脫裝置 |
| (4) | 荷物超重 |
| | |
(3) | 65.使用三用電表測定未知電壓時,其選擇開關先放置於 (工作項目03:安全措施016) |
| (1) | 最低電壓處 |
| (2) | 任意位置 |
| (3) | 最高電壓處 |
| (4) | 中間位置 |
| | |
(4) | 66.起重機作業中,起吊荷件於離地約 30 公分暫停檢查的目的下列何者為非 (工作項目03:安全措施021) |
| (1) | 注意荷件會不會從吊索中滑脫 |
| (2) | 注意伸臂的強度 |
| (3) | 確認吊索的強度及起重機的穩定度 |
| (4) | 注意作業環境 |
| | |
(3) | 67.為防止荷件吊運中吊索斷裂 (工作項目03:安全措施022) |
| (1) | 應裝設防止吊索脫落的舌片 |
| (2) | 操作人員應充分了解起重機的起吊能力 |
| (3) | 荷件起吊離地時暫停檢查,確認安全無虞後再起吊 |
| (4) | 選用較大的吊桿仰角 |
| | |
(3) | 68.以下何者非為起重機設計搖腳的目的 (工作項目03:安全措施033) |
| (1) | 抵抗靜不定力 |
| (2) | 避免起重機變形 |
| (3) | 達到機體作業時的平衡 |
| (4) | 避免起重機受力約束 |
| | |
(3) | 69.針對起重機之檢點與保養管理,請問以下何者錯誤 (工作項目03:安全措施041) |
| (1) | 起重機開始作業之前,必需確認各部之作動正常 |
| (2) | 實施檢點時,禁止人員進入起重機下方,並立牌警示 |
| (3) | 感到起重機有異常聲音及振動時,應盡快趕工,待作業完畢再作檢修 |
| (4) | 檢點起重機時,必需在該起重機之電源開關上懸掛禁止通電警示牌 |
| | |
(1) | 70.鋼索的使用 (工作項目03:安全措施052) |
| (1) | 不可過負荷使用 |
| (2) | 荷物有稜角的地方不必加墊物 |
| (3) | 可用單一條鋼索吊舉荷物 |
| (4) | 有扭結的鋼索仍可小心使用 |
| | |
(2) | 71.截面積為 6cm2 的棒,受 1800kg 的拉張負荷,其抗拉應力為若干 kg/cm2? (工作項目03:安全措施055) |
| (1) | 250 |
| (2) | 300 |
| (3) | 350 |
| (4) | 400 |
| | |
(3) | 72.比重是指 (工作項目03:安全措施056) |
| (1) | 物體的質量與同體積水重量之比 |
| (2) | 物體的質量與同體積純水重量之比 |
| (3) | 物體的重量與同體積 4℃純水重量之比 |
| (4) | 同體積物體與同體積液體重量之比 |
| | |
(1) | 73.剎車器制動力須相當於吊住額定荷重之物體時,其捲揚裝置轉矩值之 (工作項目03:安全措施057) |
| (1) | 150% |
| (2) | 140% |
| (3) | 130% |
| (4) | 120% |
| | |
(4) | 74.下列何者非電流異常升溫導致的現象 (工作項目03:安全措施061) |
| (1) | 積熱電驛跳脫 |
| (2) | 端子發黑、線頭變色 |
| (3) | 電線外皮顏色變色 |
| (4) | 接地線搭鐵 |
| | |
(1) | 75.電動機的絕緣電阻值是 (工作項目03:安全措施064) |
| (1) | 愈大愈佳 |
| (2) | 愈小愈佳 |
| (3) | 中間值最好 |
| (4) | 必須為零值 |
| | |
(1) | 76.電動機的絕緣電阻與接地線 (工作項目03:安全措施067) |
| (1) | 兩者息息相關 |
| (2) | 僅具一者即可 |
| (3) | 沒關聯 |
| (4) | 無功能 |
| | |
(2) | 77.以圓盤與凸輪模擬捲筒運轉方式,間接控制危險點的過捲預防裝置是 (工作項目03:安全措施076) |
| (1) | 螺桿式 |
| (2) | 凸輪式 |
| (3) | 重錘式 |
| (4) | 連桿式 |
| | |
(4) | 78.應依照危險性機械及設備的安全檢查規定申請檢查的起重機,其吊升荷重應在多少公噸以上 (工作項目04:安全衛生法規003) |
| (1) | 0.5 以下 |
| (2) | 0.5~2 |
| (3) | 2~2.5 |
| (4) | 3 以上 |
| | |
詳解: | * |
(2) | 79.設置未符合安全衛生設備標準之機械、設備、器具等,可處新台幣多少元罰鍰 (工作項目04:安全衛生法規011) |
| (1) | 三萬元以上十五萬元以下 |
| (2) | 三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 |
| (3) | 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 |
| (4) | 三千元以下 |
| | |
(4) | 80.以化學劑來中和或消除燃燒過程之中所產生的游離氫、氧離子,破壞燃燒連鎖反應而達到滅火的目的 (工作項目04:安全衛生法規017) |
| (1) | 隔離法 |
| (2) | 窒息法 |
| (3) | 冷卻法 |
| (4) | 抑制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