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 1.1kcal 大約等於英制單位 (工作項目01:本體操作前預備工作017) |
| (1) | 3BTU |
| (2) | 4BTU |
| (3) | 5BTU |
| (4) | 6BTU |
| | |
(2) | 2.傳熱速度最快速的是 (工作項目01:本體操作前預備工作024) |
| (1) | 傳導 |
| (2) | 輻射 |
| (3) | 對流 |
| (4) | 交流 |
| | |
(1) | 3.為分散作用於平板部份之彎曲應力,所設置之支援物稱為 (工作項目01:本體操作前預備工作032) |
| (1) | 牽條 |
| (2) | 支援板 |
| (3) | 支援桿 |
| (4) | 支架 |
| | |
(4) | 4.中低面承受內壓碟型端板彎緣彎曲內半徑 r,應大於碟形端板厚度 t 的幾倍以上 (工作項目01:本體操作前預備工作058) |
| (1) | 1.5t |
| (2) | 2t |
| (3) | 2.5t |
| (4) | 3t |
| | |
(4) | 5.第一種壓力容器胴體可開啟的蓋板之直徑在多少以上者,不必另設置人孔 (工作項目01:本體操作前預備工作066) |
| (1) | 275mm |
| (2) | 300mm |
| (3) | 350mm |
| (4) | 375mm |
| | |
(4) | 6.(本題刪題)第一種壓力容器胴體對端板之周向接合,採用兩側全厚填角搭接熔接時,其胴體厚度不得超過 (工作項目01:本體操作前預備工作071) |
| (1) | 9.5mm |
| (2) | 12.7mm |
| (3) | 14mm |
| (4) | 15.9mm |
| | |
(2) | 7.(本題刪題)第一種壓力容器之胴體板厚在 4.8mm~25.4mm 之縱向熔接接合,其補強層中央高度不得超過多少 (工作項目01:本體操作前預備工作084) |
| (1) | 1.6mm |
| (2) | 2.4mm |
| (3) | 3.2mm |
| (4) | 4.0mm |
| | |
(1) | 8.電線、電纜之加硫,常採用連續式,是為了 (工作項目01:本體操作前預備工作087) |
| (1) | 提高產量 |
| (2) | 提昇品質 |
| (3) | 易於管理 |
| (4) | 延長容器壽命 |
| | |
(2) | 9.固定管板式熱交換器,在胴體上設置伸縮接頭,以防止胴體與傳熱管間產生抗拉應力或抗壓應力之破壞,是因 (工作項目01:本體操作前預備工作088) |
| (1) | 流體變化 |
| (2) | 溫度變化 |
| (3) | 容積變化 |
| (4) | 材質變化 |
| | |
(1) | 10.鍋爐脫氣器的作用是為了去除鍋爐用水中何種氣體 (工作項目01:本體操作前預備工作092) |
| (1) | 氧 |
| (2) | 一氧化碳 |
| (3) | 氯 |
| (4) | 氮 |
| | |
(2) | 11.凸緣上全面襯上墊料,其凸緣固定螺栓通過墊料之中間,以旋緊密合之裝置稱為 (工作項目01:本體操作前預備工作101) |
| (1) | 自行緊密型墊圈座 |
| (2) | 全面墊圈座 |
| (3) | 環形墊圈座 |
| (4) | 嵌入型墊圈座 |
| | |
(4) | 12.第一種壓力容器之熱交換器,因形狀或用途關係,無設置人孔之必要時,得以下列何者代替 (工作項目01:本體操作前預備工作104) |
| (1) | 檢查孔 1 個以上 |
| (2) | 清掃孔 1 個以上 |
| (3) | 檢查孔 2 個以上 |
| (4) | 清掃孔 2 個以上 |
| | |
詳解: | * |
(2) | 13.(本題刪題)第一種壓力容器傳熱管之節距,應為傳熱管外徑幾倍以上 (工作項目01:本體操作前預備工作107) |
| (1) | 1.0 |
| (2) | 1.25 |
| (3) | 1.5 |
| (4) | 2.0 |
| | |
(2) | 14.(本題刪題)碳鋼或低合金鋼於冷軋成形後之伸長率超過 5%,且板厚減少超過原厚度多少百分比,應實施後熱處理 (工作項目01:本體操作前預備工作108) |
| (1) | 5% |
| (2) | 10% |
| (3) | 15% |
| (4) | 20% |
| | |
(3) | 15.水高計可以那一種計測儀器代替 (工作項目02:附屬品及附屬裝置檢點003) |
| (1) | 溫度計 |
| (2) | 通風計 |
| (3) | 壓力表 |
| (4) | 液面計 |
| | |
(2) | 16.減壓閥當一次側壓力變化時,其減壓後之二次側壓力 (工作項目02:附屬品及附屬裝置檢點023) |
| (1) | 亦隨之變化 |
| (2) | 約略保持一定壓力 |
| (3) | 隨一次側壓力上升而下降 |
| (4) | 隨一次側壓力下降而上升 |
| | |
(1) | 17.壓力表之博登管為 (工作項目02:附屬品及附屬裝置檢點033) |
| (1) | 扁平管 |
| (2) | 圓型管 |
| (3) | 方型管 |
| (4) | 角型管 |
| | |
(2) | 18.液面計採用反射式玻璃板時,在水側部份顯示成 (工作項目02:附屬品及附屬裝置檢點037) |
| (1) | 白色 |
| (2) | 黑色 |
| (3) | 綠色 |
| (4) | 銀色 |
| | |
(3) | 19.全量式安全閥自入口至出口,何處之尺寸最小 (工作項目02:附屬品及附屬裝置檢點041) |
| (1) | 入口徑 |
| (2) | 出口徑 |
| (3) | 喉徑 |
| (4) | 閥徑 |
| | |
(2) | 20.為避免減壓裝置、流量計、流量調節閥等因故障而使管路中流體流動中斷,一般於其配管上另設有 (工作項目02:附屬品及附屬裝置檢點054) |
| (1) | 主停止閥 |
| (2) | 旁通閥 |
| (3) | 止回閥 |
| (4) | 回流閥 |
| | |
(1) | 21.安全閥應直接安裝於第一種壓力容器本體或其附設之管上易於檢查之位置,且閥軸必須成 (工作項目02:附屬品及附屬裝置檢點059) |
| (1) | 垂直 |
| (2) | 水平 |
| (3) | 倒立 |
| (4) | 傾斜 |
| | |
(1) | 22.材料之抗拉強度數值比其降服點強度數值為 (工作項目03:啟用措施005) |
| (1) | 高 |
| (2) | 低 |
| (3) | 一樣 |
| (4) | 不確定 |
| | |
(1) | 23.材料為碳鋼之第一種壓力容器,若必須實施熔接者,其含碳量應在多少以下 (工作項目03:啟用措施020) |
| (1) | 0.35% |
| (2) | 0.4% |
| (3) | 0.5% |
| (4) | 0.6% |
| | |
(2) | 24.壓延鋼材之全淨鋼,未淨鋼及半淨鋼係依下列那種現象區分 (工作項目03:啟用措施022) |
| (1) | 洗淨程度 |
| (2) | 脫氧程度 |
| (3) | 加溫程度 |
| (4) | 脫脂程度 |
| | |
(2) | 25.鋼鐵材料拉力試驗之應力應變圖中應力達最大值時,稱為 (工作項目03:啟用措施026) |
| (1) | 安全係數 |
| (2) | 抗拉強度 |
| (3) | 降伏強度 |
| (4) | 破斷強度 |
| | |
(1) | 26.材料熔接後消除殘留應力的熱處理方法為 (工作項目03:啟用措施032) |
| (1) | 退火 |
| (2) | 淬火 |
| (3) | 回火 |
| (4) | 滲碳 |
| | |
(2) | 27.材料加予外力時迅即產生應變,除去外力時其應變即形消除再度恢復原形。此種性質稱為 (工作項目03:啟用措施035) |
| (1) | 抗拉強度 |
| (2) | 彈性限度 |
| (3) | 比例限度 |
| (4) | 降服點 |
| | |
(4) | 28.材料超過彈性限度時,則開始塑性變型,此際雖然除去荷重但殘留應變仍急速增大,此種現象稱為 (工作項目03:啟用措施036) |
| (1) | 抗拉強度 |
| (2) | 彈性限度 |
| (3) | 比例限度 |
| (4) | 降服點 |
| | |
(4) | 29.熔點極高之非鐵金屬,使用於高溫部份,又可為超硬之合金成份者為 (工作項目03:啟用措施039) |
| (1) | 鉬 |
| (2) | 鎳 |
| (3) | 鉻 |
| (4) | 鈦 |
| | |
(4) | 30.玻璃液面計使用前檢點應注意事項,下列何種為誤 (工作項目03:啟用措施043) |
| (1) | 玻璃面之清潔 |
| (2) | 旋塞之開閉位置 |
| (3) | 連絡管停止閥開啟位置 |
| (4) | 指針之位置 |
| | |
(2) | 31.第一種壓力容器啟用後若安全閥已能正常動作,此時應進行確認 (工作項目03:啟用措施050) |
| (1) | 溫度計是否已達正常操作溫度 |
| (2) | 壓力表指示是否與調整壓力一致 |
| (3) | 蓋板有無洩漏 |
| (4) | 蒸汽袪水器是否正常作動 |
| | |
(1) | 32.減壓閥通常安裝於 (工作項目03:啟用措施056) |
| (1) | 壓力源與壓力容器間之配管 |
| (2) | 壓力容器內部 |
| (3) | 壓力容器排氣側 |
| (4) | 胴體頂部 |
| | |
(4) | 33.第一種壓力容器開始運轉後,其內部溫度及壓力上升至正常狀態時,首先應實施何種檢點 (工作項目04:運轉操作008) |
| (1) | 內容物濃度 |
| (2) | 溫度 |
| (3) | 壓力 |
| (4) | 洩漏 |
| | |
(3) | 34.第一種壓力容器操作人員為使安全裝置能調整保持於有效動作狀態,操作中應時常 (工作項目04:運轉操作010) |
| (1) | 注意容器內溫度、壓力 |
| (2) | 注意內容物黏度 |
| (3) | 實施檢點 |
| (4) | 控制好濃度 |
| | |
(2) | 35.氣體檢知警報器所發出的警報係屬 (工作項目04:運轉操作016) |
| (1) | 蒸汽噴出聲音 |
| (2) | 氣體檢知元素之變化以電氣式顯示 |
| (3) | 固體碰擊聲 |
| (4) | 空氣發出聲音 |
| | |
(1) | 36.第一種壓力容器清掃內部,若使用化學洗淨法時,可同時實施 (工作項目05:停止運轉019) |
| (1) | 添加適量腐蝕抑制劑 |
| (2) | 添加適量澱粉,以利污垢排除 |
| (3) | 機械清掃 |
| (4) | 高壓水噴清掃 |
| | |
(4) | 37.進入第一種壓力容器檢查時,照明燈具之電線,應採 (工作項目05:停止運轉024) |
| (1) | 一般室內配線 |
| (2) | 高導電效果之銅線 |
| (3) | 具有正字標誌之室內配線 |
| (4) | 具有雙重絕緣良好之電纜線 |
| | |
(2) | 38.可燃性液體之第一種壓力容器,當實施排液時,操作者應站立於 (工作項目05:停止運轉027) |
| (1) | 排放閥出口處,才可隨時觀察排放量 |
| (2) | 液體不致噴濺而又能隨時可關閉閥之位置 |
| (3) | 離排放閥 10 公尺以外,站立於視線可及之處 |
| (4) | 遠離排放閥 |
| | |
(4) | 39.第一種壓力容器清掃時,碎布、碎片最易阻塞於 (工作項目05:停止運轉029) |
| (1) | 進料口處 |
| (2) | 出料口處 |
| (3) | 容器底部 |
| (4) | 壓力表、吹洩孔等配件之孔穴 |
| | |
(1) | 40.液面計玻璃管更換後,為免急速加熱破損,其正確之暖管程序為 (工作項目06:故障排除009) |
| (1) | 先開啟排泄旋塞,再微開上方蒸汽旋塞 |
| (2) | 先開啟下方水側旋塞,以高溫水先暖管 |
| (3) | 先全開上方蒸汽旋塞,再全開下方水側旋塞 |
| (4) | 同時全開上方蒸汽旋塞及下方水側旋塞 |
| | |
(3) | 41.為防止水鎚現象發生,輸送蒸汽時應先開啟管路之 (工作項目06:故障排除023) |
| (1) | 安全閥 |
| (2) | 溢流閥 |
| (3) | 冷凝水閥 |
| (4) | 排氣閥 |
| | |
(3) | 42.水高計之刻度盤應標示 (工作項目06:故障排除026) |
| (1) | 吹洩壓力 |
| (2) | 最低使用壓力 |
| (3) | 最高使用壓力 |
| (4) | 設計壓力 |
| | |
(1) | 43.檢視壓力表的指針活動情形可用下列何種方法輕輕敲打壓力表之背部 (工作項目06:故障排除027) |
| (1) | 手指尖 |
| (2) | 鐵鎚 |
| (3) | 銅鎚 |
| (4) | 鋼棒 |
| | |
(2) | 44.圓形玻璃管液面計上下側設置旋塞之主要目的為 (工作項目06:故障排除033) |
| (1) | 控制流量 |
| (2) | 玻璃破損時,得以關閉修換 |
| (3) | 控制玻璃管之水位 |
| (4) | 避免毛細管現象 |
| | |
(1) | 45.第一種壓力容器構造之金屬材料最常見之腐蝕為 (工作項目07:腐蝕防止006) |
| (1) | 氧化 |
| (2) | 硫化 |
| (3) | 鹵化 |
| (4) | 氮化 |
| | |
(3) | 46.塔槽類第一種壓力容器本體發生嚴重點蝕之測定方法採 (工作項目07:腐蝕防止012) |
| (1) | 超音波檢查 |
| (2) | 放射線檢查 |
| (3) | 深度規量測 |
| (4) | 浸透檢查 |
| | |
(1) | 47.第一種壓力容器之本體內側,以另一種材料內襯其內部,目的為 (工作項目07:腐蝕防止015) |
| (1) | 耐蝕 |
| (2) | 增加強度 |
| (3) | 耐高溫 |
| (4) | 美觀 |
| | |
(1) | 48.第一種壓力容器中,安裝部位最易發生侵蝕者,為 (工作項目07:腐蝕防止035) |
| (1) | 管台 |
| (2) | 管板 |
| (3) | 蓋板 |
| (4) | 凸緣 |
| | |
(4) | 49.第一種壓力容器之胴體及各附屬品在 500℃以上高溫時極易產生 (工作項目07:腐蝕防止038) |
| (1) | 氧化腐蝕 |
| (2) | 氮化腐蝕 |
| (3) | 硫化腐蝕 |
| (4) | 浸碳腐蝕 |
| | |
(1) | 50.乾蝕作用隨著溫度之增高而增進腐蝕不包含 (工作項目07:腐蝕防止041) |
| (1) | 侵蝕 |
| (2) | 鹵化物腐蝕 |
| (3) | 硫化腐蝕 |
| (4) | 氧化腐蝕 |
| | |
(2) | 51.金屬材料攪拌器與其槽壁間常見的腐蝕為 (工作項目07:腐蝕防止042) |
| (1) | 點蝕 |
| (2) | 磨蝕 |
| (3) | 沖蝕 |
| (4) | 侵蝕 |
| | |
(4) | 52.下列何者非第一種壓力容器管台部份發生洩漏的原因 (工作項目08:洩漏處理002) |
| (1) | 密合面之傷痕 |
| (2) | 墊圈不良 |
| (3) | 螺栓之鎖緊不均 |
| (4) | 螺栓太長 |
| | |
(4) | 53.單側對接熔接之開槽其板厚在 19~38 ㎜者,一般開槽採用下列何種型式 (工作項目08:洩漏處理016) |
| (1) | X 型 |
| (2) | H 型 |
| (3) | V 型 |
| (4) | U 型 |
| | |
詳解: | * |
(4) | 54.下列那一項不是檢查容器構造其熔接部缺陷之方法 (工作項目08:洩漏處理025) |
| (1) | 放射性檢查 |
| (2) | 超音波檢查 |
| (3) | 滲透液檢查 |
| (4) | 內視鏡檢查 |
| | |
(4) | 55.第一種壓力容器實施開放檢查前,與確認事項無關者 (工作項目09:設備檢查準備008) |
| (1) | 容器內壓力是否完全解除 |
| (2) | 容器內溫度是否降到常溫 |
| (3) | 容器內殘液、殘氣是否確實排淨 |
| (4) | 部門主管是否在現場監督 |
| | |
(1) | 56.第一種壓力容器實施檢查前,其內容物或其周圍有可燃性氣體滯留時,應以氣體檢知裝置檢測該等氣體含量,確認其濃度在爆炸下限之 (工作項目09:設備檢查準備034) |
| (1) | 1/4 以下 |
| (2) | 1/3 以下 |
| (3) | 1/2 以下 |
| (4) | 1 以下 |
| | |
詳解: | * |
(4) | 57.第一種壓力容器實施內部檢查前,應確認內部那些事項符合規定後,始可進入檢查 (工作項目09:設備檢查準備037) |
| (1) | 容器內殘氣量 |
| (2) | 內容物滯留量 |
| (3) | 容器內含水量 |
| (4) | 氣體、氧氣濃度 |
| | |
(3) | 58.檢查機構實施第一種壓力容器構造檢查時,製造人應在場,並應準備事項包括 (工作項目09:設備檢查準備038) |
| (1) | 非破壞檢測試驗 |
| (2) | 材料機械性能試驗 |
| (3) | 耐壓試驗 |
| (4) | 安全閥吹洩試驗 |
| | |
(2) | 59.第一種壓力容器僅為確認容器相關部份是否洩漏所採取之試驗為 (工作項目09:設備檢查準備043) |
| (1) | 耐壓試驗 |
| (2) | 氣密試驗 |
| (3) | 非破壞試驗 |
| (4) | 破壞試驗 |
| | |
(3) | 60.雇主接獲檢查機構通知實施第一種壓力容器內部檢查日期時,應預先將被檢查容器恢復至常溫、常壓、排放內容物、通風換氣、整理清掃內部及下列那一種檢查之必要準備事項 (工作項目09:設備檢查準備052) |
| (1) | 竣工檢查 |
| (2) | 構造檢查 |
| (3) | 定期檢查 |
| (4) | 熔接檢查 |
| | |
(2) | 61.第一種壓力容器傳熱管內之清掃,最簡單常用的方法為 (工作項目10:維護保養003) |
| (1) | 化學洗淨法 |
| (2) | 鋼刷洗淨法 |
| (3) | 電氣洗淨法 |
| (4) | 壓縮洗淨法 |
| | |
(4) | 62.使用機械實施第一種壓力容器內部清掃之方法,稱之為 (工作項目10:維護保養016) |
| (1) | 電氣洗淨法 |
| (2) | 鋼刷洗淨法 |
| (3) | 壓縮洗淨法 |
| (4) | 機械洗淨法 |
| | |
(2) | 63.採用化學洗淨法清掃作業時,為確保安全,應由下列何者實施之 (工作項目10:維護保養019) |
| (1) | 一般人員 |
| (2) | 具充分知識、經驗之專家 |
| (3) | 工安人員 |
| (4) | 操作人員 |
| | |
(2) | 64.第一種壓力容器維修檢點時,於氣液之界面、水油之界面及滯流水之處所,應留意有無 (工作項目10:維護保養030) |
| (1) | 洩漏 |
| (2) | 腐蝕 |
| (3) | 侵蝕 |
| (4) | 閉塞 |
| | |
(2) | 65.熱交換器之傳熱管為銅合金或不銹鋼等非磁性材料者,要檢查其缺陷時,常用下列那一種非破壞檢查 (工作項目10:維護保養037) |
| (1) | 磁粒檢測法 |
| (2) | 渦流探傷檢測法 |
| (3) | 金相顯微鏡檢驗法 |
| (4) | 疲勞試驗檢測法 |
| | |
(2) | 66.第一種壓力容器外部保溫材應拆除實施檢查之時機為 (工作項目10:維護保養039) |
| (1) | 經檢查結果保溫材外表乾燥 |
| (2) | 經檢查結果保溫材潮濕或滴水 |
| (3) | 年度實施定期檢查時 |
| (4) | 每月實施自動檢查時 |
| | |
(2) | 67.第一種壓力容器內部塗飾作業時,應採用低電壓之照明器具,其電纜應雙重絕緣,最主要係防止下列何種危害 (工作項目10:維護保養051) |
| (1) | 缺氧 |
| (2) | 感電 |
| (3) | 中毒 |
| (4) | 窒息 |
| | |
(4) | 68.第一種壓力容器停用時,採取防止濕氣之措施並投入乾燥劑後,加以密封之保存法,稱之為 (工作項目10:維護保養053) |
| (1) | 濕式保存法 |
| (2) | 氧封閉法 |
| (3) | 氮封閉法 |
| (4) | 乾式保存法 |
| | |
(4) | 69.下列何者非屬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所稱之著火性物質 (工作項目11:危險物及有害物災害防範004) |
| (1) | 碳化鈣 |
| (2) | 鎂粉 |
| (3) | 硫化磷 |
| (4) | 苯 |
| | |
(3) | 70.下列何者為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所稱之可燃性氣體 (工作項目11:危險物及有害物災害防範009) |
| (1) | 氮氣 |
| (2) | 氦氣 |
| (3) | 乙炔 |
| (4) | 二氧化碳 |
| | |
(4) | 71.下列何者不屬於物質之燃燒現象 (工作項目11:危險物及有害物災害防範012) |
| (1) | 火災 |
| (2) | 爆炸 |
| (3) | 熱與光的激烈氧化反應 |
| (4) | 嚴重腐蝕 |
| | |
(4) | 72.燃燒下限的定義,係指可燃性氣體與空氣混合後,遇到火種可產生燃燒的 (工作項目11:危險物及有害物災害防範014) |
| (1) | 最高體積百分比 |
| (2) | 最高重量百分比 |
| (3) | 最低重量百分比 |
| (4) | 最低體積百分比 |
| | |
(3) | 73.利用動力將室外新鮮空氣導入作業場所內,以稀釋被污染的空氣至無害程度,稱之為 (工作項目11:危險物及有害物災害防範030) |
| (1) | 整體排氣 |
| (2) | 局部排氣 |
| (3) | 整體換氣 |
| (4) | 機械排氣 |
| | |
(4) | 74.健康管理之目的,是要依據健康檢查的結果,採取有效的管理對策,下列對策中何者是錯誤的 (工作項目11:危險物及有害物災害防範031) |
| (1) | 變更作業場所 |
| (2) | 更換工作 |
| (3) | 給予適當醫療 |
| (4) | 要求勞工加班 |
| | |
(2) | 75.易燃液體遇到火種和適當空氣,表面可閃爍起火,但火焰不能繼續燃燒,此時該物質之最低溫度,稱之為 (工作項目11:危險物及有害物災害防範037) |
| (1) | 著火點 |
| (2) | 閃火點 |
| (3) | 自燃溫度 |
| (4) | 熔點 |
| | |
(2) | 76.下列何者非屬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所稱之危險物 (工作項目11:危險物及有害物災害防範045) |
| (1) | 易燃液體 |
| (2) | 致癌物 |
| (3) | 可燃性氣體 |
| (4) | 氧化性物質 |
| | |
(3) | 77.檢查機構對各事業單位依規定實施第一種壓力容器檢查,如事業單位拒絕、規避或阻撓,其行政處分最高可處新台幣多少罰鍰 (工作項目12:勞工安全衛生相關法規012) |
| (1) | 三萬元 |
| (2) | 九萬元 |
| (3) | 十五萬元 |
| (4) | 三十萬元 |
| | |
(1) | 78.檢查機構受理實施第一種壓力容器外部檢查時,應將檢查日期通知雇主,實施檢查時,雇主或其指派人員 (工作項目12:勞工安全衛生相關法規027) |
| (1) | 應在場 |
| (2) | 不必在場 |
| (3) | 打招呼後即可離開 |
| (4) | 在場或不在場無關緊要 |
| | |
(4) | 79.雇主對於第一種壓力容器之操作管理,應指定專任操作人員,操作人員其資格為何? (工作項目12:勞工安全衛生相關法規028) |
| (1) | 安全管理員 |
| (2) | 衛生管理員 |
| (3) | 環測人員 |
| (4) | 技能檢定合格者 |
| | |
(1) | 80.內容物不具腐蝕性之第一種壓力容器,實施內部檢查有困難者,得以常用壓力的幾倍以上壓力內容物實施耐壓試驗,並以常用壓力以上壓力實施氣密試驗外觀檢查代替之 (工作項目12:勞工安全衛生相關法規052) |
| (1) | 1.1 倍 |
| (2) | 1.2 倍 |
| (3) | 1.3 倍 |
| (4) | 1.5 倍 |
| | |
詳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