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 1.對不同比熱之物質,加同等之熱源時,比熱較小者其溫度上升 (工作項目01:本體操作前預備工作003) |
| (1) | 較慢 |
| (2) | 較快 |
| (3) | 不變 |
| (4) | 不一定 |
| | |
(1) | 2.夾套型壓力容器於夾套中抽真空,其作用為 (工作項目01:本體操作前預備工作014) |
| (1) | 防止熱傳遞 |
| (2) | 加速熱傳遞 |
| (3) | 減少內壓力 |
| (4) | 減少外壓力 |
| | |
(4) | 3.攝氏 100℃相當於絕對溫度 (工作項目01:本體操作前預備工作016) |
| (1) | -273°K |
| (2) | 273°K |
| (3) | -373°K |
| (4) | 373°K |
| | |
(3) | 4.鍋爐負荷變動大的工廠,可設置下列何種第一種壓力容器調整之 (工作項目01:本體操作前預備工作028) |
| (1) | 析出器 |
| (2) | 蒸汽塔 |
| (3) | 蒸汽蓄熱器 |
| (4) | 脫氣器 |
| | |
(3) | 5.蒸餾塔內之汽、液流動方向,一般為 (工作項目01:本體操作前預備工作036) |
| (1) | 液體與蒸汽皆向下流 |
| (2) | 液體與蒸汽皆向上流 |
| (3) | 液體向下流,蒸汽向上流 |
| (4) | 液體往上流,蒸汽往下流 |
| | |
(2) | 6.墊圈、靴底等之成型用加硫器一般使用 (工作項目01:本體操作前預備工作044) |
| (1) | 倍造型 |
| (2) | 熱板衝壓型 |
| (3) | 錶殼型 |
| (4) | 熱板型 |
| | |
(2) | 7.第一種壓力容器圓錐形胴體之圓筒部與圓錐部接合處,未作成彎緣時,其圓錐頂角的二分之一值,不得超過幾度 (工作項目01:本體操作前預備工作055) |
| (1) | 15° |
| (2) | 30° |
| (3) | 45° |
| (4) | 60° |
| | |
(2) | 8.(本題刪題)U 形管中心線之彎曲半徑,應在該管外徑值的幾倍以上 (工作項目01:本體操作前預備工作056) |
| (1) | 1.0倍 |
| (2) | 1.5 倍 |
| (3) | 2.0 倍 |
| (4) | 2.5 倍 |
| | |
詳解: | * |
(4) | 9.第一種壓力容器平型端板之角隅彎緣半徑 r (工作項目01:本體操作前預備工作059) |
| (1) | 應大於端板厚度 |
| (2) | 應小於端板厚度 |
| (3) | 應等於端板厚度 |
| (4) | 依端板形狀而定 |
| | |
(2) | 10.經常開閉蓋板之第一種壓力容器,其鎖緊螺栓之螺帽高度應為其直徑的幾倍 (工作項目01:本體操作前預備工作069) |
| (1) | 0.5 倍 |
| (2) | 1.0 倍 |
| (3) | 1.5 倍 |
| (4) | 2.0 倍 |
| | |
詳解: | * |
(4) | 11.承受外壓之胴體,為防止胴體變形發生挫屈現象,應以下列何項補強之 (工作項目01:本體操作前預備工作078) |
| (1) | 牽條 |
| (2) | 牽管 |
| (3) | 斜牽板 |
| (4) | 補強環 |
| | |
(3) | 12.(本題刪題)以擴管器裝配管之管板,其厚度最少應為 (工作項目01:本體操作前預備工作081) |
| (1) | 12mm 以上 |
| (2) | 16mm 以上 |
| (3) | 19mm 以上 |
| (4) | 25mm 以上 |
| | |
詳解: | * |
(1) | 13.第一種壓力容器之傳熱管安裝方式,下列何者錯誤 (工作項目01:本體操作前預備工作085) |
| (1) | 止漏焊接 |
| (2) | 擴管 |
| (3) | 熔接 |
| (4) | 螺紋旋裝 |
| | |
(2) | 14.凸緣上全面襯上墊料,其凸緣固定螺栓通過墊料之中間,以旋緊密合之裝置稱為 (工作項目01:本體操作前預備工作101) |
| (1) | 自行緊密型墊圈座 |
| (2) | 全面墊圈座 |
| (3) | 環形墊圈座 |
| (4) | 嵌入型墊圈座 |
| | |
(2) | 15.第一種壓力容器裝設安全閥,其主要目的為防止容器內 (工作項目02:附屬品及附屬裝置檢點005) |
| (1) | 溫度過高 |
| (2) | 壓力過高 |
| (3) | 液位過高 |
| (4) | 流動率過大 |
| | |
(1) | 16.何種閥全開時流體成一直線流動其阻力較小 (工作項目02:附屬品及附屬裝置檢點019) |
| (1) | 閘閥 |
| (2) | 球形閥 |
| (3) | 折角閥 |
| (4) | 止回閥 |
| | |
(4) | 17.壓力表及液面計之開啟與關閉一般均使用 (工作項目02:附屬品及附屬裝置檢點022) |
| (1) | 閘閥 |
| (2) | 球形閥 |
| (3) | 折角閥 |
| (4) | 旋塞 |
| | |
(2) | 18.減壓閥當一次側壓力變化時,其減壓後之二次側壓力 (工作項目02:附屬品及附屬裝置檢點023) |
| (1) | 亦隨之變化 |
| (2) | 約略保持一定壓力 |
| (3) | 隨一次側壓力上升而下降 |
| (4) | 隨一次側壓力下降而上升 |
| | |
(2) | 19.減壓閥 Y 型過濾器之功用為 (工作項目02:附屬品及附屬裝置檢點049) |
| (1) | 排除凝結水 |
| (2) | 排除塵埃 |
| (3) | 排除廢氣 |
| (4) | 排除油脂 |
| | |
(1) | 20.一般壓力表下方之旋塞把手與管軸成一直線時為 (工作項目02:附屬品及附屬裝置檢點051) |
| (1) | 開啟 |
| (2) | 關閉 |
| (3) | 半開 |
| (4) | 半閉 |
| | |
(3) | 21.浮筒式蒸汽袪水器係利用器內冷凝水之何種變化而作動 (工作項目02:附屬品及附屬裝置檢點056) |
| (1) | 熱度 |
| (2) | 溫度 |
| (3) | 液面 |
| (4) | 壓力 |
| | |
(4) | 22.反射式玻璃板液面計有液之部分成黑色,無液之部分則顯示 (工作項目02:附屬品及附屬裝置檢點061) |
| (1) | 黃色 |
| (2) | 綠色 |
| (3) | 紅色 |
| (4) | 銀白色 |
| | |
(1) | 23.材料在抗拉試驗中破斷時之應變值稱為 (工作項目03:啟用措施003) |
| (1) | 伸長率 |
| (2) | 抗拉強度 |
| (3) | 降服點強度 |
| (4) | 比例極限強度 |
| | |
(2) | 24.加外力於材料若超過彈性限度時,則開始 (工作項目03:啟用措施009) |
| (1) | 彈性變形 |
| (2) | 塑性變形 |
| (3) | 超慢變形 |
| (4) | 不再變形 |
| | |
(1) | 25.全淨鋼係將熔鋼中所含之氧,以何種脫氧劑脫氧 (工作項目03:啟用措施023) |
| (1) | 矽、錳、鋁 |
| (2) | 碳、磷、鉀 |
| (3) | 鐵、鈷、鎳 |
| (4) | 鎳、鉻、錳 |
| | |
(1) | 26.低於最低使用溫度之材料,易產生 (工作項目03:啟用措施025) |
| (1) | 脆性破壞 |
| (2) | 延性破壞 |
| (3) | 熱應力破壞 |
| (4) | 振動破壞 |
| | |
(3) | 27.為求材料疲勞限度之試驗,稱為 (工作項目03:啟用措施031) |
| (1) | 彎曲試驗 |
| (2) | 潛變試驗 |
| (3) | 疲勞試驗 |
| (4) | 拉伸試驗 |
| | |
(4) | 28.材料超過彈性限度時,則開始塑性變型,此際雖然除去荷重但殘留應變仍急速增大,此種現象稱為 (工作項目03:啟用措施036) |
| (1) | 抗拉強度 |
| (2) | 彈性限度 |
| (3) | 比例限度 |
| (4) | 降服點 |
| | |
(2) | 29.內容物為可燃性氣體之第一種壓力容器,若吹出閥吹出之氣體無法連結於排放管線,而有時須大量排放時,一定要裝置 (工作項目03:啟用措施051) |
| (1) | 排放收縮管 |
| (2) | 局部彎曲排放管 |
| (3) | 減壓閥 |
| (4) | 袪水器 |
| | |
(2) | 30.第一種壓力容器之緊急遮斷裝置包括 (工作項目03:啟用措施054) |
| (1) | 安全閥與壓力表 |
| (2) | 緊急遮斷閥、緊急關閉閥等機構 |
| (3) | 安全閥與溫度計 |
| (4) | 卸載器及壓力開關 |
| | |
(4) | 31.第一種壓力容器主要安全裝置,包括 (工作項目03:啟用措施073) |
| (1) | 溫度計、壓力表 |
| (2) | 流量計 |
| (3) | 液位計 |
| (4) | 安全閥 |
| | |
(1) | 32.第一種壓力容器使用前實施之內部檢點,不包括 (工作項目03:啟用措施074) |
| (1) | 保溫材料有無脫落或殘缺 |
| (2) | 內部各裝置是否正確安置 |
| (3) | 容器內部有無異物遺留 |
| (4) | 內部塗料有無脫落沉積底部 |
| | |
(2) | 33.以採樣瓶採集第一種壓力容器試料後,應將閥關緊,若瓶內尚有殘壓時應 (工作項目04:運轉操作004) |
| (1) | 迅速放出 |
| (2) | 緩緩放出 |
| (3) | 冷卻放出 |
| (4) | 加溫放出 |
| | |
(3) | 34.第一種壓力容器在運轉狀態若發生洩漏有逐次顯著增大時應 (工作項目04:運轉操作015) |
| (1) | 降低操作溫度 |
| (2) | 降低內容物濃度 |
| (3) | 停止流體供應 |
| (4) | 開啟安全閥 |
| | |
(3) | 35.第一種壓力容器之安全閥定期實施動作試驗,其主要目的為 (工作項目04:運轉操作028) |
| (1) | 確認容器內有無流體 |
| (2) | 確保容器內溫度 |
| (3) | 確保安全裝置之機能 |
| (4) | 確保容器內部之液位 |
| | |
(4) | 36.內容物為可燃性氣體之第一種壓力容器,於作業終了實施排放完畢後,為防止火災爆炸其首要注意事項為 (工作項目05:停止運轉014) |
| (1) | 排放閥是否在開啟位置 |
| (2) | 排放閥是否確實關閉 |
| (3) | 壓力表指針是否確實歸零 |
| (4) | 排放之四周低窪處,排水溝有無該氣體滯留 |
| | |
(4) | 37.熱交換器管內流體含固形物高時,容易形成 (工作項目05:停止運轉016) |
| (1) | 腐蝕 |
| (2) | 洩漏 |
| (3) | 穿孔 |
| (4) | 積垢 |
| | |
(1) | 38.第一種壓力容器停止運轉時,以洗滌液實施循環之目的為 (工作項目05:停止運轉030) |
| (1) | 洗滌容器內殘留物及水垢 |
| (2) | 防止容器內溫度激烈下降 |
| (3) | 防止容器發生脆性破壞 |
| (4) | 防止容器發生延性破壞 |
| | |
(2) | 39.玻璃管液面計上下之鎖緊螺帽過度旋緊時 (工作項目06:故障排除003) |
| (1) | 墊料容易損害 |
| (2) | 玻璃管容易破損 |
| (3) | 玻璃管會產生毛細管現象 |
| (4) | 液面計旋塞控制閥無法作動 |
| | |
(1) | 40.安全閥之閥與閥座無法緊閉而有高壓蒸汽洩漏時,最易引起損傷之部分為 (工作項目06:故障排除005) |
| (1) | 閥與閥座 |
| (2) | 彈簧 |
| (3) | 閥箱 |
| (4) | 吹洩管 |
| | |
(1) | 41.何種停止閥應設置開閉標示,以免操作時發生錯誤 (工作項目06:故障排除035) |
| (1) | 內螺栓式 |
| (2) | 外螺栓式 |
| (3) | 旋塞式 |
| (4) | 蝶形閥 |
| | |
(1) | 42.安裝蒸汽祛水器之配管尺寸,切勿選用比祛水器之入出口管徑 (工作項目06:故障排除037) |
| (1) | 較小者 |
| (2) | 較大者 |
| (3) | 相同者 |
| (4) | 適用者 |
| | |
(2) | 43.第一種壓力容器以不適當的溫度加熱施作會發生 (工作項目07:腐蝕防止004) |
| (1) | 點蝕 |
| (2) | 溝蝕 |
| (3) | 沖蝕 |
| (4) | 電蝕 |
| | |
(2) | 44.內儲鹽酸之第一種壓力容器其所遭受之腐蝕是一種 (工作項目07:腐蝕防止010) |
| (1) | 氫腐蝕 |
| (2) | 鹵素腐蝕 |
| (3) | 氧化腐蝕 |
| (4) | 氮化腐蝕 |
| | |
(4) | 45.第一種壓力容器在應力分佈不均之部位會產生電極電位變化,將引起 (工作項目07:腐蝕防止034) |
| (1) | 變形 |
| (2) | 破裂 |
| (3) | 洩漏 |
| (4) | 腐蝕 |
| | |
(1) | 46.加熱器管因振動引起之鬆懈,易造成管之 (工作項目08:洩漏處理003) |
| (1) | 磨耗 |
| (2) | 腐蝕 |
| (3) | 入口侵蝕 |
| (4) | 沈積侵蝕 |
| | |
(4) | 47.螺栓牽條在螺旋中心軸開設預知孔之孔徑為 (工作項目08:洩漏處理009) |
| (1) | 2 ㎜ |
| (2) | 3 ㎜ |
| (3) | 4 ㎜ |
| (4) | 5 ㎜ |
| | |
詳解: | * |
(1) | 48.第一種壓力容器胴體內徑在多少尺寸以下時,可以不開設人孔 (工作項目08:洩漏處理010) |
| (1) | 500 ㎜ |
| (2) | 1000 ㎜ |
| (3) | 1500 ㎜ |
| (4) | 2000 ㎜ |
| | |
詳解: | * |
(2) | 49.鎖緊蓋板之方法,有使用螺栓及不使用螺栓方式,下列何者屬於不使用螺栓方式 (工作項目08:洩漏處理013) |
| (1) | 輪形螺栓式 |
| (2) | 喫合齒門式 |
| (3) | 環形墊圈式 |
| (4) | 全面墊圈式 |
| | |
(3) | 50.第一種壓力容器本體若為單側對接熔接,其開槽應採下列何種型式 (工作項目08:洩漏處理014) |
| (1) | X 型 |
| (2) | H 型 |
| (3) | V 型 |
| (4) | K 型 |
| | |
詳解: | * |
(1) | 51.搭接熔接僅限用於胴體周接接合且厚度在 (工作項目08:洩漏處理017) |
| (1) | 16 ㎜以下 |
| (2) | 17 ㎜~20 ㎜ |
| (3) | 21㎜~25 ㎜ |
| (4) | 26 ㎜以上 |
| | |
詳解: | * |
(2) | 52.第一種壓力容器之熔接部位,產生裂痕洩漏,下列何者為其原因之一 (工作項目08:洩漏處理023) |
| (1) | 未經淬火處理 |
| (2) | 未經退火處理 |
| (3) | 未經回火處理 |
| (4) | 未施予表面硬化 |
| | |
(2) | 53.超音波檢查可測定第一種壓力容器 (工作項目08:洩漏處理037) |
| (1) | 使用之材質 |
| (2) | 厚度 |
| (3) | 流量 |
| (4) | 耐壓程度 |
| | |
(3) | 54.孔穴之補強不良、蓋板與孔穴之尺寸不符等所造成之洩漏,其原因屬 (工作項目08:洩漏處理039) |
| (1) | 工作不當 |
| (2) | 操作不良 |
| (3) | 設計、構造不良 |
| (4) | 安裝之誤差 |
| | |
(3) | 55.依據法規規定,雇主實施第一種壓力容器自動檢查,應訂定 (工作項目09:設備檢查準備016) |
| (1) | 熔接檢查計畫 |
| (2) | 構造檢查計畫 |
| (3) | 自動檢查計畫 |
| (4) | 竣工檢查計畫 |
| | |
(3) | 56.第一種壓力容器檢查如有點蝕缺陷時,應以何種計器測定 (工作項目09:設備檢查準備024) |
| (1) | 厚薄規 |
| (2) | 捲尺 |
| (3) | 深度規測孔計 |
| (4) | 直尺 |
| | |
(3) | 57.第一種壓力容器如係外接轉動裝置帶動旋轉者(如攪拌裝置)在檢查人員進入該等容器前,應確認電氣開關已關斷,並予以警戒標示。如開關箱裝有鑰匙時,上鎖後,鑰匙取下交由下列那一種人員收執 (工作項目09:設備檢查準備035) |
| (1) | 主管人員 |
| (2) | 操作人員 |
| (3) | 檢查人員 |
| (4) | 安全衛生管理人員 |
| | |
(1) | 58.檢查機構實施第一種壓力容器竣工檢查時,受檢單位應準備受檢項目包括 (工作項目09:設備檢查準備039) |
| (1) | 安全閥吹洩試驗 |
| (2) | 水壓試驗 |
| (3) | 機械性能試驗 |
| (4) | 氣密試驗 |
| | |
(3) | 59.第一種壓力容器實施自動檢查之定期檢查應記錄其結果,並將記錄保存 (工作項目09:設備檢查準備047) |
| (1) | 一年 |
| (2) | 二年 |
| (3) | 三年 |
| (4) | 四年 |
| | |
(1) | 60.進入第一種壓力容器內部實施檢查時,應在人孔入口處標示 (工作項目09:設備檢查準備050) |
| (1) | 檢查中 |
| (2) | 禁止煙火 |
| (3) | 禁止吸煙 |
| (4) | 禁止人員逗留 |
| | |
(2) | 61.採用化學洗淨法清掃作業時,為確保安全,應由下列何者實施之 (工作項目10:維護保養019) |
| (1) | 一般人員 |
| (2) | 具充分知識、經驗之專家 |
| (3) | 工安人員 |
| (4) | 操作人員 |
| | |
(1) | 62.因運轉中之熱脹、冷縮易造成熱交換器 (工作項目10:維護保養032) |
| (1) | 擴管部鬆懈 |
| (2) | 管板腐蝕 |
| (3) | 傳熱管腐蝕 |
| (4) | 傳熱管侵蝕 |
| | |
(2) | 63.更換熱交換器傳熱管時,應如何實施擴管工作 (工作項目10:維護保養033) |
| (1) | 只針對更換之管擴管 |
| (2) | 更換之管及其周圍之管須一併擴管 |
| (3) | 任意擴管 |
| (4) | 視擴管之難易度選擇擴管 |
| | |
(2) | 64.第一種壓力容器長期停用,其最常用之保存方法為 (工作項目10:維護保養040) |
| (1) | 濕式保存 |
| (2) | 乾式保存 |
| (3) | 通風保存 |
| (4) | 噴水保存 |
| | |
(1) | 65.第一種壓力容器長期停用時應妥予保存,其主要目的為 (工作項目10:維護保養052) |
| (1) | 防止腐蝕 |
| (2) | 防止過熱 |
| (3) | 防止洩漏 |
| (4) | 防止熱漲冷縮 |
| | |
(1) | 66.燃燒上限的定義,係指可燃性氣體與空氣混合後,遇到火種可產生燃燒的 (工作項目11:危險物及有害物災害防範015) |
| (1) | 最高體積百分比 |
| (2) | 最高重量百分比 |
| (3) | 最低重量百分比 |
| (4) | 最低體積百分比 |
| | |
(4) | 67.下列那一種可燃性氣體之爆炸範圍較大 (工作項目11:危險物及有害物災害防範022) |
| (1) | 甲烷 |
| (2) | 丙烷 |
| (3) | 丁烷 |
| (4) | 乙炔 |
| | |
(3) | 68.下列那一種易燃液體,其閃火點較低 (工作項目11:危險物及有害物災害防範023) |
| (1) | 煤油 |
| (2) | 松節油 |
| (3) | 汽油 |
| (4) | 醋酸 |
| | |
(3) | 69.有機溶劑對人體共通性的毒害,下列何者為非 (工作項目11:危險物及有害物災害防範025) |
| (1) | 皮膚粘膜刺激 |
| (2) | 麻醉作用 |
| (3) | 肺部纖維化 |
| (4) | 皮膚脫脂 |
| | |
(2) | 70.在有害物質之氣體、蒸氣、粉塵發生處所,當其尚未擴散於作業場所之前,將其吸引排除之方式,稱之為 (工作項目11:危險物及有害物災害防範029) |
| (1) | 整體換氣 |
| (2) | 局部排氣 |
| (3) | 整體排氣 |
| (4) | 自然通風 |
| | |
(3) | 71.作業場所為防止有害物質之危害,應採取適當通風換氣,下列何者最為有效 (工作項目11:危險物及有害物災害防範041) |
| (1) | 自然換氣 |
| (2) | 整體換氣 |
| (3) | 局部排氣 |
| (4) | 自然通風 |
| | |
(1) | 72.事業單位發生職業災害有勞工死亡或罹災人數在三人以上者,應於幾小時內通報勞動檢查機構 (工作項目12:勞工安全衛生相關法規007) |
| (1) | 8 小時 |
| (2) | 24 小時 |
| (3) | 36 小時 |
| (4) | 48 小時 |
| | |
詳解: | * |
(4) | 73.為確保第一種壓力容器使用之安全,雇主應定期實施 (工作項目12:勞工安全衛生相關法規015) |
| (1) | 構造檢查 |
| (2) | 重新檢查 |
| (3) | 竣工檢查 |
| (4) | 自動檢查 |
| | |
(1) | 74.雇主於第一種壓力容器設置完成時,應向檢查機構申請 (工作項目12:勞工安全衛生相關法規024) |
| (1) | 竣工檢查 |
| (2) | 熔接檢查 |
| (3) | 構造檢查 |
| (4) | 定期檢查 |
| | |
(2) | 75.發電容量兩萬 kw 以上之發電用第一種壓力容器,其內部檢查與外部檢查期限,最長以幾年為限 (工作項目12:勞工安全衛生相關法規026) |
| (1) | 一年 |
| (2) | 二年 |
| (3) | 三年 |
| (4) | 四年 |
| | |
(3) | 76.雇主使勞工從事第一種壓力容器之操作作業,應使該勞工就其作業有關事項實施 (工作項目12:勞工安全衛生相關法規033) |
| (1) | 重點檢查 |
| (2) | 一般檢查 |
| (3) | 檢點 |
| (4) | 定期檢查 |
| | |
(2) | 77.中央或直轄市主管機關或有關機關為辦理勞動檢查業務所設置之專業檢查機構稱為 (工作項目12:勞工安全衛生相關法規036) |
| (1) | 代行檢查機構 |
| (2) | 勞動檢查機構 |
| (3) | 商品檢驗機構 |
| (4) | 勞動考核機構 |
| | |
(3) | 78.由中央主管機關指定為辦理危險性機械或設備檢查之行政機關、學術機關、公營事業機構或非營利法人稱為 (工作項目12:勞工安全衛生相關法規037) |
| (1) | 勞動檢查機構 |
| (2) | 勞動行政檢查機構 |
| (3) | 代行檢查機構 |
| (4) | 品質代行檢查機構 |
| | |
(3) | 79.勞工進入局限空間作業時,對於使用對地電壓在 150 伏特以上或於濕潤場所、鋼板或鋼筋上等導電性良好場所,其所使用移動式或攜帶式電動機具及臨時用電設備,為防止因漏電而生之感電危害,應於該電路設置能確實動作之感電防止用 (工作項目12:勞工安全衛生相關法規041) |
| (1) | 自動轉換器 |
| (2) | 銅質保險絲 |
| (3) | 漏電斷路器 |
| (4) | 自動電擊防止裝置 |
| | |
(3) | 80.第一種壓力容器之胴體經修改面積達多少以上,必需由取得型式檢查合格者進行修改 (工作項目12:勞工安全衛生相關法規054) |
| (1) | 五分之一 |
| (2) | 四分之一 |
| (3) | 三分之一 |
| (4) | 二分之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