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下列關於蓋章和簽名效力之敘述,何者正確? (【民法試題】總則-01) |
| (1) | 效力同等 |
| (2) | 印章效力優於簽名 |
| (3) | 簽名效力優於印章 |
| (4) | 印章經二人簽名證明效力即與簽名同 |
| | |
詳解: | (出處:民法第 3 條) |
(1) | 2.關於一定之數量,同時以文字及號碼表示者,其文字與號碼有不符合時,如法院不能決定何者為當事人之原意,應以下列何者為準? (【民法試題】總則-02) |
| (1) | 文字 |
| (2) | 號碼 |
| (3) | 文字與號碼最低額者 |
| (4) | 文字與號碼最高額者 |
| | |
詳解: | (出處:民法第 4 條) |
(3) | 3.胎兒以將來非死產者為限,關於其個人利益之保護,視為既已出生。係擬制自受胎時起胎兒視為有以下列何能力? (【民法試題】總則-03) |
| (1) | 行為能力 |
| (2) | 限制行為能力 |
| (3) | 權利能力 |
| (4) | 侵權能力 |
| | |
詳解: | (出處:民法第 6、7 條) |
(1) | 4.關於死亡宣告,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民法試題】總則-04) |
| (1) | 得聲請死亡宣告者,僅限於失蹤人之利害關係人 |
| (2) | 死亡宣告係私法上的制度,不生公法上的效果 |
| (3) | 死亡宣告在於結束失蹤人原住居所為中心之法律關係,而不在剝奪失蹤人之權利能力 |
| (4) | 死亡宣告為推定死亡,故允許提出反證而撤銷死亡宣告 |
| | |
詳解: | (出處:民法第 8、9 條) |
(4) | 5.失蹤人除為 80 歲以上或遭遇特別災難者外,法院得於失蹤人失蹤滿幾年後,依利害關係人或檢察官之聲請為死亡之宣告? (【民法試題】總則-05) |
| (1) | 1 年 |
| (2) | 3 年 |
| (3) | 5 年 |
| (4) | 7 年 |
| | |
詳解: | (出處:民法第 8 條) |
(4) | 6.二人以上同時遇難,不能證明其死亡之先後時,下列何者正確? (【民法試題】總則-06) |
| (1) | 年齡大者先死 |
| (2) | 年齡小者先死 |
| (3) | 年齡滿 70 者先死 |
| (4) | 推定其為同時死亡 |
| | |
詳解: | (出處:民法第 11 條) |
(3) | 7.下列何者為限制行為能力人? (【民法試題】總則-07) |
| (1) | 未滿 7 歲之人 |
| (2) | 受監護宣告之人 |
| (3) | 15 歲之人 |
| (4) | 滿 20 歲之人 |
| | |
詳解: | (出處:民法第 12、13 條) |
(2) | 8.因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致不能為意思表示,法院依法得接受下列何者之聲請,為監護之宣告? (【民法試題】總則-08) |
| (1) | 醫院醫師 |
| (2) | 輔助人 |
| (3) | 學校老師 |
| (4) | 最近一年無同居事實之堂姪 |
| | |
詳解: | (出處:民法第 14 條) |
(1) | 9.受監護宣告人之能力,下列何者正確? (【民法試題】總則-09) |
| (1) | 無行為能力 |
| (2) | 限制行為能力 |
| (3) | 無權利能力 |
| (4) | 能力未定 |
| | |
詳解: | (出處:民法第 15 條) |
(4) | 10.對於因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致其辨識其意思表示效果之能力,顯有不足者,下列何者非法院依法得接受其聲請,為輔助之宣告? (【民法試題】總則-10) |
| (1) | 本人 |
| (2) | 檢察官 |
| (3) | 配偶 |
| (4) | 輔助人 |
| | |
詳解: | (出處:民法第 15-1 條) |
(3) | 11.受輔助宣告之人為下列何者行為時,應經輔助人同意? (【民法試題】總則-11) |
| (1) | 受贈房屋 |
| (2) | 購買食物 |
| (3) | 不動產買賣 |
| (4) | 宴請親友 |
| | |
詳解: | (出處:民法第 15-2 條) |
(3) | 12.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民法試題】總則-12) |
| (1) | 自由不得拋棄 |
| (2) | 權利能力不得拋棄 |
| (3) | 行為能力得拋棄 |
| (4) | 行為能力不得拋棄 |
| | |
詳解: | (出處:民法第 16、17 條) |
(4) | 13.依民法之規定,下列有關法人之敘述何者錯誤? (【民法試題】總則-13) |
| (1) | 非依民法或其他法律之規定,不得成立 |
| (2) | 於法令限制內,有享受權利負擔義務之能力 |
| (3) | 不享有專屬於自然人之權利義務 |
| (4) | 董事不得對外代表法人處理事務 |
| | |
詳解: | (出處:民法第 25、26、27 條)3 |
(3) | 14.依民法之規定,下列何者就法人一切事務對外代表法人? (【民法試題】總則-14) |
| (1) | 監察人 |
| (2) | 捐助人 |
| (3) | 董事 |
| (4) | 總經理 |
| | |
詳解: | (出處:民法第 27 條) |
(2) | 15.依民法之規定,法人之財產不能清償債務時,董事不向法院聲請破產,致法人之債權人受損害時,下列何者應負賠償責任? (【民法試題】總則-15) |
| (1) | 全體董事 |
| (2) | 有過失之董事 |
| (3) | 監察人 |
| (4) | 總經理 |
| | |
詳解: | (出處:民法第 35 條) |
(1) | 16.依民法之規定,下列何者非清算人之職務? (【民法試題】總則-16) |
| (1) | 繼續推行新業務 |
| (2) | 了結現務 |
| (3) | 收取債權,清償債務 |
| (4) | 移交賸餘財產於應得者 |
| | |
詳解: | (出處:民法第 40 條) |
(3) | 17.甲 14 歲未得法定代理人同意,所為下列之法律行為,何者無效? (【民法試題】總則-17) |
| (1) | 純獲法律上利益 |
| (2) | 依其年齡及身分、日常生活所需者 |
| (3) | 單獨行為 |
| (4) | 所訂立之契約,經法定代理人同意 |
| | |
詳解: | (出處:民法第 77、78、79、80 條) |
(2) | 18.表意人無欲為其意思表示所拘束之意,而為意思表示者,原則上其意思表示效力為何? (【民法試題】總則-18) |
| (1) | 無效 |
| (2) | 不因之無效 |
| (3) | 得撤銷 |
| (4) | 效力未定 |
| | |
詳解: | (出處:民法第 86 條) |
(2) | 19.甲與乙通謀虛偽意思表示,將甲所有之 A 地賣予乙並移轉登記為乙所有。嗣後乙擅自將 A 地出賣丙,並完成移轉登記,惟丙不知甲、乙通謀虛偽意思表示之事。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民法試題】總則-19) |
| (1) | 甲與乙間關於 A 地之買賣契約效力未定 |
| (2) | 甲與乙間關於 A 地之買賣契約無效 |
| (3) | 甲與乙間關於 A 地之買賣契約有效 |
| (4) | 乙與丙間關於 A 地之買賣契約無效 |
| | |
詳解: | (出處:民法第 87 條) |
(4) | 20.表意人於發出意思表示後死亡或喪失行為能力,其意思表示之效力如何? (【民法試題】總則-20) |
| (1) | 無效 |
| (2) | 效力未定 |
| (3) | 得撤銷 |
| (4) | 有效 |
| | |
詳解: | (出處:民法第 95 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