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 1.依公平交易法規定,事業不得為聯合行為。但有益於整體經濟與公共利益,經申請主管機關許可者,不在此限。下列何者不屬前述例外情形? (【公平交易法試題】-22) |
| (1) | 為降低成本、改良品質或增進效率,而統一商品或服務之規格或型式 |
| (2) | 為促進產業發展、技術創新或經營效率所必要之共同行為 |
| (3) | 為促進事業合理經營,而分別作專業發展 |
| (4) | 為增進中小企業之營收利益,或增加其盈餘所為之共同行為 |
| | |
詳解: | (出處:公平交易法第 15 條) |
(2) | 2.有關事業為降低成本或增進效率,而共同研究開發商品、服務或市場之聯合行為。下列相關敘述何者錯誤? (【公平交易法試題】-23) |
| (1) | 該行為須申請主管機關許可者 |
| (2) | 該行為以降低事業成本、增進效率即足 |
| (3) | 主管機關對該行為為許可時,得附加條件 |
| (4) | 主管機關對該行為為許可後,依規定得令停止 |
| | |
詳解: | (出處:公平交易法第 15、16、17 條) |
(3) | 3.依公平交易法規定,經申請主管機關許可得為聯合行為者,主管機關為許可時,下列相關敘述何者錯誤? (【公平交易法試題】-24) |
| (1) | 得附加條件 |
| (2) | 得附加負擔 |
| (3) | 不得附加條件 |
| (4) | 許可應附期限 |
| | |
詳解: | (出處:公平交易法第 16 條) |
(1) | 4.依公平交易法規定,經申請主管機關許可得為聯合行為者,主管機關為許可時應附期限,其期限最長不得逾多少年? (【公平交易法試題】-25) |
| (1) | 5 年 |
| (2) | 7 年 |
| (3) | 10 年 |
| (4) | 15 年 |
| | |
詳解: | (出處:公平交易法第 16 條) |
(2) | 5.依公平交易法規定,經申請主管機關許可得為聯合行為者,事業如有正當理由,得於期限屆滿前在下列何者期間內,以書面向主管機關申請延展? (【公平交易法試題】-26) |
| (1) | 1 個月至 3 個月 |
| (2) | 3 個月至 6 個月 |
| (3) | 6 個月至 9 個月 |
| (4) | 9 個月至 12 個月 |
| | |
詳解: | (出處:公平交易法第 16 條) |
(1) | 6.依公平交易法規定,經申請主管機關許可得為聯合行為者,事業如有正當理由,得於許可期限屆滿前,以書面向主管機關申請延展,其延展期限每次不得逾多少年? (【公平交易法試題】-27) |
| (1) | 5 年 |
| (2) | 7 年 |
| (3) | 10 年 |
| (4) | 15 年 |
| | |
詳解: | (出處:公平交易法第 16 條) |
(1) | 7.聯合行為經許可後,下列何種情形主管機關依法得廢止許可? (【公平交易法試題】-28) |
| (1) | 經濟情況變更 |
| (2) | 營業項目申請變更 |
| (3) | 許可期限申請延展 |
| (4) | 事業難以繼續維持 |
| | |
詳解: | (出處:公平交易法第 17 條) |
(3) | 8.依公平交易法規定,主管機關對下列何種行為之許可及其有關之條件、負擔、期限,應主動公開? (【公平交易法試題】-29) |
| (1) | 結合行為 |
| (2) | 獨占行為 |
| (3) | 聯合行為 |
| (4) | 差別待遇行為 |
| | |
詳解: | (出處:公平交易法第 18 條) |
(2) | 9.依公平交易法規定,下列有關不公平競爭之敘述,何者錯誤? (【公平交易法試題】-30) |
| (1) | 事業不得在商品或廣告上,對於與商品相關而足以影響交易決定之事項,為虛偽不實或引人錯誤之表示或表徵。 |
| (2) | 廣告代理業在明知或可得而知情形下,仍製作或設計有引人錯誤之廣告,與廣告主分別各負損害賠償責任。 |
| (3) | 事業對於載有前項虛偽不實或引人錯誤表示之商品,不得販賣、運送輸出或輸入。 |
| (4) | 與商品相關而足以影響交易決定之事項,包括商品之價格、數量、品質、內容、使用方法、用途等,及其他具有招徠效果之相關事項 |
| | |
詳解: | (出處:公平交易法第 21 條) |
(4) | 10.依公平交易法規定,下列有關與廣告主負連帶損害賠償責任之敘述,何者錯誤? (【公平交易法試題】-31) |
| (1) | 廣告媒體業在明知其所傳播之廣告有引人錯誤之虞,仍予傳播 |
| (2) | 廣告代理業在明知情形下,仍製作或設計有引人錯誤之廣告 |
| (3) | 廣告薦證者明知其所從事之薦證有引人錯誤之虞,而仍為薦證者 |
| (4) | 廣告薦證者非屬知名公眾人物,至少受廣告主報酬 15 倍之範圍內,與廣告主負連帶損害賠償責任 |
| | |
詳解: | (出處:公平交易法第 21 條) |
(3) | 11.依公平交易法規定,下列有關與廣告主負連帶損害賠償責任之敘述,何者錯誤? (【公平交易法試題】-32) |
| (1) | 廣告媒體業在明知其所傳播之廣告有引人錯誤之虞,仍予傳播 |
| (2) | 廣告媒體業在可得而知其所傳播之廣告有引人錯誤之虞,仍予傳播 |
| (3) | 廣告薦證者僅在明知其所從事之薦證有引人錯誤之虞,而仍為薦證者 |
| (4) | 廣告代理業在明知情形下,仍製作或設計有引人錯誤之廣告 |
| | |
詳解: | (出處:公平交易法第 21 條) |
(4) | 12.依公平交易法規定,廣告薦證者非屬知名公眾人物,至多於受廣告主報酬幾倍之範圍內,與廣告主負連帶損害賠償責任? (【公平交易法試題】-33) |
| (1) | 1 倍 |
| (2) | 3 倍 |
| (3) | 5 倍 |
| (4) | 10 倍 |
| | |
詳解: | (出處:公平交易法第 21 條) |
(2) | 13.依公平交易法規定,事業對於載有虛偽不實或引人錯誤表示之商品,得禁止之事項,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公平交易法試題】-34) |
| (1) | 不得販賣 |
| (2) | 得予以運送 |
| (3) | 不得輸入 |
| (4) | 不得輸出 |
| | |
詳解: | (出處:公平交易法第 21 條) |
(3) | 14. 依公平交易法規定,下列何者為事業就其營業所提供之商品可以有的行為? (【公平交易法試題】-35) |
| (1) | 以著名之他人商品容器之表徵,於類似之商品為近似之使用,致與他人商品混淆 |
| (2) | 以著名之他人包裝之表徵,於類似之商品為近似之使用,致與他人商品混淆 |
| (3) | 以未著名且未註冊取得商標權之他人包裝之表徵,善意為相同或近似使用者 |
| (4) | 以著名之他人公司商標之表徵,於類似之商品為近似之使用,致與他人商品混淆 |
| | |
詳解: | (出處:公平交易法第 22 條) |
(1) | 15.主管機關對於涉有違反公平交易法規定,危害公共利益之情事,依法調查之程序進行,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公平交易法試題】-36) |
| (1) | 不得扣留調查證據之物 |
| (2) | 通知當事人到場陳述意見 |
| (3) | 通知當事人提出帳冊或證物 |
| (4) | 派員前往當事人之事務所為必要之調查 |
| | |
詳解: | (出處:公平交易法第 26、27 條) |
(2) | 16.法院因被害人之請求,如為事業之故意行為,得依侵害情節,酌定損害額以上之賠償。但依法至多不得超過已證明損害額之幾倍? (【公平交易法試題】-37) |
| (1) | 1 倍 |
| (2) | 3 倍 |
| (3) | 5 倍 |
| (4) | 10 倍 |
| | |
詳解: | (出處:公平交易法第 31 條) |
(3) | 17.依公平交易法規定,損害賠償之請求權,自請求權人知有行為及賠償義務人時起,2年間不行使而消滅;自為行為時起,至少逾多少年者亦同? (【公平交易法試題】-38) |
| (1) | 2 年 |
| (2) | 5 年 |
| (3) | 10 年 |
| (4) | 15 年 |
| | |
詳解: | (出處:公平交易法第 32 條) |
(2) | 18.事業關於競爭之行為,優先適用下列何種法規之規定? (【公平交易法試題】-39) |
| (1) | 土地稅法 |
| (2) | 公平交易法 |
| (3) | 消費者保護法 |
| (4) | 民法 |
| | |
詳解: | (出處:公平交易法第 46 條) |
(1) | 19.依公平交易法規定,主管機關為強化聯合行為查處,促進市場競爭秩序之健全發展,得設立下列何種基金? (【公平交易法試題】-40) |
| (1) | 反托拉斯基金 |
| (2) | 聯合基金 |
| (3) | 平均地權基金 |
| (4) | 結合基金 |
| | |
詳解: | (出處:公平交易法第 47-1 條) |
(4) | 20.依公平交易法規定,主管機關所設立反托拉斯基金之來源,以違反本法所處罰鍰百分之多少而提撥之? (【公平交易法試題】-41) |
| (1) | 百分之三 |
| (2) | 百分之十 |
| (3) | 百分之二十 |
| (4) | 百分之三十 |
| | |
詳解: | (出處:公平交易法第 47-1 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