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 1.調查不合格品之原因,防止不合格再度發生,稱為 (1621) |
| (1) | 矯正或改正 |
| (2) | 矯正措施 |
| (3) | 預防措施 |
| (4) | 以上皆是 |
| | |
(3) | 2.由組織最高階層以書面正式宣示,使公司各階層瞭解,共同持續遵行品質之意圖及方針就是 (1622) |
| (1) | 品質管理 |
| (2) | 品質查證 |
| (3) | 品質政策 |
| (4) | 品質目標 |
| | |
(3) | 3.某一機電工程承包商稽核組織執行定期工程品質稽核時,發現配管佈置與設計圖面不符,因無法立即改正,稽查員應簽發 (1623) |
| (1) | 自主檢查表, |
| (2) | 預防措施通知, |
| (3) | 改正措施通知, |
| (4) | 稽核查對表 |
| | |
(3) | 4.稽核報告的內容,除了需填寫基本資料外,至少尚需包括下列項目,何者為錯誤? (1624) |
| (1) | 稽核的目的與範圍 |
| (2) | 稽核結果 |
| (3) | 簽發預防矯正通知目錄 |
| (4) | 總評 |
| | |
(2) | 5.承包商稽核人員稽核時間不足以讓稽核人員事事追根究底,對於以下哪一缺失, 不應使用「改正措施通知」追蹤管制? (1625) |
| (1) | 施工缺失可當場改正者 |
| (2) | 管理階層未注重施工品質 |
| (3) | 監造計畫內容有錯誤 |
| (4) | 施工計畫內容有錯誤 |
| | |
(4) | 6.稽核員除了依據查對表執行工作外,對影響工作品質的下列哪一關鍵項目須保持高度敏感? (1626) |
| (1) | 「人」的能力、訓練等 |
| (2) | 「設備(工具)」 的型態、規格、能量等 |
| (3) | 「資訊」的正確、版本與分發等 |
| (4) | 以上皆是 |
| | |
(4) | 7.稽核查對表對稽核員的益處,下列何者為錯? (1627) |
| (1) | 執行稽核作業時之工作導引,並有助稽核員掌握作業進度 |
| (2) | 稽核組長與稽核員的溝通橋樑 |
| (3) | 有助於稽核員間的技術交流與傳承 |
| (4) | 可供稽核前會議的開會資料 |
| | |
(2) | 8.下列何者不是稽核組長工作? (1628) |
| (1) | 參與稽核工作成員之擇選 |
| (2) | 稽核查對表之編擬 |
| (3) | 指揮稽核工作之執行 |
| (4) | 稽核報告之撰寫 |
| | |
(2) | 9.對承包商要求,每一分項施工計畫書核定後 (1629) |
| (1) | 20天內 |
| (2) | 30天內 |
| (3) | 45天內 |
| (4) | 50天內,必須執行該分項作業相關品質作業之制度稽查,查證作業人員對計畫作業的瞭解程度,並確認相關圖說、程序是否確實建立 |
| | |
(4) | 10.公共工程品質稽核準則是作為與客觀證據相互比較基準的一套政策、程序或要求事項,下列何者是執行稽核的準則之一? (1630) |
| (1) | 監造計畫, |
| (2) | 品質計畫, |
| (3) | 施工計畫, |
| (4) | 以上皆是 |
| | |
(3) | 11.工程品質稽核除承攬契約另有規定者外,依現行法規規定適用於 (1631) |
| (1) | 公告金額工程, |
| (2) | 2,000萬工程, |
| (3) | 5,000萬以上工程, |
| (4) | 任何採購金額之工程 |
| | |
(4) | 12.公共工程品質稽核是一種有系統、獨立及文件化的過程,對承包商稽核組織而言,是用以獲取下列相關客觀證據,何者為錯誤? (1632) |
| (1) | 現場施工缺失 |
| (2) | 自主檢查表登載不實 |
| (3) | 未確實停留檢驗 |
| (4) | 專任工程人員督導未落實 |
| | |
(4) | 13.品管人員隸屬______,負責稽核之執行,以上何者為錯誤? (1633) |
| (1) | 管理階層 |
| (2) | 工地負責人 |
| (3) | 工地主任 |
| (4) | 監造組織 |
| | |
(4) | 14.各工程主管機關與公共工程委員會對特定工程實施查核,應可歸類為 (1634) |
| (1) | 第一者稽核 |
| (2) | 第二者稽核 |
| (3) | 第一者稽核與第二者稽核 |
| (4) | 第三者稽核 |
| | |
(1) | 15.廠商的內部品質稽核,歸屬於三級品管制度中的哪一項目? (1635) |
| (1) | 第一級品管 |
| (2) | 第二級品管 |
| (3) | 第三級品管 |
| (4) | 自主品管 |
| | |
(3) | 16.公共工程實施工程品質稽核依據的主要法規是 (1636) |
| (1) | 政府採購法, |
| (2) | 政府採購法施行細則, |
| (3) | 公共工程施工品質管理作業要點, |
| (4) | 監造計畫暨品質計畫製作綱要 |
| | |
(3) | 17.品管單位(人員)驗證品質的目的,是為了 (1637) |
| (1) | 確認統計技術是否完備, |
| (2) | 檢驗產品品質是否符合規範, |
| (3) | 確認管理系統是否正常與有效運作, |
| (4) | 確認生產人員的員額是否足夠 |
| | |
(1) | 18.現行公共工程承包商與監造單位的品質管理系統,主要是參照依國際標準組織(ISO) (1638) |
| (1) | 9001 |
| (2) | 9002 |
| (3) | 9003 |
| (4) | 9004標準的條文訂定 |
| | |
(2) | 19.『PDCA』的品質循環是由下列哪一位提出? (1639) |
| (1) | 日本石川馨(Kaoru Ishikawa), |
| (2) | 美國戴明(William Edwards Deming), |
| (3) | 美國菲利浦·克勞士比(Philip B. Crosby), |
| (4) | 美國朱蘭(Joseph M. Juran) |
| | |
(1) | 20.關於受稽核單位改正行動作業必須含蓋之內容描述,下列何者為非? (1640) |
| (1) | 遮掩行動 |
| (2) | 調查行動 |
| (3) | 補救行動 |
| (4) | 矯正行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