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稽核報告的編寫重點編寫重點在於「陳述事實」,下列那一項內容不符「陳述事實」? (1701) |
| (1) | 一樓C1柱混凝土有蜂窩情形, |
| (2) | 混凝土配比不當,坍度太小,施工性不佳,造成一樓柱蜂窩產生, |
| (3) | 欠缺振動機,混凝土澆置搗實不良,造成一樓柱蜂窩產生 |
| (4) | 卸料不當或垂直距離過高,造粒料析離,造成一樓柱蜂窩產生 |
| | |
(4) | 2.稽核改正行動作業應由受稽核單位自行研提矯正措施外,矯正作業不含下列那一項內容? (1702) |
| (1) | 調查行動, |
| (2) | 補救行動, |
| (3) | 矯正行動, |
| (4) | 確認改正成效 |
| | |
(3) | 3.稽核員依事前規劃之那一種表單逐項查核? (1703) |
| (1) | 稽核計畫表 |
| (2) | 稽核計畫時程管制表 |
| (3) | 稽核查對表 |
| (4) | 改正措施通知 |
| | |
(1) | 4.影響工作品質的一般關鍵事務不包括下列那一項? (1704) |
| (1) | 心態 |
| (2) | 人及物 |
| (3) | 設備 |
| (4) | 設備 |
| | |
(3) | 5.下列那一項非監造單位執行外部稽核的稽核事項? (1705) |
| (1) | 所訂定之各項品質管理標準是否量化或定性,並標示容許差值, |
| (2) | 材料檢驗是否依規定頻率辦理,並製作材料設備檢(試)驗管制總表, |
| (3) | 抽查紀錄表是否是否詳實記載檢查位置、實際檢查(值)情形及結果, |
| (4) | 重大或重複性缺失是否落實辦理矯正及預防措施 |
| | |
(3) | 6.下列那一項非監造單位執行內部稽核的稽核事項? (1706) |
| (1) | 各項材料送審時間是否落實管制,並製作材料設備送審管制總表 |
| (2) | 出廠證明或檢(試)驗報告是否判讀認可 |
| (3) | 自主檢查表是否詳實記載檢查位置、實際檢查(值)情形及結果 |
| (4) | 發現缺失時,有無立即通知廠商限期改善,並確認其改善成果 |
| | |
(3) | 7.監造單位品質稽核重點不包括下列那一項? (1707) |
| (1) | 執行工作者具備執行工作的基本知能,及確實了解自身所肩負的任務與品質責任 |
| (2) | 執行工作者確實了解執行工作的標準 |
| (3) | 回饋機制之有效性 |
| (4) | 由成果查證,確認執行工作成果符合作業紀錄且品質無虞 |
| | |
(4) | 8.監造單位的稽核不包括下列那一種? (1708) |
| (1) | 第一次稽核 |
| (2) | 定期稽核 |
| (3) | 不定期稽核 |
| (4) | 分項作業相關品質作業之制度稽查 |
| | |
(4) | 9.稽核查對表對接受稽核者的益處不包括下列一項? (1709) |
| (1) | 協助接受稽核單位準備稽核資料,以供驗證 |
| (2) | 查對表的內涵都是業務執行之品質關鍵所在,有助於掌握工作重點 |
| (3) | 已經稽核查證事務之佐證 |
| (4) | 執行稽核作業時之工作導引 |
| | |
(1) | 10.稽核報告應由誰來撰寫? (1710) |
| (1) | 稽核組長 |
| (2) | 稽核員 |
| (3) | 專家 |
| (4) | 觀察員 |
| | |
(2) | 11.稽核查對表應由誰來編擬? (1711) |
| (1) | 稽核組長 |
| (2) | 稽核員 |
| (3) | 專家 |
| (4) | 觀察員 |
| | |
(4) | 12.稽核標的哪個才正確? (1712) |
| (1) | 產品 |
| (2) | 製程 |
| (3) | 技術 |
| (4) | 品質管理系統 |
| | |
(3) | 13.監造單位的稽核不包括何種? (1713) |
| (1) | 第一者稽核 |
| (2) | 第二者稽核 |
| (3) | 第三者稽核 |
| (4) | 內部稽核 |
| | |
(3) | 14.依據CNS 12680的定義,查核為那一種稽核? (1714) |
| (1) | 第一者稽核, |
| (2) | 第二者稽核, |
| (3) | 第三者稽核, |
| (4) | 內部稽核 |
| | |
(2) | 15.依據CNS 12680的定義,監造單位對承包商的稽核為那一種稽核? (1715) |
| (1) | 第一者稽核, |
| (2) | 第二者稽核, |
| (3) | 第三者稽核, |
| (4) | 外部稽核 |
| | |
(1) | 16.依據CNS 12680的定義,承攬廠商的稽核為那一種稽核? (1716) |
| (1) | 第一者稽核, |
| (2) | 第二者稽核, |
| (3) | 第三者稽核, |
| (4) | 外部稽核 |
| | |
(4) | 17.品質管理制度發展沿革到那一階段才誕生「稽核制度」? (1717) |
| (1) | 交貨前檢驗制度(QI) |
| (2) | 品質管制(QC) |
| (3) | 品質查證(QA) |
| (4) | 全面品管管制(TQC) |
| | |
(4) | 18.品質提升的最關鍵角色是誰? (1718) |
| (1) | 作業員與工人 |
| (2) | 領班 |
| (3) | 品管人員 |
| (4) | 經營決策階層 |
| | |
(3) | 19.「PDCA」的品質循環是誰提出的? (1719) |
| (1) | 石川馨, |
| (2) | 克勞斯比, |
| (3) | 戴明, |
| (4) |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 |
| | |
(2) | 20.請問在工地中高差幾公尺以上的開口,應設置防護網及警示圍籬 (1720) |
| (1) | 1公尺 |
| (2) | 2公尺 |
| (3) | 3公尺 |
| (4) | 4公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