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 1.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1961) |
| (1) | 骨材最大粒徑愈大,混凝土之強度愈高 |
| (2) | 骨材粒徑愈大,混凝土愈易生分離現象 |
| (3) | 骨材之細度模數愈大,表示骨材愈細 |
| (4) | 混凝土中粗骨材用碎石比用卵石所需砂量為多 |
| | |
(3) | 2.普通混凝土的單位重約為多少? (1962) |
| (1) | 1300㎏f/㎥ |
| (2) | 2300㎏f/㎥ |
| (3) | 3300㎏f/㎥ |
| (4) | 4300㎏f/㎥ |
| | |
(4) | 3.避免新拌混凝土發生析離現象,下列何種方式最正確? (1963) |
| (1) | 使用較大粒料 |
| (2) | 增加強塑劑劑量 |
| (3) | 延長搗實時間 |
| (4) | 降低拌合水量 |
| | |
(3) | 4.拌合混凝土時,產生析離現象的原因可能為: (1964) |
| (1) | 粒料形狀光滑 |
| (2) | 粗細粒料的比重太相近 |
| (3) | 細粒料太少 |
| (4) | 大顆粒的粒料太少 |
| | |
(4) | 5.新拌混凝土坍度試驗法,依CNS規範規定其填模方式為: (1965) |
| (1) | 分二層裝料,每層均勻搗實 15次 |
| (2) | 分二層裝料,每層均勻搗實 25次 |
| (3) | 分三層裝料,每層均勻搗實 15次 |
| (4) | 分三層裝料,每層均勻搗實 25次 |
| | |
(1) | 6.預拌車將混凝土送到工地時,下列何者不是現場可立即檢驗的項目: (1966) |
| (1) | 強度 |
| (2) | 含氣量 |
| (3) | 氯離子含量 |
| (4) | 坍度 |
| | |
(1) | 7.下列何者為水泥混凝土的新拌性質指標之一? (1967) |
| (1) | 坍度 |
| (2) | 抗壓強度 |
| (3) | 潛變 |
| (4) | 水密性 |
| | |
(3) | 8.下列有關預拌混凝土的施工敘述,何者為錯誤? (1968) |
| (1) | 在混凝土預拌廠拌合 |
| (2) | 預拌混凝土運送到工地的時間須加限制 |
| (3) | 每個預拌廠生產預拌混凝土的強度固定,無法改變 |
| (4) | 運送途中,經監造者同意可酌加緩凝劑 |
| | |
(4) | 9.進行水中混凝土澆置工作時,應使用下列何種工具施工,並保持混凝土出口在新澆置混凝土面下1~2m? (1969) |
| (1) | 泵送管 |
| (2) | 密特管 |
| (3) | 壓力管 |
| (4) | 特密管 |
| | |
(1) | 10.有關各種混凝土材料的特性及施工敘述,何者不正確? (1970) |
| (1) | 建造基礎或地下連續壁工程時,可使用透水混凝土材料,澆注時一般採用特密管施工 |
| (2) | 輕質混凝土可使用在高樓結構物,其目的為減輕靜載重,但不能影響其結構安全性 |
| (3) | 高性能混凝土(簡稱HPC)的配比主要有兩項添加物,即強塑劑與卜作嵐材料 |
| (4) | 高性能混凝土使用卜作嵐材料部份取代水泥,可以發揮節能減碳效果並提高混凝土耐久性 |
| | |
(1) | 11.近年來國內橋梁,多朝高橋墩與長跨度發展,加上耐震需求,使得橋梁結構之鋼筋量普遍增加,造成橋梁工程之混凝土澆置困難性提高,因此,為了提高混凝土工作性,且使其表面平整、無蜂窩與無缺損情況,最適合採用下列何種混凝土? (1971) |
| (1) | 自充填混凝土 ( 簡稱 SCC )\\ |
| (2) | 控制性低強度混凝土 ( 簡稱 CLSM )\\ |
| (3) | 透水混凝土 ( 簡稱 PC )\\ |
| (4) | 纖維加強混凝土 ( 簡稱 FRC ) |
| | |
(4) | 12.下列那些項目不屬於版筋檢查的內容? (1972) |
| (1) | 間隔墊 |
| (2) | 角隅補強 |
| (3) | 埋設物 |
| (4) | 箍筋的間距 |
| | |
(4) | 13.混凝土澆置前,承包商應逐項檢查,並認定一切均合乎規定與要求於查核表準備妥當時,方可施工,下列那一項不是查核表要項? (1973) |
| (1) | 澆注前鋼筋查核表 |
| (2) | 澆注前模板查核表 |
| (3) | 水泥混凝土澆注(施工)申請表 |
| (4) | 監造日誌 |
| | |
(3) | 14.防水伸縮縫應採用以下何者工法,較不易發生漏水? (1974) |
| (1) | 發泡PE棒工法 |
| (2) | 七層油毛氈工法 |
| (3) | 三球型式止水帶工法 |
| (4) | PU工法 |
| | |
(4) | 15.施工縫與伸縮縫均屬冷縫,所以應選擇在應力最小之處,並應考慮防水問題。請問以下何者為是? (1975) |
| (1) | 穿過伸縮縫之鋼筋須連續 |
| (2) | 防水伸縮縫須埋設發泡PE棒止水 |
| (3) | 施工縫是為提供混凝土組織釋放溫度應力而預設之線縫 |
| (4) | 伸縮縫或防水施工縫,必須連貫並形成一整環(頭尾相接)才能達成釋放溫度應力及防水目的 |
| | |
(1) | 16.模板工程費約佔鋼筋混凝土構造物造價之35%,係屬假設工程,且在設計圖上並無組模圖,一般僅在合約施工說明書規定所用材料之尺寸,為配合實際以及考量安全性,所使用模板構材之尺寸以及間距,應經 (1976) |
| (1) | 應力計算決定 |
| (2) | 模板工班決定 |
| (3) | 工地主任決定 |
| (4) | 營造廠老板決定 |
| | |
(2) | 17.相鄰鋼筋之續接至少應互相錯開 (1977) |
| (1) | 45㎝ |
| (2) | 60㎝ |
| (3) | 75㎝ |
| (4) | 90㎝ |
| | |
(2) | 18.九二一大地震發現很多建築物RC柱上端有明顯混凝土垂直裂縫,顯係受剪力影響,而箍筋未與主筋密接所導致。箍筋與主筋未密接,大部分為主筋搭接後,位置移動所致,較佳之作法可於搭接後,以 (1978) |
| (1) | 1:5 |
| (2) | 1:6 |
| (3) | 1:8 |
| (4) | 1:10 斜彎恢復原位 |
| | |
(4) | 19.台灣位處地震帶,建築結構須將地震應力納入設計範圍,有關韌性結構鋼筋與非韌性結構之不同點為何? (1979) |
| (1) | 錨定長度標準不同 |
| (2) | 搭接長度,位置不同 |
| (3) | 柱箍筋配置不同 |
| (4) | 以上皆是 |
| | |
(1) | 20.墊塊之間距不可太寬,以免鋼筋撓度增加太多,請問樓版底層鋼筋使用#4,適當之墊塊間距為何? (1980) |
| (1) | 75公分 |
| (2) | 85公分 |
| (3) | 95公分 |
| (4) | 105公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