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依行政執行法之規定,對於未履行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之人民,必要時得採取「管收」之措施,此種措施係限制人民之何種基本權利? (1893) |
| (1) | 人身自由 |
| (2) | 言論自由 |
| (3) | 集會自由 |
| (4) | 結社自由 |
| | |
(3) | 2. 依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528 號解釋之見解,組織犯罪防制條例強制工作之規定,涉及何種憲法之基本權利? (1894) |
| (1) | 生命權 |
| (2) | 工作權 |
| (3) | 人身自由 |
| (4) | 居住自由 |
| | |
(1) | 3. 國家未成立之前,人就享有的各種自由的權利,稱為: (1895) |
| (1) | 自然人權 |
| (2) | 社會人權 |
| (3) | 神授人權 |
| (4) | 政治人權 |
| | |
(3) | 4. 依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535 號解釋之見解,「對人實施臨檢」應遵守何種原則? (1896) |
| (1) | 信賴保護原則 |
| (2) | 共和原則 |
| (3) | 比例原則 |
| (4) | 社會福利原則 |
| | |
(1) | 5. 憲法第8 條規定之法定程序,除審問處罰程序外,尚包括下列何種程序? (1897) |
| (1) | 逮捕拘禁 |
| (2) | 監聽跟監 |
| (3) | 犯罪預防 |
| (4) | 保安處分 |
| | |
(3) | 6. 立法機關得授權行政機關發布命令,惟其授權必須明確。依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390 號之解釋,授權之事項應具體明確者,不包括下列何者在內? (1898) |
| (1) | 目的 |
| (2) | 內容 |
| (3) | 時間 |
| (4) | 範圍 |
| | |
(4) | 7. 依憲法條文及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290 號解釋,下列何者未被列為候選人的資格限制? (1899) |
| (1) | 學歷 |
| (2) | 經歷 |
| (3) | 年齡 |
| (4) | 財產 |
| | |
(3) | 8. 司法院大法官在釋字第364 號指出,民眾依一定條件,要求傳播媒體提供版面或時間,表達意見之權利是學理所謂的何種權? (1900) |
| (1) | 編輯權 |
| (2) | 採訪權 |
| (3) | 接近使用傳播媒體權 |
| (4) | 資訊公開請求權 |
| | |
(2) | 9. 消防局人員誤判火災通知為惡作劇,未出動消防車,結果火災造成傷亡。被害人得請求: (1901) |
| (1) | 災難救助金 |
| (2) | 國家賠償 |
| (3) | 撫卹金 |
| (4) | 特別犧牲之補償 |
| | |
(3) | 10. 直轄市議員之缺額如達總名額多少比例以上時應補選之? (1902) |
| (1) | 三分之一 |
| (2) | 四分之一 |
| (3) | 十分之三 |
| (4) | 十分之四 |
| | |
(2) | 11. 依憲法增修條文規定,副總統的任期為幾年? (1903) |
| (1) | 3 年 |
| (2) | 4 年 |
| (3) | 5 年 |
| (4) | 6 年 |
| | |
(4) | 12. 下列那一機關是依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成立,而在臨時條款廢止之後,正式規定於憲法增修條文中? (1904) |
| (1) |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
| (2)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 (3) | 國防部情報局 |
| (4) | 國家安全會議 |
| | |
(1) | 13. 我國憲法規定總統之地位,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1905) |
| (1) | 總統對外代表中華民國 |
| (2) | 總統為國家之元首兼最高行政首長 |
| (3) | 總統為最高行政首長 |
| (4) | 總統不得參與政黨活動 |
| | |
(4) | 14. 立法院通過對行政院院長之不信任案後,行政院院長應於幾日內提出辭職? (1906) |
| (1) | 7 日 |
| (2) | 8 日 |
| (3) | 9 日 |
| (4) | 10 日 |
| | |
(1) | 15. 下列有關預算、決算之敘述,何者正確? (1907) |
| (1) | 會計年度開始3 個月前,行政院應向立法院提出下年度之預算案 |
| (2) | 行政院應於會計年度結束後3 個月內,提出決算於立法院 |
| (3) | 審計長應於行政院提出決算後4 個月內,依法完成其審核 |
| (4) | 審計長應提出審核報告於監察院 |
| | |
(3) | 16. 下列那一機關有權提出憲法修正案? (1908) |
| (1) | 行政院 |
| (2) | 總統府 |
| (3) | 立法院 |
| (4) | 司法院 |
| | |
(1) | 17. 依司法院大法官之解釋,關於立法委員之言論免責權,下列何項正確? (1909) |
| (1) | 言論免責權旨在保障立法院功能 |
| (2) | 限於立法委員在院會及委員會之發言,始能免責 |
| (3) | 立法院不得因立法委員言論表決而行使懲戒權 |
| (4) | 司法院不得對立法委員言論行使審判權 |
| | |
(2) | 18. 下列何者,非屬於法律之名稱? (1910) |
| (1) | 律 |
| (2) | 準則 |
| (3) | 通則 |
| (4) | 條例 |
| | |
(1) | 19. 依憲法增修條文第3 條之規定,就立法院所通過之法律,行政院認為窒礙難行,經總統核可再送回立法院審議的制度為何? (1911) |
| (1) | 覆議 |
| (2) | 復議 |
| (3) | 核可 |
| (4) | 不信任案 |
| | |
(2) | 20. 以下何者不是總統的職權? (1912) |
| (1) | 依法行使減刑之權 |
| (2) | 於緊急命令生效期間解散立法院 |
| (3) | 對於院與院間之爭議處理權 |
| (4) | 任命行政院院長及省主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