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我國憲法關於領土範圍之規定,係採取: (1933) |
| (1) | 概括規定 |
| (2) | 列舉規定 |
| (3) | 例示規定 |
| (4) | 屬地規定 |
| | |
(3) | 2. 憲法本文第165 條規定,依國民經濟之進展,隨時提高何人之待遇? (1934) |
| (1) | 軍警 |
| (2) | 公務人員 |
| (3) | 藝術工作者 |
| (4) | 原住民 |
| | |
(2) | 3. 下列何者不是憲法本文及憲法增修條文所採行之土地政策內涵? (1935) |
| (1) | 中華民國領土內之土地屬於國民全體 |
| (2) | 土地價值因施以勞力資本而增加者,應由國家徵收土地增值稅 |
| (3) | 土地之分配與整理,應以扶植自耕農及自行使用土地人為原則 |
| (4) | 私有土地應照價納稅,政府並得照價收買 |
| | |
(3) | 4. 下列何者非屬憲法增修條文第10 條第6 項保護婦女之基本國策? (1936) |
| (1) | 維護婦女人格尊嚴 |
| (2) | 保障婦女人身安全 |
| (3) | 提倡家庭計畫 |
| (4) | 促進兩性地位之實質平等 |
| | |
(2) | 5. 某甲擁有一塊土地欲興建個人的豪華別墅,在工程施工中突然挖到石油,請問石油之所有權屬於誰? (1937) |
| (1) | 地主某甲所有 |
| (2) | 國家所有 |
| (3) | 當地地方政府所有 |
| (4) | 國家與地主某甲共有 |
| | |
(3) | 6. 「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之授權依據為何? (1938) |
| (1) | 國民大會的決議 |
| (2) |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的授權 |
| (3) | 憲法增修條文 |
| (4) | 憲法本文 |
| | |
(2) | 7. 憲法增修條文所規定之內容,若與憲法本文規定之內容相衝突者,應如何處理? (1939) |
| (1) | 優先適用憲法本文 |
| (2) | 優先適用憲法增修條文 |
| (3) | 優先順序視情況而定 |
| (4) | 再修改憲法本文內容 |
| | |
(3) | 8. 我國憲法增修條文前言中所揭示的增修憲法原因為何? (1940) |
| (1) | 促進民主政治落實發展 |
| (2) | 配合解嚴之需 |
| (3) | 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 |
| (4) | 實現政府再造與行政革新 |
| | |
(2) | 9. 在一般的刑事法院之外,不得設立特別法院用以審問處罰人民,此稱之為: (1941) |
| (1) | 訴訟經濟原則 |
| (2) | 特殊法院禁止原則 |
| (3) | 正當程序原則 |
| (4) | 罪刑法定主義 |
| | |
(3) | 10. 下列關於確保人權之抵抗權的觀念之敘述,何者正確? (1942) |
| (1) | 在良好的憲法秩序內行使 |
| (2) | 與國民的基本權無關 |
| (3) | 屬於維護人性尊嚴對抗國家權力的權利 |
| (4) | 不存在所謂的超實定法的抵抗權 |
| | |
(2) | 11. 下列何種基本權利,於憲法本文內規定最詳細? (1943) |
| (1) | 言論自由權 |
| (2) | 人身自由權 |
| (3) | 平等權 |
| (4) | 工作權 |
| | |
(4) | 12. 人民因犯罪嫌疑被逮補拘禁時,本人或他人有權要求該管法院於24 小時內通知逮捕拘禁機關,將其移送法院公開審判,此種權利係屬於: (1944) |
| (1) | 訴訟權 |
| (2) | 請願權 |
| (3) | 訴願權 |
| (4) | 提審權 |
| | |
(2) | 13. 若法律規定各級政府及教育事業之員工不得組織工會,依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373 號解釋係限制人民之何種權利? (1945) |
| (1) | 工作權 |
| (2) | 結社權 |
| (3) | 言論自由 |
| (4) | 勞動自由 |
| | |
(1) | 14. 政黨應與一般人民團體一樣享有集會、結社、言論等自由,故所謂政黨違憲所指的「危害中華民國之存在或自由民主之憲政秩序者」: (1946) |
| (1) | 須構成具體而急迫之危險方屬之 |
| (2) | 單純意願、言論表達即屬之 |
| (3) | 有意圖即為危害 |
| (4) | 依懲治叛亂條例處理之 |
| | |
(3) | 15. 下列有關集會自由保障範圍之敘述,何者正確? (1947) |
| (1) | 只保障室外之集會,不包括室內之集會 |
| (2) | 只保障政治目的之集會,不包括其他目的之集會 |
| (3) | 只保障有特定目的之人群聚集,不包括無特定目的之人群聚集 |
| (4) | 亦包括非和平之集會 |
| | |
(2) | 16. 下列何者未涉及憲法保障之生存權? (1948) |
| (1) | 制定保護農民生活之法律 |
| (2) | 授權訂定徵收空氣污染防制費之規定 |
| (3) |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處死刑、無期徒刑之規定 |
| (4) | 優生保健法關於墮胎之規定 |
| | |
(3) | 17. 下列那一項不是學理上所謂司法受益權? (1949) |
| (1) | 請願權 |
| (2) | 訴願權 |
| (3) | 工作權 |
| (4) | 訴訟權 |
| | |
(2) | 18. 憲法本文第24 條規定,公務員違法侵害人民之自由或權利者,被害人民就其所受損害,得依何者向國家請求賠償? (1950) |
| (1) | 憲法 |
| (2) | 法律 |
| (3) | 命令 |
| (4) | 自治法規 |
| | |
(3) | 19. 著作權除了受憲法上著作自由之保障以外,亦受下列何種自由權利的保障? (1951) |
| (1) | 生存權 |
| (2) | 教育權 |
| (3) | 財產權 |
| (4) | 工作權 |
| | |
(2) | 20. 選舉時每選舉人具有一票,且每票價值相等,稱為: (1952) |
| (1) | 普通選舉 |
| (2) | 平等選舉 |
| (3) | 無記名選舉 |
| (4) | 直接選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