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 1. 所謂「違憲之修憲案」,依司法院大法官解釋,係建構下列何一理論? (2113) |
| (1) | 修憲無界限論 |
| (2) | 修憲有界限論 |
| (3) | 憲法最高性 |
| (4) | 憲法規範性 |
| | |
(3) | 2. 依憲法增修條文規定,國家應消除何種歧視? (2114) |
| (1) | 階級 |
| (2) | 貧富 |
| (3) | 性別 |
| (4) | 勞資 |
| | |
(2) | 3. 以下有關基本國策的概念何項正確? (2115) |
| (1) | 基本國策是立法院應立法保障實施的標的 |
| (2) | 基本國策是行政院應努力實行的政策目標 |
| (3) | 基本國策並沒有任何拘束力,政府施政可以無視其內容 |
| (4) | 基本國策不能成為違憲審查的基準 |
| | |
(3) | 4. 下列何者不是憲法所定我國外交之基本原則與精神? (2116) |
| (1) | 獨立自主精神 |
| (2) | 平等互惠原則 |
| (3) | 國民外交原則 |
| (4) | 尊重條約原則 |
| | |
(2) | 5. 關於憲法本文所宣示的土地政策,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2117) |
| (1) | 人民依法取得之土地所有權,應受法律之保障並不得限制之 |
| (2) | 國家對於土地之分配與整理,應以扶植自耕農及自行使用土地人為原則 |
| (3) | 附著於土地之礦產,屬於國家與土地所有權人所共有 |
| (4) | 國家徵收土地增值稅,歸地方政府享之 |
| | |
(4) | 6. 憲法明定任何黨派及個人不得以下列何者為政爭之工具? (2118) |
| (1) | 選舉 |
| (2) | 法律案及預算案 |
| (3) | 新聞媒體 |
| (4) | 武裝力量 |
| | |
(3) | 7. 依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498號解釋,地方自治為憲法所保障之制度。地方自治團體設有地方行政機關及立法機關,中央政府或其他上級政府對地方自治團體辦理自治事項、委辦事項,依法僅得按事項之性質,為適法或適當與否之監督,係基於何種原則? (2119) |
| (1) | 司法自治 |
| (2) | 行政中立 |
| (3) | 垂直分權 |
| (4) | 水平分權 |
| | |
(2) | 8. 依地方制度法第39條第4項規定,地方立法機關對於地方政府所提之覆議案逾期未議決者,有何法律效果? (2120) |
| (1) | 原決議維持 |
| (2) | 原決議失效 |
| (3) | 原決議暫時失效 |
| (4) | 原決議效力未定 |
| | |
(3) | 9. 下列有關地方民選人員之敘述,何者正確? (2121) |
| (1) | 縣長不適用公務員服務法 |
| (2) | 鄉長之行為如有違法,不適用政務人員懲戒之規定 |
| (3) | 直轄市議員如為通緝犯,即無免逮捕特權 |
| (4) | 縣議員享有絕對的言論免責權 |
| | |
(4) | 10. 依據司法院大法官歷年來之解釋,對於我國憲法所保障地方自治之本質,係採行下列何等見解? (2122) |
| (1) | 固有權說 |
| (2) | 承認說 |
| (3) | 住民主權說 |
| (4) | 制度性保障說 |
| | |
(3) | 11. 下列何種事項,依地方制度法規定,應以自治條例定之? (2123) |
| (1) | 地方立法機關之議事規則 |
| (2) | 上級機關之委辦事項 |
| (3) | 創設地方自治團體居民之權利義務者 |
| (4) | 地方行政機關之處務規程 |
| | |
(1) | 12. 依現行憲法增修條文規定,省諮議會議員係如何產生? (2124) |
| (1) | 由行政院院長提請總統任命之 |
| (2) | 由省民直接選舉 |
| (3) | 由省主席直接任命 |
| (4) | 由省主席提請行政院院長任命之 |
| | |
(3) | 13. 依地方制度法第8條規定,省政府辦理之事項,不包括下列何者? (2125) |
| (1) | 監督縣(市)自治事項執行 |
| (2) | 省政府行政事務 |
| (3) | 制定自治條例與自治規則 |
| (4) | 行政院交辦事項 |
| | |
(1) | 14. 省諮議會置諮議員,其任期為幾年? (2126) |
| (1) | 3年 |
| (2) | 4年 |
| (3) | 5年 |
| (4) | 6年 |
| | |
(3) | 15. 縣(市)長去職時,如所遺任期不足多少時間者,將不再補選,由代理人代理至該屆任期屆滿為止? (2127) |
| (1) | 1年 |
| (2) | 1年6個月 |
| (3) | 2年 |
| (4) | 2年6個月 |
| | |
(4) | 16. 人民之參政權,其範圍不包括下列何者? (2128) |
| (1) | 參選各級民意代表 |
| (2) | 參選總統、副總統 |
| (3) | 參選縣、市長 |
| (4) | 參選政黨各級主管 |
| | |
(1) | 17. 人民因犯罪嫌疑被逮捕拘禁時,逮捕拘禁機關應於一定時限內移送該管法院審問。此「該管法院」,依司法院大法官解釋意旨,係指: (2129) |
| (1) | 普通法院 |
| (2) | 包含普通法院與檢察機關 |
| (3) | 包含普通法院、檢察機關與警察機關 |
| (4) | 包含普通法院、檢察機關、警察機關與調查局 |
| | |
(3) | 18. 在我國的憲法中(含本文及增修條文),對於下列那一種國家之象徵,具有明文之規定? (2130) |
| (1) | 國歌 |
| (2) | 國璽 |
| (3) | 國旗 |
| (4) | 國徽 |
| | |
(2) | 19. 專制政體原則上和下列何種制度不相容? (2131) |
| (1) | 共和 |
| (2) | 民主 |
| (3) | 君主 |
| (4) | 議會 |
| | |
(1) | 20. 我國憲法對領土的規定採: (2132) |
| (1) | 概括式 |
| (2) | 列舉式 |
| (3) | 除外式 |
| (4) | 未規定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