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 1. 下列何者有違憲法第11條所定人民有言論、講學、著作及出版自由之精神? (2193) |
| (1) | 平等接近使用傳播媒體 |
| (2) | 大學教育的研究、教學及學習自由 |
| (3) | 大學得自主決定設立軍訓或護理課程 |
| (4) | 對藥商刊播藥物廣告,不得要求事前送審 |
| | |
(1) | 2. 「政府二論」為下列何者之代表著作? (2194) |
| (1) | 洛克 |
| (2) | 盧梭 |
| (3) | 霍布斯 |
| (4) | 孟德斯鳩 |
| | |
(4) | 3. 下列何者不違反平等原則? (2196) |
| (1) | 父母對未成年子女權利之行使,意思不一致時,由父行使之規定 |
| (2) | 由妻之財產所產生之孳息,其所有權歸屬於夫之規定 |
| (3) | 妻須以夫之住所為住所之規定 |
| (4) | 男子有服兵役之義務之規定 |
| | |
(4) | 4. 下列何種廣告應於刊播前申請主管機關核准? (2197) |
| (1) | 食品廣告 |
| (2) | 汽車廣告 |
| (3) | 電影廣告 |
| (4) | 藥物廣告 |
| | |
(3) | 5. 下列敘述何者不正確? (2198) |
| (1) | 參政權只有國民得享有之,但不是每個國民皆得享有 |
| (2) | 外國人亦得享有人身自由 |
| (3) | 法人不得享有財產權 |
| (4) | 受刑人就獄中所作書信,亦得主張所有權 |
| | |
(4) | 6. 司法院大法官解釋認為,憲法關於講學自由之規定,是對何種自由權之制度性保障? (2199) |
| (1) | 言論自由 |
| (2) | 出版自由 |
| (3) | 藝術自由 |
| (4) | 學術自由 |
| | |
(4) | 7. 依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450 號解釋,大學軍訓教官及軍訓課程,被認定違憲之主要理由為何? (2200) |
| (1) | 教官於大學校園負有監控師生之不法任務 |
| (2) | 軍訓課程之教學,性質上不應由教官擔任 |
| (3) | 教官在大學中,其現役軍人身分並未消滅 |
| (4) | 軍訓課程及教學人員,並非由大學自行決定設置 |
| | |
(1) | 8. 下列那一種權利又可稱為司法人權或司法上受益權? (2201) |
| (1) | 訴訟權 |
| (2) | 國家賠償請求權 |
| (3) | 刑事補償請求權 |
| (4) | 人身自由權 |
| | |
(2) | 9. 依司法院大法官之解釋,憲法保障人民得為特定目的,以共同之意思組成團體並參與其活動之自由。此種自由稱為: (2202) |
| (1) | 團結自由 |
| (2) | 結社自由 |
| (3) | 社團自由 |
| (4) | 企業自由 |
| | |
(1) | 10. 依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445 號解釋之見解,憲法第14 條集會自由之性質,係屬於下列何種基本權利? (2203) |
| (1) | 表現自由 |
| (2) | 信仰自由 |
| (3) | 講學自由 |
| (4) | 著作自由 |
| | |
(4) | 11. 關於宗教信仰自由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2204) |
| (1) | 宗教信仰自由的保障,只限於一般人,總統不得享有 |
| (2) | 公務員除職務上參加以外,可不被強迫參加宗教儀式 |
| (3) | 宗教信仰自由應受絕對保障,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之 |
| (4) | 宗教信仰自由包括不被強迫告知個人信仰 |
| | |
(3) | 12. 下列何者應超出黨派,保持中立? (2205) |
| (1) | 大學教師 |
| (2) | 律師 |
| (3) | 法官 |
| (4) | 新聞記者 |
| | |
(3) | 13. 下列關於平等原則的敘述,何者錯誤? (2206) |
| (1) | 平等原則禁止公權力機關,恣意地為差別待遇 |
| (2) | 憲法所謂之「在法律上平等」,並非機械的絕對平等 |
| (3) | 平等原則只拘束司法、行政機關,而不拘束立法權 |
| (4) | 平等原則容許因實際情況之差異,為合理之差別 |
| | |
(1) | 14. 下列何者不得為請願的受理機關? (2207) |
| (1) | 法院 |
| (2) | 行政院 |
| (3) | 立法院 |
| (4) | 監察院 |
| | |
(3) | 15. 下列有關我國憲法保障訴願權,以及現行訴願制度之敘述,何者錯誤? (2208) |
| (1) | 我國憲法有明文保障訴願之規定 |
| (2) | 訴願之提起必先於司法救濟程序 |
| (3) | 我國現行訴願制度仍採訴願、再訴願二級制度 |
| (4) | 我國現行制度仍以訴願前置主義為原則 |
| | |
(3) | 16. 工業化以後所產生的公害污染,形成何者權利的理念? (2209) |
| (1) | 生存權 |
| (2) | 生命權 |
| (3) | 環境權 |
| (4) | 受益權 |
| | |
(4) | 17. 依我國憲法之規定,除憲法及法律別有規定者外,國民年滿幾歲者,有依法被選舉之權? (2210) |
| (1) | 18歲 |
| (2) | 20歲 |
| (3) | 22歲 |
| (4) | 23歲 |
| | |
(1) | 18. 依政黨比例代表選舉方式所選出的全國不分區立法委員,若於任期中喪失其所由選出之政黨黨員資格時,其立法委員之資格受到何種影響? (2212) |
| (1) | 當然喪失其立法委員之資格 |
| (2) | 不受影響 |
| (3) | 由各政黨自行決定 |
| (4) | 由中央選舉委員會依個案認定 |
| | |
(3) | 19. 依現行法規定,外國人可否請求國家賠償? (2213) |
| (1) | 可以,毫無限制 |
| (2) | 可以,但僅限於權利受損係因公務員不法侵害之情形 |
| (3) | 可以,但僅適用於中華民國人民在該國與該國人民享受等同權利者為限 |
| (4) | 不可以 |
| | |
(4) | 20. 國家賠償法第2條第1項所稱的公務員,其定義為何? (2214) |
| (1) | 簡任、薦任及委任官 |
| (2) | 事務官與政務官 |
| (3) | 受有俸給之文武職及其他公營事業機關服務之人員 |
| (4) | 依法令從事公務之人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