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 1. 下列何者非憲法所保障之地方制度層級? (3458) |
| (1) | 省 |
| (2) | 直轄市 |
| (3) | 縣(市) |
| (4) | 鄉(鎮、市) |
| | |
(1) | 2. 關於國家對地方自治之監督,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3459) |
| (1) | 國家對於地方自治事項之監督是為了維護地方自治團體相關行為之合法性 |
| (2) | 地方自治是受憲法所保障,國家對於地方自治不能監督 |
| (3) | 地方自治團體辦理自治事項時,國家可以為合目的性之監督 |
| (4) | 地方自治團體辦理委辦事項時,國家僅能為合法性之監督 |
| | |
(2) | 3. 地方自治團體制定之自治法規,關於行政罰之規定,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3460) |
| (1) | 罰鍰最高以新台幣十萬元為限 |
| (2) | 不得規定連續處罰 |
| (3) | 得勒令停工 |
| (4) | 得停止營業 |
| | |
(3) | 4. 有關地方制度法第81 條地方議員補選之規定,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3461) |
| (1) | 缺額達總名額十分之三以上時,應補選 |
| (2) | 同一選區缺額達二分之一以上時,應補選 |
| (3) | 但其所遺任期不足二年,且缺額未達總名額十分之三時,不再補選 |
| (4) | 但其所遺任期不足二年,且缺額未達總名額二分之一時,不再補選 |
| | |
(4) | 5. 依地方制度法規定,下列何者非屬具公法人地位之地方自治團體? (3462) |
| (1) | 高雄市 |
| (2) | 桃園縣 |
| (3) | 豐原市 |
| (4) | 福建省 |
| | |
(3) | 6. 依地方制度法之規定,關於地方自治團體預算之審議,下列何者錯誤? (3463) |
| (1) | 地方立法機關應於會計年度開始一個月前審議完成 |
| (2) | 地方立法機關就預算案所為之附帶決議,應由地方行政機關參照法令辦理 |
| (3) | 法定預算不得附加條件或期限 |
| (4) | 地方行政機關對於地方立法機關議決之預算案認為窒礙難行者,得提出覆議 |
| | |
(4) | 7. 依地方制度法第25 條之規定,下列何者不得制定自治法規? (3464) |
| (1) | 直轄市 |
| (2) | 縣(市) |
| (3) | 鄉(鎮、市) |
| (4) | 村(里) |
| | |
(3) | 8. 下列何者並非縣長卸任時應隨同離職之人員? (3465) |
| (1) | 副縣長 |
| (2) | 機要人員 |
| (3) | 主任秘書 |
| (4) | 以機要人員方式進用之一級單位主管 |
| | |
(4) | 9. 直轄市長適用下列何種法律? (3466) |
| (1) | 公務人員退休法 |
| (2) | 公務人員保障法 |
| (3) | 公務人員陞遷法 |
| (4) | 公務員服務法 |
| | |
(2) | 10. 地方自治團體認為上級監督機關所為代行處理之處分,如認為有違法時,應依何種程序辦理? (3467) |
| (1) | 由內政部會同中央各該主管機關解決 |
| (2) | 行政救濟程序 |
| (3) | 由立法院調解 |
| (4) | 聲請司法院解釋 |
| | |
(3) | 11. 中央對地方自治團體之監督,如涉及委辦事項時,其監督為: (3468) |
| (1) | 僅限於適法性監督 |
| (2) | 僅限於合目的性監督 |
| (3) | 除適法性監督外,並及於合目的性監督 |
| (4) | 中央就此根本不得進行監督 |
| | |
(4) | 12. 縣議會議決事項與中央法規牴觸者無效,有無牴觸發生疑義時,由下列那一機關解釋之? (3469) |
| (1) | 省政府 |
| (2) | 行政院 |
| (3) | 立法院 |
| (4) | 司法院 |
| | |
(1) | 13. 依地方制度法第83 條規定,鄉(鎮、市)民代表任期屆滿應改選時,如因特殊事故須延期辦理,應經下列何程序為之? (3470) |
| (1) | 由各該縣(市)政府核准後辦理 |
| (2) | 由內政部核准後辦理 |
| (3) | 由行政院核准後辦理 |
| (4) | 由市議會議決 |
| | |
(4) | 14. 直轄市政府辦理委辦事項違背憲法、法律、中央法令或逾越權限者,由何機關予以撤銷、變更、廢止或停止其執行? (3471) |
| (1) | 委辦機關 |
| (2) | 中央各該主管機關 |
| (3) | 總統府 |
| (4) | 中央各該主管機關報行政院 |
| | |
(3) | 15. 依據地方制度法第78 條規定,下列有關地方首長停職之敘述,何者錯誤? (3472) |
| (1) | 涉嫌犯內亂、外患罪經第一審判處有期徒刑以上之刑者,得予以停職 |
| (2) | 涉嫌犯組織犯罪防制條例之罪經第一審判處有期徒刑以上之刑者,得予以停職 |
| (3) | 涉嫌犯圖利罪經第一審判處有期徒刑以上之刑者,得予以停職 |
| (4) | 依刑事訴訟程序被羈押或通緝者,得予以停職 |
| | |
(1) | 16. 對於下列何者,憲法增修條文規定應保障其政治參與? (3473) |
| (1) | 澎湖、金門及馬祖地區人民 |
| (2) | 軍人 |
| (3) | 身心障礙者 |
| (4) | 大陸地區人民 |
| | |
(3) | 17. 憲法增修條文對於婦女地位特予規定,下列何項並非其規定的內容? (3474) |
| (1) | 保障婦女的人身安全 |
| (2) | 消除性別歧視 |
| (3) | 提供其就業輔導 |
| (4) | 維護婦女之人格尊嚴 |
| | |
(1) | 18. 下列何者並非憲法第167 條所規定,國家應予獎勵或補助之事業或個人? (3475) |
| (1) | 從事技術工作久於其職而成績優良者 |
| (2) | 從事教育久於其職而成績優良者 |
| (3) | 僑居國外國民之教育事業成績優良者 |
| (4) | 於學術或技術有發明者 |
| | |
(2) | 19. 依憲法增修條文之規定,我國憲法修改,應經下列何種程序,再由中華民國自由地區選舉人複決之? (3476) |
| (1) | 立法院提出憲法修正案後,起算三個月內投票複決之 |
| (2) | 立法院提出憲法修正案,經公告半年,於三個月內投票複決之 |
| (3) | 由選舉人20 萬人連署,自行提出憲法修正案後,於三個月內投票複決之 |
| (4) | 立法院提出憲法修正案,經總統公告三個月後,於三個月內投票複決之 |
| | |
(3) | 20. 人民因犯罪嫌疑被逮捕拘禁時,本人或他人得聲請該管法院於24 小時內向逮捕機關: (3477) |
| (1) | 起訴 |
| (2) | 抗告 |
| (3) | 提審 |
| (4) | 訴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