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 1. 將人民送交相當處所,施以矯正或令其學習生活技能,主要係限制人民何種自由? (3898) |
| (1) | 工作自由 |
| (2) | 人身自由 |
| (3) | 信仰自由 |
| (4) | 居住自由 |
| | |
(3) | 2. 人民有秘密通訊自由,下列何者不屬於「通訊」? (3899) |
| (1) | 衛星通訊 |
| (2) | 電報 |
| (3) | 日記 |
| (4) | 傳真 |
| | |
(4) | 3. 憲法第8條規定,人民非經法定程序,不受逮捕、拘禁及審判,係屬下列何種權利之保障內容? (3900) |
| (1) | 居住自由 |
| (2) | 遷徙自由 |
| (3) | 生存自由 |
| (4) | 人身自由 |
| | |
(2) | 4. 以下敘述何者錯誤? (3901) |
| (1) | 居住自由包括選擇住所之自由 |
| (2) | 司法院大法官解釋否認隱私權是憲法保障的人權 |
| (3) | 憲法規定秘密通訊自由亦有保障隱私權之功能 |
| (4) | 保障居住自由亦有保障隱私權的作用 |
| | |
(1) | 5. 下列何項議題與生命權無關? (3902) |
| (1) | 娼妓合法化 |
| (2) | 安樂死合法化 |
| (3) | 墮胎合法化 |
| (4) | 廢除死刑 |
| | |
(2) | 6. 依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563號解釋之見解,我國憲法上有關大學自治之法源為: (3903) |
| (1) | 言論自由 |
| (2) | 講學自由 |
| (3) | 著作自由 |
| (4) | 出版自由 |
| | |
(3) | 7. 訴訟權是一種程序權,係憲法上之組織與程序保障,為促使訴訟權之實現,國家有義務提供訴訟救濟的途徑。以此觀察,何種訴訟制度無法落實組織與程序保障? (3904) |
| (1) | 審判獨立 |
| (2) | 公開審理 |
| (3) | 審檢合一 |
| (4) | 不強迫自證其罪 |
| | |
(2) | 8. 下列自由權中,有關思想、良心自由之敘述,何者錯誤? (3905) |
| (1) | 思想、良心自由屬內心世界之範疇,本質上不會妨礙他人自由 |
| (2) | 我國現行憲法中,亦有思想、良心自由之明文保障 |
| (3) | 思想、良心兩者之差異不大,學說上亦有主張將兩者合併成一個概念,泛指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等 |
| (4) | 思想、良心自由與信仰自由、學術自由、表現自由有密切之關係 |
| | |
(3) | 9. 下列何者非屬於憲法所保障之訴訟權的當然內涵? (3906) |
| (1) | 人民依法定程序提起訴訟之保障 |
| (2) | 人民受公平審判之保障 |
| (3) | 三級三審之審級利益的保障 |
| (4) | 參與訴訟之人民享有法定的程序保障 |
| | |
(2) | 10. 下列有關請願權之敘述,何者正確? (3907) |
| (1) | 最早是在法國人權宣言中確立 |
| (2) | 補充議會代表制無法有效的反映民意 |
| (3) | 主要由利益團體及壓力團體行使 |
| (4) | 屬於間接民權的一種 |
| | |
(3) | 11. 從實體與程序的觀點,基本權又可分為實體的基本權及程序的基本權,下列何項並非我國憲法所規定之程序基本權? (3908) |
| (1) | 請願權 |
| (2) | 訴願權 |
| (3) | 調查權 |
| (4) | 訴訟權 |
| | |
(2) | 12. 土地徵收制度主要係對於人民之何種權利予以剝奪後之補償措施? (3909) |
| (1) | 工作權 |
| (2) | 財產權 |
| (3) | 人身自由 |
| (4) | 遷徙自由 |
| | |
(3) | 13. 憲法第23條規定:「為防止妨礙他人自由、避免緊急危難、維持社會秩序,或增進公共利益所必要者..」,可以以法律限制人民的基本權利。此所謂「必要」,現今在學理及實務上,是依下列那項原則予以檢驗? (3910) |
| (1) | 法律保留原則 |
| (2) | 依法行政原則 |
| (3) | 比例原則 |
| (4) | 平等原則 |
| | |
(2) | 14. 依德國公法大師耶凌涅克(George Jellinek 1851-1911 )所提出的「地位理論」,人民的基本義務是指:人民居於何種地位所產生? (3911) |
| (1) | 主動地位 |
| (2) | 被動地位 |
| (3) | 積極地位 |
| (4) | 消極地位 |
| | |
(3) | 15. 社會契約論的作者是誰? (3912) |
| (1) | 霍布斯 |
| (2) | 洛克 |
| (3) | 盧梭 |
| (4) | 孟德斯鳩 |
| | |
(4) | 16. 依國家賠償法規定,國家於公務員有下列何種情形下對之有求償權? (3913) |
| (1) | 無過失 |
| (2) | 抽象輕過失 |
| (3) | 具體輕過失 |
| (4) | 重大過失 |
| | |
(4) | 17. 警察為逮捕嫌疑犯或一般危害之排除而使用槍枝,因明顯違反比例原則傷及路人,受傷人民得請求何種途徑之救濟? (3914) |
| (1) | 請願 |
| (2) | 訴願 |
| (3) | 損失補償 |
| (4) | 國家賠償 |
| | |
(2) | 18. 依司法院大法官解釋,法律規定人民入出境應經主管機關許可,否則予以刑罰制裁,係違反下列何種原則? (3915) |
| (1) | 平等原則 |
| (2) | 比例原則 |
| (3) | 誠信原則 |
| (4) | 法律保留原則 |
| | |
(3) | 19. 公民以法定人數的簽署,有提出法案並議決為法律之權利,依據我國憲法之規定為: (3916) |
| (1) | 複決權 |
| (2) | 受益權 |
| (3) | 創制權 |
| (4) | 請願權 |
| | |
(1) | 20. 台北市政府警察開警車巡邏時,不慎撞死路人,台北市政府應負何種責任? (3917) |
| (1) | 依國家賠償法規定負國家賠償責任 |
| (2) | 依民法規定負僱用人連帶賠償責任 |
| (3) | 由司機本身負賠償責任 |
| (4) | 依相關法令負損失補償責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