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 1.日文中的「意匠」,與下列何者的意思較為接近? (第1章 發現設計-20) |
| (1) | 工匠 |
| (2) | 設計 |
| (3) | 工藝 |
| (4) | 美學 |
| | |
詳解: | (章節1-1) |
(3) | 2.下列有關日本對於「設計」的定義,何者有誤? (第1章 發現設計-21) |
| (1) | 設計是來自於對英文Design 的概念進行翻譯, 翻成「應用美術」、「意匠」、「芸術工學」、「設計」等 |
| (2) | 日文的設計是計畫一個具體目標後,進行製作實體來達成目標 |
| (3) | 日本設計學者龜倉雄策認為, 狹義的設計指的是圖案裝飾,廣義的設計是指所有關於造形活動的計畫 |
| (4) | 日文的設計是真正理解內容後紿予恰當的外觀規畫 |
| | |
詳解: | (章節1-1)是日本學者福井晃一於1978 年所著《設計小辭典》一書中提到設計的定義,而 龜倉雄策則是於二次世界戰後,致力推動日本設計的奠基者。 |
(1) | 3.根據國內林品章教授在1986年提出的設計六分法,不包括以下何者? (第1章 發現設計-26) |
| (1) | 醫療設計 |
| (2) | 工藝設計 |
| (3) | 產品設計 |
| (4) | 時尚設計 |
| | |
詳解: | (章節1-2) |
(3) | 4.下列有關各設計領域的意義,何者有誤? (第1章 發現設計-32) |
| (1) | 視覺傳達設計是有計畫性的將事物以視覺化方式傳播給特定群眾 |
| (2) | 空間設計是以使用該空間的人們為對象,進行建築物內外部的設計 |
| (3) | 產品設計是以手工製作為主,機械製作為輔,具有精緻多樣化的設計 |
| (4) | 時尚設計主要以裝飾人體為主,亦可表達身份地位 |
| | |
詳解: | (章節1-2) |
(3) | 5.參閱附圖所示歷屆奧運會標誌,依其年代先後順序選出正確排列: (第1章 發現設計-39) |
| (1) | ② → ④ → ⑥ → ① → ③ → ⑤ |
| (2) | ② → ⑤ → ① → ③ → ⑥ → ④ |
| (3) | ⑤ → ② → ④ → ⑥ → ① → ③ |
| (4) | ⑤ → ④ → ② → ① → ③ → ⑥ |
| | |
詳解: | (章節1-2)(102年統測)①1998年首爾。 ②1976年蒙特婁。 ③1996年亞特蘭大。④1980年莫斯科。⑤1972年慕尼黑。⑥1984年洛杉磯。 |
(1) | 6.下列何者並非為企業形象識別系統(CIS)的三大組成之一? (第1章 發現設計-40) |
| (1) | 創造識別CI(Creative Identity) |
| (2) | 理念識別MI (Mind Identity) |
| (3) | 行為識別BI (Behavior Identity) |
| (4) | 視覺識別VI (Visual Identity) |
| | |
詳解: | (章節1-2)企業形象識別系統(CIS)包括有理念識別MI (Mind Identity) 、行為識別BI (Behavior Identity) 及視覺識別VI (Visual Identity)。 |
(2) | 7.在企業形象識別系統(CIS)中,主要強調企業的精神、文化、經營理念或價值觀,為? (第1章 發現設計-41) |
| (1) | 創造識別CI(Creative Identity) |
| (2) | 理念識別MI (Mind Identity) |
| (3) | 行為識別BI (Behavior Identity) |
| (4) | 視覺識別VI (Visual Identity) |
| | |
詳解: | (章節1-2) |
(2) | 8.如圖是法藍瓷公司設計的《蝶舞》飲茶組,其設計較屬於下列何種設計領域的範圍內? (第1章 發現設計-56) |
| (1) | 產品設計 |
| (2) | 工藝設計 |
| (3) | 視覺傳達設計 |
| (4) | 時尚設計 |
| | |
詳解: | (章節1-2) |
(2) | 9.《何謂設計》之作者,依人、自然與社會互動關聯性,將設計分成產品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和空間設計三個領域的為何人? (第1章 發現設計-58) |
| (1) | 柳宗理(Sori Yanagi) |
| (2) | 川添登(Kawazoe Noboru ) |
| (3) | 深澤直人(Fukasawa Naoto ) |
| (4) | 鈴木大拙(Suzuki Teitaro Daisetz ) |
| | |
詳解: | (章節1-2)(108統測) |
(4) | 10.文化三層次與符號學的關聯,下列配對何者不正確? (第1章 發現設計-75) |
| (1) | 形而上-象徵(Symbol) |
| (2) | 形而中-指示(Index) |
| (3) | 形而下-圖像(Icon) |
| (4) | 形而上-符徵(Signifier) |
| | |
詳解: | (章節1-3)符徵(Signifier)出自於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F.de Saussure)的符號學二分法之一,是指符號的外在形象,較接近形而下。 |
(4) | 11.請問海洋公園裡一場表演秀,訓獸師讓海豚咬住畫筆在紙上作畫,並送給在座的小朋友,請問該畫作的著作權歸誰? (第1章 發現設計-99) |
| (1) | 小朋友的 |
| (2) | 訓獸師的 |
| (3) | 海豚的 |
| (4) | 以上皆非 |
| | |
詳解: | (章節1-4)著作權僅限於保護人類,而動物受訓後所繪製的作品,無論是飼養者或動物本身,皆不受著作權保護。 |
(3) | 12.法律保障創作和發明,下列那一種行為違反著作權法? (第1章 發現設計-103) |
| (1) | 偷看別人上鎖的日記 |
| (2) | 模仿別人的筆跡簽名於文件上 |
| (3) | 拷貝電腦遊戲程式送給同學 |
| (4) | 將商場中販售的文具放進包包裡帶走 |
| | |
詳解: | (章節1-4) 偷看別人上鎖的日記可能構成妨害秘密罪;模仿別人簽名則可能觸犯偽造文書罪;將商場中販售的文具放進包包裡帶走可能觸犯竊盜罪。 |
(3) | 13.有關亞里斯多德(Aristotle)提出的四因說,以建造房屋為例,下列何者配對有誤? (第2章 設計原理-7) |
| (1) | 使用磚瓦建造-質料因 |
| (2) | 設計藍圖-形式因 |
| (3) | 保障財物安全-動力因 |
| (4) | 保障人身安全-目的因 |
| | |
詳解: | (章節2-1)保障財物安全是目的因,房屋的建築師及工匠推動這間房子完成,才屬於動力因。 |
(1) | 14.下列何種敘述是在描寫設計的物理機能? (第2章 設計原理-13) |
| (1) | 主要是針對設計的材料與結構機能 |
| (2) | 主要是讓使用者感到舒適安全 |
| (3) | 主要是視覺美感的效果 |
| (4) | 主要是順應人因工程 |
| | |
詳解: | (章節2-1)設計的物理機能偏向材質及結構,例如一張椅子必須考慮到強度、結構、負重等機能。 |
(2) | 15.下列何者並非近代設計的形成因素? (第2章 設計原理-24) |
| (1) | 工業技術與科技的進步 |
| (2) | 中央集權思想 |
| (3) | 工業批量生產的衝擊 |
| (4) | 現代商業市場的成熟 |
| | |
詳解: | (章節2-1)中央集權無法讓設計得以自由發揮,應為民主思想的進步方能使設計成長。 |
(1) | 16.請問下圖的圖形較符合哪一種形式原理? (第2章 設計原理-35) |
| (1) | 二方連續 |
| (2) | 四方連續 |
| (3) | 漸變 |
| (4) | 對比 |
| | |
詳解: | (章節2-2) |
(2) | 17. 梵谷 ( Vincent van Gogh ) 的「星空」的造形手法是屬於下列何者造形? (第2章 設計原理-45) |
| (1) | 平衡造形 |
| (2) | 律動造形 |
| (3) | 比例造形 |
| (4) | 對比造形 |
| | |
詳解: | (章節2-2)(109年統測)梵谷運用誇張明顯的筆觸,將金黃色的月亮及星雲形成各種大小不一的旋渦,生動地描繪出充滿運動和變化的星空。 |
(2) | 18.設計者須具有設計知識的相關思考,讓設計品具有經濟性、實用性、人性等,設計知識的相關思考與下列何者關聯性較小? (第2章 設計原理-49) |
| (1) | 技術力 |
| (2) | 適應力 |
| (3) | 觀察力 |
| (4) | 創造力 |
| | |
詳解: | (章節2-2)(110年統測) |
(4) | 19.根據英國工業設計教授亞契爾(L.Bruce Archer)的理論,設計程序可分為三個階段,以下何者並未包括在內? (第2章 設計原理-51) |
| (1) | 分析階段 |
| (2) | 創意階段 |
| (3) | 執行階段 |
| (4) | 實踐階段 |
| | |
詳解: | (章節2-2) |
(4) | 20.下列有關水平思考法(Lateral thinking)的敘述,何者有誤? (第2章 設計原理-64) |
| (1) | 水平思考法是由心理學家愛德華.波諾(Edward de Bono)所提出 |
| (2) | 水平思考法又稱為橫向思維或非線性思維,是屬於一種擴散性思考的方式 |
| (3) | 水平思考法不以邏輯的方式思考,可跳躍性的方式激發創意,因不具因果特質如同一條水平線 |
| (4) | 水平思考法如同一條垂直線般由上往下歸納出最終結果,具系統性及正確性 |
| | |
詳解: | (章節2-2) |
(2) | 21.下列有關「敘事設計法」、「程序設計法」及「典範設計法」的相關敘述,何者有誤? (第2章 設計原理-71) |
| (1) | 敘事設計法是以說故事的方式來詮釋主題或情境,使觀者能感同身受 |
| (2) | 敘事設計法的主要目的為解決實際問題,並使整個系統都能符合理性且經濟的原則 |
| (3) | 典範設計法是以前人的經驗為設計思考的雛形,經過模仿的方式再進行突破及轉化 |
| (4) | 視覺傳達設計適合使用敘事設計法,產品設計適合使用程序設計法,而空間設計適合使用典範設計法 |
| | |
詳解: | (章節2-2)程序設計法的主要目的為解決實際問題,並使整個系統都能符合理性且經濟的原則,而敘事設計法的主要目的是經由告知進入到勸進,再進一步達到軟性說服的手法。 |
(2) | 22.當我們看到一個圖案,須透過學習才能理解該圖像所代表的訊息,並且理解該圖 像所要傳達的功能或意義,以下圖這個案例在符號學的三種層次中稱為? (第2章 設計原理-86) |
| (1) | 圖像(Icon) |
| (2) | 象徵(Symbol) |
| (3) | 符號(Index) |
| (4) | 圖碼(Code) |
| | |
詳解: | (章節2-3)(109四技二專) |
(2) | 23.設計者須具有設計知識的相關思考,讓設計品具有經濟性、實用性、人性等,設 計知識的相關思考與下列何者關聯性較小? (第2章 設計原理-89) |
| (1) | 技術力 |
| (2) | 適應力 |
| (3) | 觀察力 |
| (4) | 創造力 |
| | |
詳解: | (章節2-3)(110 四技二專)適應力為各個行業在社會中皆需具備,並非設計師的專長,技術力將決定設計師 的功力,能做出更為突破的構成,觀察力是設計中很重要的一環,能讓設計品更具備友善,更能符合使用者,創造力能為設計品帶來突破的創意 |
(4) | 24.關於國際性設計競賽的敘述,下列何者最不正確? (第2章 設計原理-98) |
| (1) | 德國漢諾威工業論壇設計獎(iF)始於1954年,在臺灣素有「設計界奧斯卡」之稱 |
| (2) | 德國紅點設計獎(reddot)評選標準以產品創新程度、設計美感、市場性、功能、人因、環保為重點 |
| (3) | 日本G-Mark設計獎是日本產業設計振興會1957年創立的獎項 |
| (4) | 美國國際設計優秀獎(IDEA)是由美國建築師協會所主辦 |
| | |
詳解: | (章節2-3) |
(4) | 25.設計的第一個意涵,即必須是指什麼的活動 (第2章 設計原理-101) |
| (1) | 動物本能造物 |
| (2) | 人類無意的行為 |
| (3) | 植物本能 |
| (4) | 人類在秉持意志下 |
| | |
詳解: | (章節2-3) |
(1) | 26.「設計」是將一種計畫、規劃、設想或解決問題的方法,透過何種方式傳達的活動過程? (第2章 設計原理-105) |
| (1) | 視覺 |
| (2) | 聽覺 |
| (3) | 嗅覺 |
| (4) | 感覺 |
| | |
詳解: | (章節2-3) |
(1) | 27.被喻為當代最偉大的設計師之一,並提出「God always Lives in Detail」(神總是活在細節中),是下列何者? (第2章 設計原理-110) |
| (1) | 庫卡波羅(Yrjo Kukkapuro) |
| (2) | 索特薩斯(Sottsass) |
| (3) | 萊特(Wright) |
| (4) | 布羅伊爾(Breuer) |
| | |
詳解: | (章節2-3) |
(1) | 28.下圖為倫敦地鐵圖,是以系統化和化繁為簡的理念進行設計,原創概念的設計者是下列哪一位? (第3章 設計及環境-7) |
| (1) | 貝克(Harry Beck) |
| (2) | 羅威(Raymond Loewy) |
| (3) | 蒙得里安(Piet Mondrian) |
| (4) | 里特維德(Gerrit Thomas Rietveld) |
| | |
詳解: | (章節3-1)(105年統測)現在我們閱讀地圖的原型大多源自創建於1863年的倫敦地鐵,由英國工程師亨利.貝克(Henry Charles Beck)在1931年所修改規劃的倫敦地鐵地圖。貝克用90度和45度角的拐角和直線,取代原來的彎曲線路,將傳統地圖變成了規則的線路圖。 |
(4) | 29.為使國人能與國際同步,吸收最新文化資產保存維護觀念,政府推動「世界遺產」登錄工作,請問以下說明何者不正確? (第3章 設計及環境-8) |
| (1) | 雙心石滬是澎湖重要的文化景觀,是臺灣世界遺產潛力點之一 |
| (2) | 大屯火山群有2,500萬年前老地層,還有火山地形及後火山作用地質景觀,見證地殼變動;四季分明,是臺灣地貌與生態縮影,且為生態演化指標;物種多樣,研究保育價值高,是屬自然遺產 |
| (3) | 為與國際同步,文化建設委員會2002年起開始評選臺灣具「世界遺產」潛力的潛力點,包括文化遺產、自然遺產、複合遺產 |
| (4) | 文化資產局成立於2007年,專責推動文化資產相關業務,隸屬經濟部 |
| | |
詳解: | (章節3-1)文化資產局隸屬文化部。 |
(4) | 30.填海造地所形成的人工島,可以增加新興住宅用地、改善親水環境或具有其他特殊用途,下列何者是世界最大的人工島? (第3章 設計及環境-34) |
| (1) | 荷蘭風車村 |
| (2) | 日本關西國際機場 |
| (3) | 臺灣臺中港碼頭 |
| (4) | 杜拜世界群島 |
| | |
詳解: | (章節3-1)(103年統測)杜拜擁有全球最大的人工島群,包括三個棕櫚群島項目、世界群島及杜拜海岸。其中杜拜的「世界群島」(The World Islands)是一系列形狀為地球各大洲的人工島嶼,鄰近朱美拉棕櫚島,位於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杜拜的阿拉伯塔及拉西德港之間,由三百個小型私人島嶼組成,分為四個級別私人屋宇、屋村、渡假區以及社群島。 |
(1) | 31.巴拉倫 (Balaram) 所提「Form Follows People」的主張,主要是指下列何種設計概念? (第3章 設計及環境-48) |
| (1) | 通用設計 |
| (2) | 生態設計 |
| (3) | 綠色設計 |
| (4) | 環境設計 |
| | |
詳解: | (章節3-2)(103年統測)「Form Follows People」為巴拉倫(Balaram)於2010年所提出關於通用設計的主張。 |
(1) | 32.有關「通用設計」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第3章 設計及環境-51) |
| (1) | 通用設計的無障礙環境是通行無阻,又易於讓人接近的理想環境 |
| (2) | 通用設計的七項原則,包含打造永續環保及健康生活的概念 |
| (3) | 能被所有人使用,就更能被失能者使用 |
| (4) | 1974年由日本學者中川聰(Satoshi Nakagawa)所提出 |
| | |
詳解: | (章節3-2)(110年統測)通用設計的七項原則,不包含打造永續環保;能被失能者使用,就更能被所有人使用;「通用設計」之概念為美國建築師麥可‧貝奈(Michael Bednar)在1970年代所提出。1980年代,美國設計師羅納德.麥斯(Ronald L. Mace)開始大量的使用「通用設計」一詞。 |
(2) | 33.有關臺灣地方文化產業特色,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第3章 設計及環境-57) |
| (1) | 文化資源展現創意:大甲媽祖遶境 |
| (2) | 生活型態營造:三義木雕 |
| (3) | 自然資源維護發展:北海岸的老梅綠石槽海岸 |
| (4) | 產業經營營造:鶯歌陶瓷 |
| | |
詳解: | (章節3-2)三義木雕屬產業經營。 |
(2) | 34.臺灣原住民族中常見「百步蛇」圖騰,被視為祖靈、守護神等象徵,下列哪一族的圖騰不會出現百步蛇? (第3章 設計及環境-72) |
| (1) | 排灣族 |
| (2) | 卑南族 |
| (3) | 魯凱族 |
| (4) | 布農族 |
| | |
詳解: | (章節3-2)卑南族特有的圖案為人形舞蹈紋,其他絕大部分為幾何圖形,最常見的是花草、菱形、三角以及四方紋等。 |
(3) | 35. 永續發展近年來已成為各國重視的目標之一,企業做為地球公民的一份子,本土企業與外商公司積極推動企業社會責任,全力推展綠色經濟,並將「ESG」概念融入企業落實永續經營策略,請問何者非ESG內容? (第3章 設計及環境-84) |
| (1) | 環境保護 |
| (2) | 社會責任 |
| (3) | 綠色設計 |
| (4) | 公司治理 |
| | |
詳解: | (章節3-2)環境保護(E,environment)、社會責任(S,social)、公司治理(G,governance)。 |
(1) | 36.我國近年來努力推展地方文化活動,使各地方都有獨特的文化特色,下列在地文化特色何者配對錯誤? (第3章 設計及環境-85) |
| (1) | 台灣戲劇館-雲林 |
| (2) | 駁二藝術特區-高雄 |
| (3) | 影像博物館-新竹 |
| (4) | 台灣民俗文物館-台中 |
| | |
詳解: | (章節3-2)(106設計群教師甄試)台灣戲劇館位於宜蘭。 |
(4) | 37.下列各標章配對何者錯誤? (第3章 設計及環境-101) |
| (1) | 綠色工廠標章 |
| (2) | 碳足跡標籤  |
| (3) | 能源之星標誌 |
| (4) | 防火標章 |
| | |
詳解: | (章節3-3) 節能標章 |
(1) | 38.台灣的法律有限制喜餅不能過度包裝,將原本繁複的喜餅包裝,做成減少過度包裝的設計,是符合「3R」守則中的哪一項? (第3章 設計及環境-108) |
| (1) | Reduce |
| (2) | Reuse |
| (3) | Recycle |
| (4) | Replace |
| | |
詳解: | (章節3-3)Reduce:減量使用、Reuse:物盡其用、Recycle:循環再造(回收)、Replace:替代使用。 |
(3) | 39.下列何者為臺灣的資源回收標誌? (第3章 設計及環境-122) |
| (1) |  |
| (2) |  |
| (3) |  |
| (4) |  |
| | |
詳解: | (章節3-3)(108年統測) 臺灣的資源回收標誌是以中國字「回」轉化而成的圖形,由四個從四邊向中心逆轉的箭頭所組成。基於節能環保資源循環再利用,象徵萬物生生不息的精神。背後代表的是臺灣環保署於民國86年推動的「資源回收四合一」計畫,主要讓「社區民眾」透過家戶垃圾分類,將各類的小型資源垃圾結合「地方政府清潔隊」、「回收商」與「回收基金」等三股力量回收再利用。代表了四大型態的回收網絡,不但資源垃圾可以得到妥善處理,參與的民眾、清潔隊和回收商都可得到合理的利潤或獎勵,讓資源得以生生不息,地球長青常綠。 |
(3) | 40.美國設計理論家維克多‧帕帕尼克 ( Victor Papanek ) 曾出版「為真實世界而設計」( Design for the real world ) 一書,有關本書之敘述下列何者不正確? (第3章 設計及環境-132) |
| (1) | 設計應考量地球有限資源的問題 |
| (2) | 設計應為廣大人民服務,包含第三世界國家之人民,而非僅止於富裕國家 |
| (3) | 設計應考慮到「通用設計」之概念,為弱勢族群尋求商品之共通適應性 |
| (4) | 該設計思維在八十年代末期,在美國掀起一波「綠色消費」的浪潮 |
| | |
詳解: | (章節3-3)(112年統測)《為真實世界而設計》發表於1971年,強調設計師應該更關注社會和環境的問題,包含了設計應該為廣大人民服務,包含第三世界國家的人民、殘疾者服務及為保護有限地球資源服務等概念,皆強調以「人」為本的設計思維,進而「為社會而設計」。這些觀點對當時的設計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並成為後來綠色設計和社會設計等領域的基礎理論。 |
(2) | 41.為了2050年淨零排放,響應世界地球日,環保署發布淨零綠生活行動指引,提供民眾淨零綠生活的作法,以下作法何者錯誤? (第3章 設計及環境-135) |
| (1) | 選擇綠色餐廳,吃多少點多少,吃不完打包,珍惜食物,減少廚餘 |
| (2) | 快時尚興起,為了跟進流行趨勢,每一季度都會購買新的衣物 |
| (3) | 進行居家減碳行動,隨手關燈,以及在比較少使用的空間裝設感應式燈具 |
| (4) | 長距離優先搭乘軌道運具如火車、高鐵、捷運及公共客運取代使用私人小客車及機車運具 |
| | |
詳解: | (章節3-3)應減少衣物採購,只買需要的衣服,購買之前想清楚,避免一時衝動消費亂花錢,添購過多短暫流行的衣物 |
(3) | 42.下列何者是綠建築的定義? (第3章 設計及環境-138) |
| (1) | 建築物造形要美觀,通風採光良好 |
| (2) | 庭院陽台充分綠化,採取自動澆灌系統 |
| (3) | 消耗最少地球資源,製造最少廢棄物的建築物 |
| (4) | 室內安裝空氣濾清器,減少PM2.5汙染源 |
| | |
詳解: | (章節3-3)(108年統測)綠建築依據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的《綠建築解說與評估手冊》中,「綠建築」定義為:「消耗最少地球資源,製造最少廢棄物的建築」,以最低能源、最有效利用資源、最低環境負荷的方式,建造安全、健康及舒適的居住空間。隨著《綠建築解說與評估手冊》(2003)的檢討更新,決定於七大指標系統外,加入生物多樣性指標與室內環境指標,成為九大指標。由過去「消耗最少地球資源,製造最少廢棄物的建築物」的消極定義,擴大為「生態、節能、減廢、健康的建築物」的積極定義。 |
(2) | 43.下列何者不是評估「綠建築」的九大設計指標? (第3章 設計及環境-141) |
| (1) | 日常節能指標、基地保水指標 |
| (2) | 休閒生活指標、心靈成長指標 |
| (3) | 生態基礎指標、室內環境指標 |
| (4) | 水資源指標、廢棄物減量指標 |
| | |
詳解: | (章節3-3)(102年統測)綠建築九大指標包含「綠化量」、「基地保水」、「水資源」、「日常節能」、「二氧化碳減量」、「廢棄物減量」、及「污水垃圾改善」、「生物多樣性」及「室內環境」指標等。休閒生活指標、心靈成長指標皆非綠建築九大指標。 |
(4) | 44.在綠建築9大指標中,採用低逸散性、低污染、可循環利用、廢棄物再利用之建材等是屬於下列哪一種指標? (第3章 設計及環境-145) |
| (1) | 基地保水指標 |
| (2) | 廢棄物減量指標 |
| (3) | 汙水與垃圾改善指標 |
| (4) | 室內環境指標 |
| | |
詳解: | (章節3-3)室內裝修建材盡量採用具備國內外環保標章、綠建材標章之建材(即低逸散性、低污染、可循環利用、廢棄物再利用之建材)等皆屬於綠建築9大指標中室內環境指標 |
(2) | 45.下列何者為我國內政部發表之「綠建築標章」? (第3章 設計及環境-147) |
| (1) |  |
| (2) |  |
| (3) |  |
| (4) |  |
| | |
詳解: | (章節3-3) 防火標章。 綠建材標章。 節能減碳行動標章 |
(1) | 46.下列何種造形表現手法不是荷蘭風格運動(De Stijl)的特色? (第4章 設計的演變與發展-6) |
| (1) | 有機形態 |
| (2) | 水平線、垂直線或斜線 |
| (3) | 三原色與無彩色 |
| (4) | 崇尚數理法則的形式 |
| | |
詳解: | (章節4-1)有機形態表現手法不是荷蘭風格運動(De Stijl)的特色。 |
(4) | 47.依照主流設計史的歷史分期,出現不同的風格思潮(1)風格派(De Stijl) 、(2)流線型風格(Streamlining) 、(3)德國工藝聯盟(Deutscher Werkbund) 、(4)普普藝術 (Popular Art) 、(5)裝飾藝術(Art Deco) 、(6)新藝術(Art Nouveau),依時代先後順序, 下列何者正確? (第4章 設計的演變與發展-9) |
| (1) | 3→5→1→4→6→2 |
| (2) | 3→6→1→2→5→4 |
| (3) | 6→1→5→3→4→2 |
| (4) | 6→3→1→5→2→4 |
| | |
詳解: | (章節4-1)各種設計風格發展年代風格派(De Stijl)1917~1931、流線型風格 (Streamlining)1930~1950、德國工藝聯盟(Deutscher Werkbund)1907~1934、 普普藝術(Popular Art)1958~1972、裝飾藝術(Art Deco)1910~1939、新藝術 (Art Nouveau)1880~1910。 |
(1) | 48.下圖美國紐約克萊斯勒大廈的建築風格為 (第4章 設計的演變與發展-22) |
| (1) | 裝飾藝術風格 |
| (2) | 新藝術風格 |
| (3) | 後現代主義風格 |
| (4) | 國際風格 |
| | |
詳解: | (章節4-1)裝飾藝術原本名稱為「藝術現代」或「爵士現代」。1925 年法國舉辦裝飾藝術與 現代工業國際博覽會,這個展覽會對裝飾藝術的發展有關鍵性的影響,因此後來的設計史學家捨棄原有名稱,以展覽會的名稱將當時 20 世紀之初的新風格改稱為裝飾藝術。 |
(3) | 49.「Less is a Bore」(少則無趣)是由文丘里(Venturi, R.)所提出,其批判的對象是何 種設計風格? (第4章 設計的演變與發展-23) |
| (1) | 美術工藝運動 |
| (2) | 新藝術運動 |
| (3) | 現代主義 |
| (4) | 後現代主義 |
| | |
詳解: | (章節4-1)後現代主義文丘里(Venturi, R.)提出「Less is a Bore」(少則無趣),其批判的對象現代主義。 |
(4) | 50.下列何者是流線型風格的代表人物,此人藉由促進產品銷售的設計能力,成為時代雜誌封面人物? (第4章 設計的演變與發展-29) |
| (1) | 英國設計師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 |
| (2) | 法國設計師飛利浦.史塔克(Philips Stark) |
| (3) | 義大利設計師索薩斯(Ettore Sottsass) |
| (4) | 美國設計師雷蒙.洛威(Raymond Loewy) |
| | |
詳解: | (章節4-1)美籍法裔工業設計師(1893-1986)。出生於巴黎,1918年獲巴黎大學工學學士學位。1919年移居美國。1929年在紐約開設洛伊國際設計事務所。1937年為賓夕法尼亞鐵路公司設計過紡錘般的流線型機車等。這些性能、功能優良、形態簡潔明確的流線型設計奠定了他在工業設計界的突出地位。 |
(3) | 51.下列何者是西方第一個以商業為目的創作的海報藝術家? (第4章 設計的演變與發展-33) |
| (1) | 慕夏(Alfons Maria Mucha) |
| (2) | 莫里斯(William Morris) |
| (3) | 羅特列克(Henri Marie Raymond de Toulouse-Lautrec-Monfa) |
| (4) | 沃荷(Andy Warhol) |
| | |
詳解: | (章節4-1) |
(3) | 52.關於設計史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第4章 設計的演變與發展-35) |
| (1) | 美術工藝運動發生於十九世紀初期,反對機械化大量生產,追求人性價值的改革運動 |
| (2) | 李特維德(Gerrit Rietveld)的紅藍椅是構成主義(Constructivism)的代表作 |
| (3) | 新藝術運動反對粗陋的機械生產,擅長將植物曲線形狀運用於建築、家具、海報等設計中 |
| (4) | 包浩斯是德國的一所設計學校,主張形隨機能而生,採用工坊制,反對機器化量產 |
| | |
詳解: | (章節4-1) |
(3) | 53.有關下圖的四張圖正確代表時期與名稱,下列何者不正確? (第4章 設計的演變與發展-49) |
| (1) | ①是裝飾藝術時期的代表-克萊斯勒大廈(Chrysler Building) |
| (2) | ② 是國際主義時期的代表-西格萊姆大廈(Seagram Building) |
| (3) | ③是美術工藝運動時期的代表-施羅德住宅(Schröder House) |
| (4) | ④是現代主義時期的代表-包浩斯校舍(The Bauhaus building in Dessau) |
| | |
詳解: | (章節4-1)是新造型主義風格派時期的代表-李特維德的施羅德住宅(Schröder House) |
(1) | 54.對於「近代設計思潮」與其「領導人物」之配對,何者不正確? (第4章 設計的演變與發展-66) |
| (1) | 新藝術運動/羅威 |
| (2) | 德國工藝製造聯盟/慕特修斯 |
| (3) | 美國建築芝加哥派/萊特 |
| (4) | 風格派/都斯伯格 |
| | |
詳解: | (章節4-1) |
(3) | 55.下列哪一個畫家是第一位利用石版畫印刷方式做成海報設計 (第4章 設計的演變與發展-79) |
| (1) | 莫里斯 |
| (2) | 慕夏 |
| (3) | 羅特列克 |
| (4) | 尼普斯 |
| | |
詳解: | (章節4-1) |
(4) | 56.如下圖所示法國巴黎地鐵大都會站(Metroplitain),其入口所採用的設計藝術風格是: (第4章 設計的演變與發展-81) |
| (1) | 裝飾藝術(Art Deco) |
| (2) | 美術工藝運動(Arts & Crafts Movement) |
| (3) | 抽象藝術(Abstract Art) |
| (4) | 新藝術(Art Nouveau) |
| | |
詳解: | (章節4-1) |
(2) | 57.「烏爾姆造形學院」係1956年由哪位設計人在德國成立? (第4章 設計的演變與發展-85) |
| (1) | 莫里斯 |
| (2) | 比爾 |
| (3) | 格羅佩斯 |
| (4) | 慕特修斯 |
| | |
詳解: | (章節4-1) |
(2) | 58.新藝術以下列何者為中心迅速向外擴展,並得到人們廣泛的理解與接受? (第4章 設計的演變與發展-91) |
| (1) | 德國、奧地利 |
| (2) | 英國、法國 |
| (3) | 義大利、西班牙 |
| (4) | 美國、加拿大 |
| | |
詳解: | (章節4-1) |
(1) | 59.西方設計與藝術教育的引導潮流,自十七世紀以後的移轉情形是: (第4章 設計的演變與發展-99) |
| (1) | 義大利→法國→德國 |
| (2) | 美國→英國→義大利 |
| (3) | 法國→德國國→義大利 |
| (4) | 西班牙→義大利→美國 |
| | |
詳解: | (章節4-1) |
(1) | 60.「Bauhaus」德文原意為 (第4章 設計的演變與發展-113) |
| (1) | 建築房屋 |
| (2) | 設計工程 |
| (3) | 造形設計 |
| (4) | 手工藝 |
| | |
詳解: | (章節4-1) |
(1) | 61.關於設計師提出的設計理念之敘述,下列何者是錯誤的? (第4章 設計的演變與發展-132) |
| (1) | 范裘利(Robert Venturi)提出「Less is More」(少即多),倡導極簡主義、簡單就是美的設計理念 |
| (2) | 豪菲(Thomas Hauffe)提出「設計無所不再」,意指生活中無時無刻、任何東西都脫離不了設計 |
| (3) | 柯比意(Le Corbusier)提出「The house to live in machine」(房屋是人類居住的機器),意指建築設計需注重人體尺寸與實用操作機能 |
| (4) | 莫里斯(William Morris)提出「如果藝術不能與眾人分享,藝術還有什麼價值」,意指藝術(設計)是為大多數人服務的 |
| | |
詳解: | (章節4-1) |
(1) | 62.以下何者為普普藝術(Pop Art)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第4章 設計的演變與發展-133) |
| (1) |  |
| (2) |  |
| (3) |  |
| (4) |  |
| | |
詳解: | (章節4-1)(100二技) |
(2) | 63.哪一個國家正式將「設計史」課程由藝術史中獨立出來? (第4章 設計的演變與發展-135) |
| (1) | 美國 |
| (2) | 英國 |
| (3) | 法國 |
| (4) | 日本 |
| | |
詳解: | (章節4-1) |
(2) | 64.以下何者是公認為首開新藝術(Art Nouveau)風格的平面設計作品? (第4章 設計的演變與發展-141) |
| (1) |  |
| (2) |  |
| (3) |  |
| (4) |  |
| | |
詳解: | (章節4-1(100二技) |
(1) | 65.下列四個選項之藝術派別,何者較常應用「分割技法」作為造形表現手法 (第4章 設計的演變與發展-142) |
| (1) | 歐普藝術 |
| (2) | 印象派 |
| (3) | 古典主義 |
| (4) | 野獸派 |
| | |
詳解: | (章節4-1)(98統測) |
(1) | 66.關於現代設計的發展趨勢,下列敘述何者不正確? (第4章 設計的演變與發展-149) |
| (1) | 基於藝術與經濟的理念結合,人性化是二十一世紀現代設計考量的首要條件 |
| (2) | 自包浩斯(Bauhaus)以後,設計發展為專業工作,量產、標準化與符號化,成 為近代設計的指標 |
| (3) | 電腦、多媒體科技及網路等工具,為現今設計發展帶來革命性的改變 |
| (4) | 科學與技術影響近代設計文化特色,包括造形、內容、方法與材料等 |
| | |
詳解: | (章節4-2)基於設計與經濟的理念結合,人性化是二十一世紀現代設計考量的首要條件。 |
(3) | 67.十八、十九世紀時,產品設計朝大量生產的方式改進,產品製作技術在速度上亦大大提升,其主要的原因為何? (第4章 設計的演變與發展-150) |
| (1) | 有優良的文化傳承 |
| (2) |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 |
| (3) | 受到工業革命影響 |
| (4) | 運用電腦自動生產 |
| | |
詳解: | (章節4-2)十八、十九世紀時,產品設計朝大量生產的方式改進,產品製作技術在速度上亦大大提升,其主要的原因受到工業革命影響。 |
(4) | 68.下列有關「臺灣設計」的配對,何者不正確? (第4章 設計的演變與發展-172) |
| (1) | 臺灣電影海報:俠女/陳子福公司 |
| (2) | 司毛克牙粉海報設計/顏水龍 |
| (3) | 臺灣總統府/長野宇平治 |
| (4) | 臺中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李祖原 |
| | |
詳解: | (章節4-3) |
(4) | 69.國內分別名列最高及次高的臺北101大樓及高雄85大樓,均由何位設計師所設計? (第4章 設計的演變與發展-180) |
| (1) | 貝聿銘 |
| (2) | 長野宇平治 |
| (3) | 陳其寬 |
| (4) | 李祖原 |
| | |
詳解: | (章節4-3) |
(1) | 70.詳細記載木工、金工、皮革工、染色工、玉工及陶工等六種分工內容的古籍是: (第5章 設計的知識體系與產業-8) |
| (1) | 考工記 |
| (2) | 天工開物 |
| (3) | 魯班經 |
| (4) | 史記 |
| | |
詳解: | (章節5-1)(103統測) |
(4) | 71.記錄古代 130 餘項生產技術與工具名稱,被譽為世界上首部農業、手工業生產的 「技術百科全書」是: (第5章 設計的知識體系與產業-9) |
| (1) | 魯班經 |
| (2) | 考工記 |
| (3) | 營造法式 |
| (4) | 天工開物 |
| | |
詳解: | (章節5-1)(102統測) |
(4) | 72.有關德國包浩斯( Bauhaus )設計學院對設計教育的重大改革,以下何者不正確? (第5章 設計的知識體系與產業-12) |
| (1) | 相較於偏重個人主義式的美術教育,包浩斯強調團隊合作的設計方式 |
| (2) | 相較於自由浪漫色彩較濃厚的美術教育,包浩斯強調標準化與有紀律的設計 |
| (3) | 相較於著重純粹視覺表現的美術教育,包浩斯強調科學基礎與藝術表現的結合 |
| (4) | 相較於著重結構素描與透視法正確的美術教育,包浩斯強調人體與石膏像素描 |
| | |
詳解: | (章節5-1)(100二技統測)包浩斯較重視結構素描及正確的透視法和美術教育。 |
(1) | 73.有關設計發展趨勢的敘述,下列何者不正確? (第5章 設計的知識體系與產業-24) |
| (1) | AI的設計應用,來自於大數據上的多種組合,可避免產生智慧財產權爭議 |
| (2) | 互動媒體設計包含企劃、使用者經驗(User Experience)研究、使用者介面(User Interface) 設計 |
| (3) | 因應行動裝置的普及,發展出響應式網頁,適用於各種類型的行動裝置 |
| (4) | 擴增實境的應用,體驗虛擬與現實混合的情境,可作為行銷活動的一環 |
| | |
詳解: | (章節5-2)(111統測) |
(2) | 74.下列何者是為客戶提供設計製造和代工服務的企業經營型態? (第5章 設計的知識體系與產業-31) |
| (1) | OEM |
| (2) | ODM |
| (3) | OBM |
| (4) | OTM |
| | |
詳解: | (章節5-2)(108統測) |
(3) | 75.依據設計的六領域分類而言,「多媒體設計」主要是屬於: (第5章 設計的知識體系與產業-42) |
| (1) | 工藝設計 |
| (2) | 工業設計 |
| (3) | 時間設計 |
| (4) | 時尚設計 |
| | |
詳解: | (章節5-2)(103統測) |
(3) | 76.在臺灣文創產業中,擅長以新藝術(Art Nouveau)風格創造生活藝術商品的品牌為下列何者? (第5章 設計的知識體系與產業-43) |
| (1) | 夏姿(Shiatzy) |
| (2) | 琉園(Tittot) |
| (3) | 法蘭瓷(Franz ) |
| (4) | 琉璃工房(Liuligonfang ) |
| | |
詳解: | (章節5-2)(102統測)國內外知名的瓷器工藝-法藍瓷,以電腦輔助設計及電腦輔助製造成型,並手工繪製自然界生物於表面上,創造出精緻獨特的工藝作品。 |
(2) | 77.下列關於「高科技導入設計之互動介面」的敘述,何者不正確? (第5章 設計的知識體系與產業-53) |
| (1) | 資訊產品硬體的易操作考量 |
| (2) | 機械生產重視單一機能的正確發揮 |
| (3) | 美學進展到人與科技環境的互動 |
| (4) | 3D (三次元)立體模擬人與空間互動之測試 |
| | |
詳解: | (章節5-2)(98二技統測) |
(4) | 78.人工智慧「AI」的英文全名為 (第5章 設計的知識體系與產業-79) |
| (1) | Agent Intelligent |
| (2) | Artwork Intelligent |
| (3) | Animation Intelligence |
| (4)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 | |
詳解: | (章節5-2)(108設計群教師甄試) |
(2) | 79.國內企業欲進行手機、電腦等委託外觀設計的開發案,最需要找的設計公司為何? (第5章 設計的知識體系與產業-81) |
| (1) | 帄面設計公司 |
| (2) | 產品設計公司 |
| (3) | 數位媒體設計公司 |
| (4) | 空間設計公司 |
| | |
詳解: | (章節5-2)(108設計群教師甄試) |
(3) | 80.新科技的產生促使生活的多元與創新性,下列有關XR的敘述,何者不正確? (第5章 設計的知識體系與產業-90) |
| (1) | XR為延展實境 |
| (2) | 包含AR、VR、MR等任何所有現實與虛擬融合的技術 |
| (3) | 以高強度與高精細度的2D建模虛擬環境,更強化虛實互動之多樣性 |
| (4) | 常於元宇宙、職業訓練、電玩遊戲之應用 |
| | |
詳解: | (章節5-2)(112設計群教師甄試)延展實境(Extended reality)簡稱XR,是指結合實境及虛擬的環境以及人機互動設備,是用電腦技術以及可穿戴型設備所計算,其中的X是表示變數,可以是現在或是未來的空間計算技術。 |